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仙人洞”奇遇

标签:
杂谈虎丘仙人洞陈圆圆梳妆楼旅苏必读 |
分类: 文史 |
仙人洞,原是虎丘十八景之一,老苏州都知道这个民间传说,从这洞里进去,可以通到四川峨嵋山。现在因游览路线关系,导游不讲了,但是景点介绍牌也没有,就欠缺了。民国年间出版的陆鸿宾(字璇卿)《旅苏必读》上有这民间传说:
仙人洞在五十三参之上,傍有石洞。前清道光初年,山背后席场弄底,一个姓陆的乡下人,种花园为业,夫妻儿女粗堪温饱。
一日正在南畦插菊,翻往东篱,偶一不慎,锄头面脱柄,将左手砍去小指两节,自后不能耘种,只得改作卖花翁度日。
他卖花极远,卖到四川成都府,朝出暮归,时时有川里物带转来吃,邻居甚为诧异,然而半信半疑,冷眼跟其踪迹。只见他挑了一担花草,望剑池边来,照准仙人洞挨身而进。这跟去的人亦追步而入,走了二三里之遥,曲曲折折,不敢再走,退出来在洞口守候,候到夕阳西下时,只见老老笑嘻嘻挑了空担,手里拖了一包榨菜,从洞里钻出来。于时远近哄动。大家好奇心切,要问他情由,随他一探究竟。那老老抵死不肯,后来亦不去卖花了,到底不知下落。
这照片上路侧的“仙人石”,原来不在这里,现在移过来砌在这里的。据李根源上世纪二十代年著的《虎阜金石经眼录》记载:“仙人石,正书,高约二尺,摩生公讲台,今侧置台畔。”告诉你,这块石头才是真正的点头石呢!它听晋代生公讲经,听得伏地拜倒在生公脚下,所以石头是侧置的。有清吴伟业《悟石轩》诗为证:“仙佛共参唯此石,白莲花发定中香。”(诗中的“定”,即平静,佛教中入定的意思)。白莲池畔的“点头石”那是假货、冒充的。你看那石头有落款是光绪年间的,并且形态方方正正,怎么会点头晃动呢?也许你要说,仙人石属于道教传说,怎么出道成佛了?其实中华文化儒道佛三教往往相互融化渗透,再说传说终究是传说,过分追究就索然无趣了。
http://s13/mw690/692bb371ncd53132e643c&690
这是我同一天拍摄的仙人洞照片,第一张进洞石级小道,蛮清晰。刚走过十几步路,拍第二张照片时,洞口忽然云雾升腾,似有仙气缭绕,太神奇了!
我再抄这书中歌曲《虎丘景》其中一节:
有只二仙亭呀,傍侧真娘坟,仙人格石洞,相对石观音,生公末,台上风凉乘,顽石那个点头末,听呀听讲经。
这曲调用《无锡景》唱。
我初中时读书的课堂就在今天的虎丘万景山庄,这仙人洞从前我进去过几次,其实并不深,左转弯后就漆黑一片,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对面不见人影,小心奕奕地摸索着再往前就是石壁了。可能涉及到安全、卫生问题,现在安装栅栏不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