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
7月1日,是建党节,一个跟有些大人有关的节日,一个跟我们小孩子没有任何有关的节日,它只标志着:放暑假啦!但是今天我们却要下一个坚定得不能再坚定的决心:那就是在这个炎热的暑假里,我们每天都要坚持来读一首童诗。可能刚刚过去的一个学期你在紧张忙碌中度过,很是辛苦了。对于接下来的这个暑假,你不想再在“读”中度过了。这样的想法,我也曾有过,我还狠毒地对着天空喊道:“我要挥霍掉我的时间!”但是当有一天清晨,我起床看到楼下一对母女的时候,想法就彻底改变了。那天,我看到一位母亲在水池边洗衣服,她那五岁大的女儿搬了张小凳子坐在旁边,甜甜地央求她的妈妈:“教我念那首《鸡冠花》的儿歌吧!”她妈妈说:“好!好!你竖起耳朵听,我要开始喽。‘鸡冠花像鸡冠,公鸡跑来看,越看越喜欢。这朵鸡冠真好看,我要跟你换一换。’”小女孩跟着她妈妈念叨着,手舞足蹈地嚷嚷着:“换一换,换一换。”母女俩的脸上洋溢着令人无比羡慕的微笑。你看到了吗?读童谣,是可以增加人生幸福度的一件事!
时间,怎能挥霍?用来做一件幸福的事情,岂不更好。我们都是好孩子,这样的道理,我们懂。其实,读童诗,和读童谣一样,都是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富足起来的一件美事。我们不必像学校里课堂上一样正经八稳地来读童诗,我们可以像我所看到的那位小女孩一样搬张凳子,找一个喜欢的地方来读童诗,自然些,随意些,甚至可以手舞足蹈些。
读诗之前,我们得先做一件事,那就是放空自己。只有把自己放空了,童诗中好的东西才能进到我们的心里去,你才能获得阅读的快乐。你放空自己了吗?那好,让我们来到夏日里一座鲜花盛开的花园,来静静地欣赏《花和蝴蝶》,只用眼睛看,在心里默念即可。
花和蝴蝶
(林焕彰)
花是不会飞的蝴蝶,
蝴蝶是会飞的花。
蝴蝶是会飞的花,
花是不会飞的蝴蝶。
花是蝴蝶,
蝴蝶也是花。
很想问问你:“你喜欢这首台湾著名诗人林焕彰爷爷写的《花和蝴蝶》吗?”假如你喜欢,我就不再追问你喜欢的原因了。因为读过这首诗的人,都是很“自然”地喜欢上的。喜欢,有时不需要理由,需要的是你真实的感觉。
你读到哪里很有感觉呢?是在一开头“花是不会飞的蝴蝶,蝴蝶是会飞的花”这里吗?还是最后的“花是蝴蝶,蝴蝶也是花”呢?又或者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感觉啊!”你的感觉是对的,这首诗中的每一行每一句都能触动我们的敏感的神经,林焕彰爷爷的诗表现的就是我们儿童的感觉和想象。在这个“花和蝴蝶”的世界中,他将两个外形相似的事物作了如此巧妙地比喻,而这一比喻是那样的趣味盎然。虽然吟咏的内容是反复地比喻,但是我们却一点都没有觉得繁杂,反而很喜欢这样的单纯、明朗。不知道,我的这点感受是否跟你一样?
另外,我还偷偷地去找了《花和蝴蝶》的另一个版本,就在下面,你来读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花和蝴蝶
(林焕彰)
花是不会飞的
蝴蝶,蝴蝶是
会飞的花。
蝴蝶是会飞
的花,花是
不会飞的蝴蝶。
花是蝴蝶,
蝴蝶也是花。
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断句”“分行”与上一首不一样。你真聪明!那你猜猜,哪一首是林焕彰爷爷的“真迹”呢?如果你选择第二首,那就证明你“太聪明”了。林焕彰爷爷写的诗,在安排词句的时候,是不拘泥于韵脚的动听和节奏的整齐的,他善于运用口语,追求意味,从意味中得到愉悦。你不妨再去读读第二首,是不是觉得“意味十足”?
就是这样用心地断句排列的形式,林焕彰爷爷就是想在视觉上给我们提供一种审美的讯息,前两节都将两句断为三行排列,造成我们朗读中的停顿,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曲折的、跳跃的流动中,使我们感受到的是蝴蝶上下翻飞,花朵摇曳,花与蝴蝶互相嬉戏的情境。你看,诗中的学问还真不少吧!
现在,你可以将声音提高一点来读,把你体会到的都读出来。
亲爱的,你读得很好!我会像那位女孩的母亲一样用沾满肥皂泡的食指,在你小小的鼻尖上轻轻地刮一下,眼里也是对你满满的微笑。
别忘了,明天我们继续念童诗,不见不散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