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婴儿期缺失母爱未来影响育儿 |
分类: 教育心理 |
http://s7/bmiddle/692a5ec9t96dbfcc34f96&690
30岁的陈古盛怀揣着创业的梦想,从内江市东兴区来到成都。身强力壮的陈古盛,用家里为他东拼西凑来的500多元购买了一辆人力三轮货车,在住家附近的机电商圈当上了一名搬运工。随着生活的逐渐稳定和日子一天天好起来,30出头仍然打光棍的陈古盛,开始计划着将来在成都娶个媳妇、安个新家、生个孩子。
2005年,经好心人做媒,陈古盛结识了一位20出头、从云南来蓉打工的邓姑娘。和小邓恋爱不到一年,既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也没有举办婚礼,就生下了这个小宝宝,取名叫陈燕。”陈古盛叹息着说,“娃娃才一岁半,小邓竟然为了一点家庭琐事就跟我赌气,扔下孩子一去不归,至今杳无音信。”
“都怪我太没有文化,也不懂法律法规。”陈古盛眼圈湿润地说,因为未婚先育,直到现在娃儿都快4岁了,连户口还没有,而补办户口需要6000多元。两年多来,我又要忙着挣钱,又要照顾闺女,实在没办法,只得每天带着孩子去干活路。”因为陈古盛每天要用三轮车帮各商家转运机电产品,论件计酬,为了多挣钱,他每次将货物堆得高高的,只是在货堆上留出一个能容纳娃娃的空隙。
出于安全考虑,他每次都用一根粗绳将娃娃“捆绑”固定在车上。进入冬季,光着脚丫的小陈燕坐在车顶上,被寒风吹得清鼻涕直流,小脸蛋也被吹得红一块紫一块。尽管如此,她始终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希望在茫茫的人海中,能见到日思夜想的妈妈……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小燕子手握铅笔,坐在地上的一张纸板上,一边涂鸦一边哼唱。娃娃跟她妈的感情特别深,“小邓刚离家出走的那几个月,娃娃天天都吵着要吃奶。我只好随身携带一个奶瓶,只要她一哭,我就调上奶粉来哄她。”陈古盛说,现在娃娃经常做梦都在喊:“妈妈你快回来嘛,我乖,我不调皮了……”
“今年我还差点把娃娃给弄丢了。”陈古盛说,今年夏天,他在卸货时,一不留神娃娃就不见了,“当时快把我急疯了,八方寻找。”好在几个小时后他去派出所报案时,娃娃已经被民警在附近找到了。“我看到一位阿姨的背影好像妈妈,我就跟她去了……”听到女儿的辩解,陈古盛紧紧地抱住孩子,泪流满面。(以上内容为新闻资料)
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位同窗。我们住在同一寝室,有一天的夜里,她在梦里的哭声把我惊醒,她哭喊着:“妈妈,你为什么不要我?为什么抛弃我?”那几声哀怨的哭喊,发自心灵的底层,让我为之落泪。从那时我才知道,表面平常的她,内心承载着怎样的痛。大学毕业后,她的恋情也几经波折,问题的根源在于她无法与男友建立安全的依恋模式,她总在预感男友会抛弃她。
心理学中把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双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互相能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称为依恋。依恋行为开始于婴儿期,主要表现在婴儿和抚养者之间,婴儿会通过一系列动作和表情逐渐与抚养者建立期依恋关系。依恋是孩子和母亲或其他抚养者之间的一种亲密关系。因为每位母亲和孩子的互动模式不同,依恋关系的质量也会有所不同。心理学的研究将分为三类:安全型依恋,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的刺激能积极反应。回避型依恋,与母亲没能建立亲密的感情联结。反抗型依恋,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会反抗母亲的爱抚,也称矛盾型依恋。后两种都属于不安全的依恋关系。而这种不安全的依恋将来也会反映到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
上面故事中的燕子和有类似经历的孩子,面对自己母亲的抛弃,内心更会对自己产生深深的不认同感。因为年幼,她们甚至会把自己调皮和普通的过错和母亲的离开联系在一起,产生自罪自责感。
现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各种职务工作都有上岗证,唯有父母的资格,没有专门的考核,也没有上岗证。但爸爸、妈妈的岗位却是如此的重要,因为不仅仅关乎自己,而关系着家庭成员及下一代人的心灵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