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地产如同中国的政治一样,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在今年春节之前,限购限贷仍然是政府在房地产领域的政策重点。而如今,消化库存成为了今年房地产行业的工作重心。中国的许多行业从短缺到过剩之间的过渡期十分短暂,这使得中国的许多产业政策让人难以捉摸。
不管政府是否愿意公开的承认,房地产行业都是各地的支柱产业,离开了房地产业,在当前的形势下面,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够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征地与造城在各地是一股热浪,一浪高过一浪。虽然一些地方出现所谓的空城或者鬼城,但是,这都阻挡不住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开发的热情。
正是由于房地产的相关税费以及土地出让金的轻而易举的高额收入,使得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开发上变得逐渐丧失了理智,破坏了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规则,导致了中国房地产面临一场过剩危机。
之所以会出现房地产过剩的局面,其主导者自然是各地的政府,首先,各地脱离了市场需求,盲目的征地卖地,因此,二三线城市的房屋出现了大量的库存。其次,国家在商品住宅大量积压的情况下,仍然大搞保障房建设,其结果是在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增加了房屋的供给数量,抑制了商品住宅的正常销售。第三,由于上届政府误判了房地产市场,用限购限贷的行政手段压制市场需求,使得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降低。
一线城市由于其具有其它城市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因此,不会出现房屋过剩的情况,但是,在广大的二三线城市,这种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三线城市的购房者95%是本地户籍,缺乏外来的投资者,房地产的流动性差,投资获益少,房屋销售慢。二线城市的购房者85%是本地户籍,有一定数量的外来投资者,外来投资是二线城市高房价的重要支撑动力,如果限制外来投资者,二线城市也同样会出现房地产库存增大的情况。
对于中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窘境,开发商表现的比较淡定,而政府从上到下却沉不住气了,到国庆节之前,绝大部分的城市都会告别限购,重新回到市场化的轨道上来。在行政手段与资本的较量中,开发商再次胜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