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七(上)语文《虽有佳肴》教学设计

(2014-08-14 17:34:41)
标签:

教育

初中语文

教学设计

网络资源

《虽有佳肴》

                    20、《虽有佳肴》教学设计

                      根据网络资源整理而成

一、布置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学习,口头翻译。

虽有佳肴①,弗食,不知其旨②也。虽有至道③,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⑤;知困,然后能自强⑥也。故曰;教学相长⑦也。《兑命》⑧曰:“学学半⑨,其此之谓乎⑩? 

【注释】

①佳:美好的。肴:带骨头的肉。 ②旨:甘美的味道。 ③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④困:困惑,理解不透。 ⑤自反:反躬自省。 ⑥强:勉励。 ⑦相:相互。长:促进,提高。⑧兑(yuè)命,即说(yuè)命,《尚书》的一个篇名。⑨学学半,前一学音xiào,指教人。后一学字音xué,指向人学。 ⑩其,表委婉的语气词。此,这个,作“谓”的宾语。意思是:大概是说这种情况吧。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如果不品尝,就不能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好处。所以说:学习过后才会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了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继续努力。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尚书·兑命篇》说:“教的过程一半也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三、【学习过程】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jiá) yáo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 学学半( xiào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即使    弗食                  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   好,妙   ⑤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⑥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  增长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   ⑨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⑾然后能自强  勉励         ⑿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大概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主旨           今义:甘美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5 翻译下列句子。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自品尝,就永远不会知道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6、(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合作探究:

1 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作铺垫。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反馈检测】

1.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小戴礼记 》,与《周礼》《 仪礼》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礼制、礼仪,解释礼仪、孔子及其弟子 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2、《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主旨              今义:甘美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教后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