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罗汉的根本道场,唐诗之路的精华--石梁(天台山游记)

标签:
杂谈 |
在塔院过完早堂,帮着师父们把院子打扫完,当家师父催我快出门,免得错过去石梁的汽车。我背着包来到塔院的路口等,山路上完全是一片的寂静,我无聊的站那捡起地上的石头子以悬崖边的一根竹子为目标,看能不能击中。然后又蹲下来看蜜蜂伏在野花上采蜜,一只蝴蝶不知道为何停在了石头上不肯飞,崖上垂下来的一根干了的芦苇顶端结了两个茧,不知道是什么虫子。
又碰上了高明讲寺散步的老和尚,问我等车去哪,我说去石梁,他说看今天的情形不到十点半是不会有车的,天空好像下起小雨来了,我打算往回走时车来了。天台的公交车可真难等,上了车司机说这辆车本来是按班开往华顶的,可是上来的人都买票去石梁,没办法只得改道去石梁了,我暗自庆幸。
天台山上的气温很凉,一下毛毛雨感觉有点冷,我往车外望去,满山的竹海,因为下雨所以白色的雾和着青翠的竹子成了一副天然的丹青。我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来,采菊在东蓠之下见到悠悠终南山,如果是我,我哪天隐居于此了,不用采菊不用见南山,也能看这天台之云无心的出岫,怀着良辰而孤往。
天台,真的可堪比峨眉的秀,清城的幽啊。
汽车在竹海里穿行了好长时候,才到达石梁,下车的时候雨似乎小了,但仍能感觉得到,石梁是一个景区,最主有两座寺院,中方广寺和下广方寺,上方广寺毁于战乱已不在了。
方广寺为五百阿罗汉的根本道场,五百阿罗汉是住在这里的,寺内除了听到瀑布的声音外还是瀑布的声音,偶尔看到一个师父拿着念珠从看瀑布的地方上来。
http://s13/bmiddle/692cae2dgabe0c3720bd3&690&690
http://s6/bmiddle/692cae2dgeb6c7b939b3b&690&690
http://s15/bmiddle/692cae2dgabe0c7df9555&690&690
此时的雨完全停了,涓涓的细流从两个方向汇到中方广寺门前的石桥下,景色太美,我站在桥上忘了时间的流逝,只闻水声潺潺。
从中方广寺下面石梁的瀑布就是这样的,美吧?
石梁瀑布的傍边有一条很陡的石阶,可以下到瀑布的上方看到这个神奇的石梁,这个石梁是天然形成的,横跨在瀑布的上方。传说这个石梁是观世音菩萨为住在方广寺的五百罗汉造的,石梁的那头可以看到有一个佛龛,但是用砖头给填了,解放前这个佛龛里供有菩萨,方广寺的小和尚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会走过万分危险的石梁,在佛龛里上三柱清香供一杯清水。
坐在石梁傍边听瀑布是有点胆颤心惊,瀑布落下去的声音有点像风雷的声音,震耳欲聋,像极了普陀山梵音洞的潮声。
轮回的路有点像这水的激进,这桥倒像有点像是耐何桥,而我,愿意做那手端汤的孟婆,让每一个人都饮下那碗忘忧汤,这样,至少他们来世不会忆起前世,不会那般的痛苦。
http://s12/bmiddle/692cae2dgabe2d2088458&690&690
http://s9/bmiddle/692cae2dg7796aecf75cc&690&690
http://s11/bmiddle/692cae2dgabe2d72daf48&690&690
下方广寺
顺着小路往下方广寺而去,竹林间一个茅屋出现在眼前,也许茅屋的主人千百年来都泡着上好的菊花酒在等我的到来,倒是因为等得太久,我反而没有勇气走上前去。
寺内仅三两的香客,香烟从炉内升起,又借着风遍游法界,下方广的建筑看上去多是木头类。
大殿里除了菩萨就是罗汉,剩下的就是我了,香炉台上写着各拿自放钱的标签,可见这五百罗汉的根本道场就是不一样啊,个个都自由得如同罗汉,连香火钱也懒得看管。
大殿的角落里用竹子篇成的禅凳落满了灰尘,草垫子闲散的摆放在上面。虽然没有累,但还是想坐上去感受感受这根本道场的加持,我轻轻的闭目养神。
仿佛间空中传来了风铃的声音,像一串串梵音来自云端,又似禅者的手随意的落在七弦琴上,写着心意间的云水禅心。我懒懒的半睁天眼想要从空中找出这声音来,却发现,只是大殿里经幡下掉着的铜片在随风起舞。
偏门
竹扉半掩,透出满山的清郁,我改从偏门出了下方广寺,虽然此路不通,中途有竹杆拦着,但我还是顺利的跳了过去,嘿嘿。。山野趣无穷。
