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接任的是本校本年级中的两个差班,完全是有根据的。
老师们知道,小学毕业升学考试是一回事,而进初中的入学复考又是另一回事儿。我接任的学生是经过学校重新考试后编的班级,也是经过筛选后的班级。一个年级的学生数只有不到180人,先挑出一个好班,而后,再从三个班级里重新洗牌,在中等生中再选出一个好班。大家可以想象,剩下两个班的孩子是什么素质或什么基础了!
早在几年前(大概是2007年中考前),在一次初三毕业班工作会议的策略讨论上,我曾大胆提出异议:给学生分快慢班,害处远远大于好处。我本出于一份公心,为广大中下生的未来着想,可惜,领导不予理会,甚至可能在心理上误以为此人故意跟领导抬杠。那么。分班的结果怎么样呢?事实胜于雄辩:在大规模学校里分快慢班不会影响中考成绩,而在规模小的学校,中考成绩并不好,别说优秀率不高,那及格率就十分可怜。
上学期,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说,上级主管部门规定不许分快慢班了。我校今年的新初一,就没再分快慢班了。分快慢班一事,原本没多少好处,而且彰显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公害多多!
首先,分快慢班,对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不公平。初中教育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法》,努力实现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的合理分配。可事实怎么样呢?假如学校先有个别的多媒体设备,肯定先在好班里安家。倘若学校中层领导兼一个班的课,肯定照顾教好班,这样起码能逃避做大量的差生思想的转化工作。班主任也一样,那些所谓“人缘”好的,肯定是当好班的班主任;而默默苦干、坦率正直的班主任,必然被安排到差生面大的班级去。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个无底洞,全凭教师的责任和良知干活,整体上看并非“能者多劳”的问题。拿同样一份的劳动报酬,那些最为勤苦耐劳的教师,往往被安排在年级最累的岗位——差班,或当班主任,或教学。您说,这对老师公平吗?他们内心会不会感到自己差劲才遭受如此待遇?倘若采用轮流制,让老师们共同来承担还好,因为大家同样需要休息,需要工作的成就感。长期担任此岗此任,若让领导的爱人来担当,领导又会产生何种感想呢?我想,换位思考才能见真情!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看,同样不公平。所谓“差生”,往往小学的学习习惯差,现有的知识基础差,认知能力差,思想悟性差,造成其自我教育水平低下。这样的孩子,身边最需要的是学习行为的榜样。可是,学校领导却硬硬地把他们的榜样赶走,对得起孩子的成长需要吗?把差生们放在一起,让他们成为一群乌合之众,试问,一个班级缺了领头羊,整体精神面貌能进步吗?语文科受的影响最深重了。以前,
我教语文,可以通过课堂互动,让好生教中等生,让中等生教差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现在却很难办到,因为学生知识能力的层次不鲜明。常言道“教学相长”,教师可以从好生的回答中学到很多新知或感悟很多道理。而长期面对差生,教师的智力不小心会逐日下降乃至退化,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唯有亲历者方知其中味!
也许有人要说:分快慢班,对好生一定很有利,最起码他们不会受不想念书的孩子干扰注意力,上课的教师不必停下来纠正纪律,课堂容量大,效率高。这话很有道理,但也不绝对。一般情况下,初中孩子的智力相差并不大,拉锯就看非智力因素是否投入。只要肯用功,孩子在哪里读都可以学得好。在好班里,孩子因成绩拉不开,发言时不能充分发挥举足轻重的效能,尖子生不容易产生成就感。别科我不了解,但好生的语文如果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想继续提升就相对困难,而中下生发展的空间则更大。倘若让少数好生插到差班里去,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样,可以提高全年级的平均分和及格率,而且,可以减少普通班的差生面,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抓教学当然更轻松,教育教学效率也更高。这,就叫“齐抓共管促效能”。
学校领导都是党员同志,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贯彻人和执行者,本应严格尊重每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人身权利,应该遵循教育教学管理的客观规律。可是,他们为什么会“铤而走险”呢?既然分快慢班存在种种弊端,领导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呢?细究一下,主要考虑到学校“考重点高中人数会影响新学期招生”的问题。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看一所中学办学状况好不好,不看别的,就看该校的初中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多不多,看其高中生考上大学的人数怎么样。家长向往的中学,就是升学率、上榜率高的学校,而不管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得了。这是我们社会的考试指挥棒式的教育制度长期形成的另类文化积淀在家长心理上的一种折射,不能怪他们,这是他们对子女教育的自由选择。
如今,中学招生需靠学校的名气,也就是说,即使是公益事业的机构——学校也被逼进市场经济体系参与运行,也要经受进化论“物竞天择”的考验。倘若初三毕业生没考几个进入本地重点高中的话,来年该校初一招生就可能发生危机。一旦招不到新生,学校教师就要富余,就要到小学或边缘地区去支教,就要滋生很多不必要的人际矛盾,而我们领导不愿意看到此种局面,所以只好出此下策。那该怎么办呢?他们只好想办法,能不能通过重点培养一些尖子生,让他们吃得饱的同时也吃得好,好让他们在中考获取最好成绩,顺利升入重点高中?于是,初中学校就出现了“分班”现象,结果累了老师,苦了孩子。
身为一名普通的科任教师,我历来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从事差班教学已达五个年头了,这一届应该就是最后一届了,不愉快的历史应该不会再重演了!真的是可喜可贺!我非常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能在生源上统筹兼顾,实现各类学校教育生源的均衡发展,莫把学校教育事业也纳入市场经济体制里运行。学生需要关爱,教师更需要温馨。学校领导应该谨记,应该给老师们新时期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留一份自信和勇气了!
2012年11月1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