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缙云黄帝祠宇与祭祀轩辕黄帝

(2010-07-01 16:06:09)
标签:

文化

缙云黄帝祠宇与祭祀轩辕黄帝

    柯国明

 

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缙云祭祀始祖轩辕黄帝历史悠久。
   
缙云氏,黄帝时代的一个氏族,《史记正义》说,“黄帝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后迁移至古百越族聚居之地的浙江中部,建立了以“缙云”为名的方国。他们远离故土,在对祖神祭祀时,见境内有孤石(鼎湖峰)屹立,直刺云天,高与天神相通,形如古文“祖”字中的“且”,和一般神主相近似,缙云氏就率百越各族将其作为始祖轩辕黄帝的神主(神灵)一代又一代祭拜,经过夏商周三代,都保持着在鼎湖峰下祭祀始祖轩辕黄帝的传统。同时轩辕黄帝在缙云山铸鼎炼丹、乘龙升天、觞百神(越)等传说远播江南各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拨,坠,坠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黄帝在鼎湖峰乘龙升天的记叙影响深远。
              
    在缙云山鼎湖峰旁苍龙峡口,春秋战国时期即建有缙云堂,它是有史记载以来,江南人民祭祀始祖轩辕黄帝的最早祭祀建筑物。晋代山水诗人谢灵运在其山水游记里都有明确记叙,《游名山志》:“龙须草,唯东阳永嘉有。永嘉有缙云堂,意者谓鼎湖攀龙须有坠落,化而为草,故有龙须之称”、“缙云山旁有孤石,屹然干云,高二百丈,三面临水。周围一百六十丈;顶有湖生莲花;有岩相近名步虚,远而望之,低于步虚,近而视之步虚居其下。  中岩上有峰,高数十丈,或如莲花,或如羊角。古老云黄帝炼丹于此“。

根据元代《仙都志》记载,唐天宝七年(748 六月八日,有彩云起于李溪源,覆盖环绕着缙云山独峰之顶,云中仙乐响亮,鸾鹤飞舞,俄闻山呼万岁者九,诸山皆应,从申时至亥时止。这一情景恰好被缙云郡刺史苗奉倩所见,即刻上报朝廷,唐玄宗李隆基听后大喜,说这个地方真是仙人荟萃之都也,即敕封缙云山为仙都山。缙云堂,原本就是祭祀轩辕黄帝的场所,缙云山被敕封仙都不久后,缙云堂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改扩建也敕为黄帝祠宇。时任缙云县令的李阳冰为“黄帝祠宇”题额。

缙云堂历史悠久,有据可考。现在轩辕殿下的史迹展览馆内,有保存完好的古井一眼,是1995年重建黄帝祠宇时发现。据考古专家考证,该古井为晋代缙云堂的生活用水之处。唐代各帝王也都很重视祭祀始祖轩辕黄帝,唐玄宗李隆基曾多次发布诏书,要求各地原有祭祀轩辕黄帝的祠宇,应予修缮,没有的量力而建。从那以后,江南道、州、县等地方官员开始正式在缙云仙都祭祀始祖轩辕黄帝,至今尚保存多篇祭文。自此,黄帝祠宇成为普通百姓和地方官员祭祀始祖轩辕黄帝的场所,祭祀活动的组织形式和祭祀典仪都得到规范明确,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正式形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

宋代较唐朝更信奉道教。祥符六年(1013),宋真宗诏令诸州有黄帝祠、庙的要并加修葺,把祭祀轩辕黄帝和信奉道教结合起来。天禧四年(1020)又派专人到缙云仙都山祭祀轩辕黄帝,并投金龙玉简于金龙洞(金龙玉简于1997年被发现,现收藏于博物馆)。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六月,两浙转运使叶清臣到浙中南巡视,经缙云时,代皇帝祭祀轩辕黄帝,此事记于其《处州独峰山铭》中。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朝廷下诏,赐改黄帝祠宇为玉虚宫,至此,玉虚宫成为道教活动和祭祀轩辕黄帝的共同场所。北宋末年,方腊起义军战火烧到缙云,信奉摩尼教的起义军将玉虚宫大部分烧毁。南宋绍兴五年(1135),时适连年旱灾,宋高宗派郭契敷、蒋善昭、赵善诗、杨景赴缙云仙都祭祀山神,祈拜求雨,并且也在破旧的玉虚宫祭拜了轩辕黄帝。当时的道土游大成大受鼓舞,于是在旧址上集资重建,并听从阴阳家之言,改宫东坐西为宫西坐东。理宗景定元年(1260),处州知府安刘奉旨,命道士陈观定迁宫改向,几年后重建而成。为了利用汉族缓和矛盾,元仁宗延佑七年(1320),道士赵嗣祺受朝廷派遣领五品印章(相当于现在的丽水市委书记正厅级干部),任处州路仙都山玉虚宫提点,掌管玉虚宫,可见缙云玉虚宫在当时朝廷占据了特殊的重要地位。

