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同昌公主之死
(2010-09-02 23:17:49)
标签:
同昌公主御医韦保衡南齐军事 |
分类: 五代历史 |
同昌公主的病越来越重了,田令孜劝普王别四下乱玩了,好好在家为姐姐祈福。他的几位哥哥却依旧声色犬马,毫无节制。同昌公主可以说是集天地的灵气,聪明伶俐;加上自幼深受宫廷的教育,长大后温柔贤淑,琴棋书画女工刺绣皆精通,据说它能在一张普通大小的锦被上,绣出三千彩色鸳鸯来。幼时唐懿宗总去逗她开心,教他咿咿学语;长大了陪她下棋,教她书法。同昌公主也不恃宠而骄,从不撒娇胡闹,也不参与任何宫廷政治斗争。在女儿这里唐懿宗似乎摆脱了红尘俗世的萦绕,摆脱了政治斗争的尔虞我诈,摆脱了屡镇不止的各地暴乱,尽享天伦之乐。女人总是要出嫁的,出嫁后唐懿宗每天都觉得心理空落落的,每次想起就赏赐韦保衡奇珍异宝,玉盘珍馐,生怕在韦家受了委屈!
完美的事物本就不属于人类,完美的事物只属于自然!一缕香魂无断绝。
众多御医抢救无效,同昌公主撒手人寰。噩耗传来,唐懿宗有种被撕裂的感觉,想起同昌公主坐在膝头玩闹,望着女儿亲手为自己刺绣的彩色凤凰,物在人空,不故君王身份,嚎啕大哭!韦保衡借机诬告众御医不尽力,众侍女服侍不周,诛杀御医和侍女,并关押他们的亲属到京兆狱!中书侍郎(侍郎相当于现在副部长,尚书相当于正部长)同平章事刘瞻召见负责诤谏的谏官,谏官们谁敢捅这马蜂窝啊?刘瞻素来不畏权势,自己上疏给唐懿宗指出生死有命,众御医也是竭力为公主治病,公主的死是谁也不愿看到的。现在诛杀众位御医,而且株连到他们的家属,长安城内舆论沸腾,惊恐万分。刘瞻联合了京兆尹温璋(以前被“银刀”驱逐的刺史)继续上疏,不知道奏折是怎么写的,唐懿宗暴跳如雷,把温璋贬到海南,温璋说“生不逢时,死何足惜”,当晚自杀。唐懿宗还不解气,骂道:“如果没有见不得人的事情能自杀么?”下令不准安葬,停放城外,警戒他人。当然也没有放过刘瞻,韦保衡纵观唐朝地图,把刘瞻贬到最远处。负责写圣旨的郑畋(tian 一声)在奏折上写:“安数亩之居,仍非已有;却四方之赂,惟畏人知(刘瞻虽然位居部长级别现在在京都还买不起房子,租房子住呢。别人来送礼,他从不接受)”,希望皇帝看到后能有一丝感动,不幸奏折被韦保衡提前看到,郑畋也被贬,最后凡是被刘瞻提拔的官员全被贬。
该折腾的都折腾完了,唐懿宗为同昌公主举行了盛大的葬礼,焚烧的服装,首饰,玩物装了一百二十两马车,纸扎的仪仗队、侍卫队三十多里。焚烧后韦家的人从灰烬中捡出金银无数。有个伶官李可及也加班加点谱写《叹百年曲》,在葬礼上献给皇帝,唐懿宗在歌舞中仿佛感觉同昌公主又回到了自己身边,赏赐大量珍宝给李可及,李可及一时间成了红人,在搬运宝物的时候显得威风凛凛,高人一等,一副明星走红的派头,对平时老朋友的招呼也是毫不理睬,觉得他们庸俗。小人得志往往如此。禁卫军西门季玄断言说:“宝贝怎么拉出宫的,最后会怎么拉回来,可惜牛马受累了!”
同昌公主的死史书记载很避讳,生病这么久,连个病名也没有。韦保衡编了个美丽蹩脚的传说:同昌公主做了个梦,梦到南齐的潘淑妃来取他的九凤佩,九凤佩是南齐潘淑妃的陪葬物,然后同昌公主就病倒了。死后这个九凤佩也失踪了!
我觉得事情从头到尾就是个骗局,谁在做局?韦保衡!史书记载:“(郭淑妃)女为同昌公主,下嫁韦保衡。保衡处内宅,妃以主故,出入娱饮不禁,是时哗言与保衡乱,莫得其端。”韦保衡热衷于权势财富,和同昌公主夫妻感情肯定不好。和郭淑妃搞到了一起也不足为奇,他的政治智商很低,能官场平步青跟云郭淑妃的耳边风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昌公主应该是看到了他无法想象的事情,那就是她碰到了自己母亲和自己丈夫的奸情!心地单纯的她无法接受这肮脏龌龊的事实!她病了,医石无效!同昌公主正值青春,韦保衡在郭淑妃默许的情况下毒害了同昌公主!他怕同昌公主身边的侍女或治病的太医知道内情,大开杀戒。这些人知不知道内情呢?侍女们估计有人知道,太医们肯定不知道,同昌公主不是乱嚼舌头的人。在同昌公主死亡这件事上韦保衡并没有捞到什么政治资本,御医和侍女本就是下层人,就算是偶尔得罪了韦保衡,也不至于牵连到他们家属,这个证据可能是同昌公主临死前写给父亲的绝笔信或者其他不能见光的东西。所以韦保衡关押他们的亲属一定不能让这个东西落到唐懿宗的手里!一千多年过去了,没人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死了一个可爱美丽单纯的公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