来到下游,有几家小店但却都没有主食,我就后悔怎么没从塔院带两馒头出来了,看着瀑布肚子饿得直叫。没办法,只得泡了方便面吃,最讨厌吃方便面了。
http://s6/bmiddle/692cae2dgabe2b87ce1cb&690&690
http://s12/bmiddle/692cae2dgabe2dac73efa&690&690
沿着此小道而下,便是著名的唐诗这路的精华了,上通小铜壶瀑布,下通龙潭。
景色确实是很美,但因为下面没有寺院了,所以对我来说,也就当打发时间逛逛了,因为下午回塔院的班车三点半才到石梁,还有四个小时时间呢。
小路大多依溪而建,或是悬在溪间崖边,徐侠客当初来时肯定没这么好的设备哦。呵。。。
http://s9/bmiddle/692cae2dgabe1e9ad6821&690&690
流泉的声音不轻不重的响在空谷间,鸟儿仿佛也歇了下来欣赏,唐诗之路的精华,可是,此刻我脑海中半点唐寺的影子都没有,空旷得很。
下面的景区完全没有游人,于是山路上就成了我随心所欲的场所,口渴了,很想试着跳下溪水去喝两口时,却在拐角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卖东西的小店。
店里就一个老阿姨看着,几颗大树成了天然的伞盖,几张石头拼成的桌子,上面放着大颗大颗的西瓜。一颗老树下用竹子做成的水管里流下来一线清泉,可供游人饮用。
我在树下坐了会,从不远处走来一老爷爷,看样子也和我一样独自一人。他的脑袋长得很奇特,像极了年画上寿星的样子,极度的突了出来。面带笑容的从我身边经过跟阿姨打听,小瀑布还有多远。完了便飞快的从我们眼前消失了,那样子哪像七老八十的人啊,哈。。。。
在老爷爷动身没多久我也往前走去,大约二十分钟后终于看到了这小瀑布,前面还有一个石头天然形成的铜壶。潭水青碧,清澈见底,我捧起潭水洗了洗手,清凉透骨。
岩石边和溪流中央,长满了这种黄色的小花,像是兰花的一种,有着粉粉的香气。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空谷幽兰吧?
我忽然有了种想法,与其长在深涧人所不知,还不如开在佛前供养三宝。于是我动手开始拔这种兰花,当然是拔没有开花的那种了,一边拔了好几颗,根有点像冬虫夏草,我要拔回塔院去,种在塔院,来年,塔院的院子里就会开满这种兰花草了。想到这,笑容堆满了我的脸上。
咦,我玩了这么半天,为何不见那老爷爷看完瀑布往回走呢?他明明从这种路进来的,而且别无他路返回,他上哪去了?
我顺着原路返回再次经过小店往右而去,那条路是去龙潭的,往下走的路水流渐大,可是我的头为何那般的痛呢?又没晒太阳又不太热更不像中暑,痛死我了。
到了龙潭,我忽然感觉到汗毛都竖起来了,有点恐怖,就是毛骨耸然的感觉,说不清楚的害怕,我有点后悔一个人来龙潭了。可就在这时刚才那老爷爷正坐在龙潭的上方,笑着对我说,别下去看了吧,不好玩,回吧,回吧,听话。
我很想问他怎么来的,刚才没看见他返回啊,可想想还是忍住了,多事不如少事的好。等我回头的时候,他又不见了,晕,这么迅速。
再次返回中方广寺时才是下午两点不到,我的头这个时候那痛得有点忍无可忍了,像是要裂开来。于是我便坐在他们的天王堂里,弥勒佛傍边有张长凳子,我其实很想躺上面睡会的,但想想不太恭敬,便改为盘腿坐上面,用手撑着我的脑袋在膝盖上睡。
我的佛啊,就那样高危险的动作坐那我都睡着了,幸好没给掉下去。等到醒的时候一看才两点半,头还是痛。想想不如到大门口去等车吧,刚出大门却意外的看到从华顶的车停在石梁门口,刚才的老爷爷老远朝我招手上车,上车后他约我去看琼台仙谷,说那的风景比石梁还美。
我看看他,又捧捧我的头,想,上天堂我也不去了,我要回去睡觉。再说这老大爷,神出鬼没的,但也没准,他是哪位罗汉化现的呢,因为这毕竟是五百罗汉的根本道场嘛。又或者是徐侠客的精魂不散,还流连在这青山绿水间。呵。。。车只行到半路,老大爷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下了车,也不知道他到底是要去哪里。
回到塔院刚跨进大门,就听见香灯师父在敲小报钟,顾不得头痛我回了房间洗了手脸穿上海青上殿去了,在专心的梵文经咒的念诵里,我忘了头痛。下殿时竟然好了,不痛了,哎,还是回塔院好啊。
于是,在剩下的几天里,天台的其他景区我没怎么去,安心待在塔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