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日报2-23/2/20发文《野葛弯》

野葛弯
野葛弯在村子的最西边,是个不顺道的僻静小山坳。平常,村里人很少去野葛弯。
包产到户那一年,村里人都不愿意承包野葛弯的地。不仅因为不顺道、偏远,还因为野葛弯的地里长满了野葛藤,一年就能长两三丈长,能从地埂爬进地中间,与农作物纠缠在一起,争夺土地营养。因而,每年种的玉米、小麦、花生、红薯,产量只能收到别处庄稼地的一半甚至更少。
野葛弯住着段志荣一家,村干部便去做思想工作,说他们家挨得近,那一山坳的地产量都减半承包。出乎意料,段志荣竟然一口答应了。于是,野葛弯的10多亩地都成了段志荣一家的承包地。段志荣带领老婆、儿子、女儿,照旧在坡地里种玉米、小麦、黄豆、花生、红薯,野葛藤也照旧在庄稼地里攀爬。
村里人发现,段志荣对野葛藤并不是很讨厌。因为有人建议他用除草剂把野葛藤连根除掉,段志荣不听,只是用镰刀把爬进地里的野葛藤割掉。秋收后就农闲了,村里人便围聚一起打麻将、打纸牌,段志荣却背个背篓,扛把十字镐上山。回来时背篓里装满了红薯疙瘩一样的野葛根。村里人迷茫了,难道那野葛根能当柴烧?当然不可能。这么多年了,祖祖辈辈从没有谁去挖野葛根烧柴煮饭。以前没有,何况现在不缺粮不缺柴火了。
夜里,村里人听到段家的石碓窝响了大半夜,惹得村里的狗狗们也叫了大半夜。又过了一天,村里人看见段家院前的几个簸箕里,晾晒着面粉似的白色粉末。渐渐地,村里人猜到了,那簸箕里的白色粉末就是葛根粉,但大家都不明白葛根粉有啥用。
冬天里,段志荣不断地上山挖野葛根,他家的石碓窝每晚都不停地响,他家的簸箕里也不断地晒着葛根粉。段志荣还隔十天半月,背一背篓晾晒干的葛根粉坐车去到20公里远的县城售卖,回来时眉开眼笑。葛根粉还能卖钱?村里人惊讶了。这才想起,段志荣的爷爷是村里的老中医,村里老一辈人很多吃过他开的药,药方中大都有一味药:野葛根。
难道制作野葛根粉,也是段志荣爷爷传给他的秘技?村里人还不知道,在缺粮年代,段家早就在夜里偷偷地挖野葛根制作葛根粉充饥。那个年代,村里人都饿得面黄肌瘦,干活蔫搭搭的没劲。段志荣一家却面红肤白,精气神十足。现在回想,当年一定是得益于野葛根粉的滋补。不管村里人怎样猜测,段志荣家依靠野葛弯的野葛根制作葛根粉卖,比村里那些分到良田种粮食年年丰收的农户,日子过得更滋润。
多年后,村里调整产业结构,动员村民把坡地全部用来栽植柚子树,段志荣一家却拒绝了。在村民们大动干戈栽种柚子树时,段志荣也没闲着,一家人把野葛弯的承包地都栽上了葛根苗。
三年后,柚子挂果了,外地的车子进村收购,村民们拿着一张张的票子眉开眼笑,以为段志荣会羡慕会后悔。段志荣却默不作声地带领家人在山坡上挥锄挖葛根。看着那一个个的大葛根,段志荣一家人也眉开眼笑。段志荣在院前修建了一排石棉瓦房,买回粉碎葛根的机器设备,请了四个村里闲人帮工,开始规模化生产葛根粉。
段志荣的葛根粉不用自己背到县城去卖了,隔一段时间,就有一辆小货车开到他家门口来拉货。段志荣卖葛根粉发财了,他家修建了村里最漂亮的小楼,政府还专门给他批了一块山地修建葛根加工厂,门口挂了一块牌子:野葛弯葛根粉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村里人眼睛再次瞪大了,他们平常看不上眼的野葛藤居然成就了段志荣一家的葛根产业。这时,村里发展起来的果树品种已经退化,加上这些年,各地的水果产业都轰轰烈烈发展起来了,水果市场竞争强烈,村民们眼红段志荣家冷门的葛根产业了。
脱贫攻坚开始了。段志荣的儿子段向前当选为村支书,他开了个动员大会,决定在全村栽植葛根,发展葛根产业。他的提议得到村民们的拥护。
野葛弯村本是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段向前的带领下,因为发展葛根产业,成为全县第一个脱贫致富的村,得到县上的表彰。现在,野葛弯葛根粉成为了全村乡村振兴的一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