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锦石岩寺

(2011-10-04 20:02:54)
标签:

杂谈



还没有去丹霞山前师兄说,那座山上有一座如仙境一般的寺院,我想那可能是别传寺吧,清晨有点下雨,我携带着雨具进入长老峰景区的时候雨是停了,但天空还是有点黑压压的。

山路清幽竹林片片,红色岩壁时不时的有水滴落下来,抬头望之,有点‘千山鸟飞绝’的感觉。



本来照地图是应该直上别传寺的,但走了不远发现了这座山门,锦石岩寺。既然有丛林在此于是便舍弃了原来的路线,往这条铺道上走去,其实从这个地界开始离寺院还有大约十五分钟的路程,可想古时这座寺院的规模是相当大的。



悬崖边的滴水
http://s5/bmiddle/692cae2dgae755ad191d4&690&690
幽深小径


在去的那一路上,环境很清幽,右边是悬崖峭壁,左边是锦江水,穿行的小径成了山水之间的云径。

我用力的吸吸气,想要吸尽这一山的秀色,化入我的五脏六腑,使他们成为我心中那点点丹青,高处是山,低处是水。






宋朝年间有一位方外之士,名法云,云游至此,看到此处的风光奇绝,灵气逼人可以静养,于是便在此处打坐,谁知一坐便坐了三天三夜。而岩外的暴风雨也下了三天三夜,当法云出定的时候,忽然悟得了前生,叹曰:“半生在梦里过了,今日始觉清虚!”于是便决定在此结庵。县志记载当时有上百人在此处修行。

觉梦关这三个字刻在半路的一处岩壁上,想必觉梦二字表明大概这就是当年法云悟道的地方了吧?

正当我驻足在岩壁下的时候,忽然又下起雨来,岩壁正好突出来了块,虽然带了雨具可是我却放弃了前行,这场雨如果也下个三天三夜才好呢。也好让我能在这里忆起前生来,不再沉迷。陶渊明也是在我这个年纪写下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绝句来的。

法云悟了,渊明也悟了,梵唱没悟,白玛没悟,莲花更没有悟,我的心中还有挂念。那份苦,谁也不会明白。



还未到寺院,便远远地听见了山谷间非常清楚的传来佛号的声音,思乡佛号的曲调,在那时那地听来竟然是那般的亲切。

寺院门外的悬崖下有一块池子,呈三个分隔开来,第一个是过去古时寺里饮用的,第二个池子为洗菜用的,最下面那个是放生用的。时间正好是快过午斋的时候,寺里一个老阿姨正把她亲自种下的菜拿到池中来洗淘,见我的到来,邀我待会可以在寺中用斋。



老阿姨说锦石岩寺为女众道场,现在正有二十多位师父在此结夏安居,山下江边还有下院,我来到寺门外,寺傍有一块碑,碑记中写道:

“乘兴登览,四面皆奇峰怪石也,满座皆幽草瓊花也;岩之畔,飞泉瀑布,若末卷之珠帘也;岩之前,禽声松韵,若笙簧之交奏也;岩之下,江水皎洁若素练也;岩之中,深遂虚阔若殿宇也;实天造之自然,非人力使然。清风徐来,浮岚袭袂,使人脱然而忘世虑焉。”

看这碑文的文笔,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来,渔人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源。 。。。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纤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条,并颐然自乐。。。

师兄说得没错,这里是仙境一般的地方。




我看着水流的方向,望着那落地坠落的山果,小心的跳了过去,不吃也别踩烂了它,美景依旧是美景,不要因为我的到来而有所破坏。


七佛殿前茉莉花



进入大门,锦石岩寺依悬崖而建,从下面看像是悬在了半空一般,寺院里收拾得很是清爽,种满了各种花草。尤其是茉莉花洁白清香得像山水间一抹精灵,我站在茉莉花丛下,感受这世外的芬芳,有点不想归去的感觉 。


http://s3/bmiddle/692cae2dgae75ac339f62&690&690
快开饭了,一尼师正打扫着斋堂,斋堂的顶是天然的岩石

尼师们的僧僚

尼众们的僚房外打扫得一尘不染,虽然下过雨,可却一点也感觉不到有湿露,依旧很干净。院前栏杆上种的菊花开得一片的灿烂,每一个房间都静静的,偶尔的山风吹过来,带动挂在沙窗门上的布帘。红尘净土啊。



八月的季节树上的果实都还青涩,桔子和柚子是要经过秋天的雾气过后才会甜透的,这是否像极了人生,有时候我多么想我已是白发苍苍啊。

看着柚子树,想起四合院里他们在树上摘柚子,抛下来正好砸中我的头。我曾坐在那颗有百齡年岁的柚子树下,甩着我的羊角小辫哇哇大哭。



我坐在一老尼师的门前歇气,一张木椅空着,于是我坐在上面,静静地看锦江水,一根红烛随风飘逸。老师父从门外收衣服进来 ,并未怪我坐了她的椅子。


奇特的大雄宝殿,在岩洞里,钟鼓都悬挂于悬崖间,洞里除了华严三圣,十八罗汉的造型可生动得很呢。

http://s8/middle/692cae2dgae760ffaf7b7&690&690
大殿傍边悬挂的那条瀑布,我的相机没怎么照出来


锦石岩寺的一绝就是这个大殿里的龙鳞片了,天然形成,本身这个岩以前叫龙王岩。石壁色彩驳杂,四时变化而得名。曾有诗云:‘龙鳞谁斧凿,片片赤城霞。细路入云峭,幽岩飞瀑斜。”

整体看上去,大殿上方就像是有一条腾空的绿色的龙,龙系因为蜂巢般岩石上的微生物组成,随季节、气温、湿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有人称之为“变色龙”。



这碑文记载着寺里一位圆寂的尼师,很了不起,年青时大部分时间在五台山普帮寺,年老圆寂于此,碑由云门寺曾送,而碑上的字却是由一代画僧名家,本空老和尚所书。本空老法师一生的传奇事迹也是很神奇的,圆寂于弘法寺,圆寂时的情形有点像金山活佛,很传奇。待有空把本空老法师生平事迹贴上来。


大殿对面江边的小屋
http://s1/bmiddle/692cae2dgae762fcf2800&690&690
念佛堂前的亭子

我坐在亭子里拿出水来解渴,此时从傍边房间的窗户里,清清楚楚传来了《净土大经解》的开示,那柔和而慈悲的声音如那锦江水一般的浸入心田,这是来自极乐净土的召唤。我忘了去斋堂吃饭,就坐那一直听着,难得的是某人也耐心的随我坐那听,也许是天意吧。



等我回头倒过来时,僧众们已经过完堂,饭时已讫,当愿众生所做皆办的声音传了出来 ,刚才的老阿姨问我吃饭不?我摇摇头,因为我一点也不饿,看看就饱了。



这只鸽子是寺里唯一的动物,我数了数,从过堂前到过堂后,我一共看到她吃了四顿,太离谱了。每一位师父经过都会念叨一句,今天鸽子吃了没有啊,于是每念叨一次,她就得到一把米,看把她给撑得,走路屁股左右直摆。

休息够了,出了寺左边一条路,通往祖师岩,在六字洪名的圣号中,我离开了锦石岩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