元代《仙都志》载:南宋咸淳年间,仙都山玉虚宫共占地三十多亩,殿堂祠宫轩廊亭99间,主要有金阙寥阳宝殿、飞天法轮藏殿、天一真庆行宫、三元三官圣堂、梓潼帝君行祠、洞天仙官祠、玉虚真官祠、衍教堂、隐真堂、金莲馆、玉虚宫门、祈仙洞天门、仙都山门、仙都蜕轩、竟秀轩、照水亭、回澜亭等等。由于明代后期重佛轻道思想特别严重,玉虚宫日渐衰败,宫观轩亭等建筑群到了明朝末期基本毁灭。2003年,在黄帝祠宇二期工程施工现场,挖掘出大量的柱础、瓦片。还发现存在不同年代的多层建筑地层结构,其中有一层是保存完好的排水系统——曲直明渠堰沟、地下暗沟,50平方米左右的厨房式地面,到处散落着炭灰、破碎的瓦罐。还有在施工现场靠南边的正间有一只八百斤左右的石质香炉和二百斤左右上刻有“天下太平”的石墩,可以肯定这是祭祀祖先的遗物。在现在的索道站池塘,当时也挖掘出了二十米左右的木质空心水管,内径二十公分,经碳14的检测,该木质空心水管为公元850——900年。这些都说明了黄帝祠宇存在和祭祖的悠久历史。
   
缙云古民居多为四合院,俗称“道坛”或“明堂”,四合院简陋的为三间,稍大的有五间、九间,最多可达二十八间,有前厅、后房,中间有方形天井,门外一般有天灯。前厅和天井是日常家祭场所,天灯则象征历代祖神的祥光,表达永远惠及子子孙孙的意愿。而轩辕黄帝所居之地称明堂,这也说明了缙云古人祭祀始祖轩辕黄帝的遗迹。
   
在缙云一带,古代人们有良好的祭祖传统。在清明节,各宗族都要组织宗族中的主要成员举行隆重的集体祭祖活动。在除夕、清明节、鬼节、重阳节、冬至日,各家各户在自己的家里也都要举行祭祖(俗称做斋饭),程序为接祖神、用斋、祭拜、撤馔、送祖神。其中接祖神时,主人都要吟诵 “请太公、太婆、太太公、太太婆,上高高之祖,入位用斋,保佑下辈血脉流支……”等语,就是说迎接祖神不仅要请直接血缘关系的太太公、太太婆等祖神,还包括请我们共同的高高祖——轩辕黄帝这位始祖神。
   
在浙江中部缙云、永康一带,流传有为初生婴儿认亲娘、亲爷(爸)的习俗。为了辟邪,一般的父母就为其另认一位亲娘或亲爷,作为儿女的保护神。仙都鼎湖峰高大雄伟,就被这一带许多孩子认定为自己的亲爷。近者适初一、十五,远者择吉日,甚至有的不远百里赶到鼎湖峰下,认亲祭拜许愿还愿。
    1998
年,缙云人民重建了黄帝祠宇,恢复祭祀始祖轩辕黄帝活动。1010日(农历)上午,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国家、省地各级领导嘉宾、旅台同乡会、县五大班子领导以及8万群众,汇聚在黄帝祠宇前,首次举行隆重庄严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典礼采用古代最高规格的“
”礼祭祖形式,设司仪、主祭、陪祭、参祭,按击鼓撞钟、敬上高香、敬献花篮、主祭就位、敬献供品、进献美酒、恭读祭文、行鞠躬礼、乐舞告祭仪程进行。
   
仙都黄帝祠宇重建以来,大规模的祭祀典礼已连续举行了23次,分为公祭和民祭。公祭由缙云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主祭人为地方行政长官,时间为每年九九重阳节上午九时五十分,祭祀规模宏大、组织有序,为每年仙都旅游文化节的主要内容。民祭则由县政协主办,县政协主席为祭典的司仪,主祭单位和陪祭单位(或个人)则自发报名形成。企事业单位、私营个体企业均可,一般根据赞助的多少确定。祭典时间,一般为清明节上午九时五十分。除了公祭、民祭典礼外,每天上午,黄帝祠宇的守护者代表四十三万缙云人民祭拜黄帝(敬献洒、水果和其它供品)。每年除夕之夜则由分管旅游工作的县长和仙都管委会的领导代表缙云人民祭拜黄帝。通过祭拜轩辕黄帝、缅怀轩辕黄帝的丰功伟绩,弘扬先人不屈不挠、勇于创造、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激发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进一步确立了缙云为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和仙都黄帝祠宇为南方祭祀黄帝中心的地位,丰富了缙云、丽水旅游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推动丽水旅游业的发展。
    2000
年,中国先秦史学会在缙云召开了首届中国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针对缙云县级祭祀黄帝典礼和陕西黄陵省级公祭黄帝典礼与“北陵南词”格局不相符的状况,专家们一致认为,缙云的祭祀典礼规格偏低,倡议应该提升祭祀规格,最好能上升为省级祭祀。这一倡仪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于2006年,丽水市委市政府将缙云的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规格提升为市级。缙云仙都不仅是江南人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旅游胜地,也是亿万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祭拜始祖轩辕黄帝的圣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