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淡淡香梅(丁翠华)《风雪梅花》

(2015-05-19 18:33:31)
标签:

文化

文学

杂谈

情感

诗歌

分类:

http://www.whart.net/bbs/UploadFile/2014/2/2014211822944153.jpg

 

【诗词赏析】 

 

风雪梅花    

 

                                                文 / 绿荫散人      

     

        有一首题为《风雪梅花》的诗,首联是:冰清玉骨笑风狂,白雪皑皑冷勿妨。

      乍读此联,颇感疑惑:汉语语词竟然可以这样用?开头的四个字“冰清玉骨”,按老学究们的看法,要么是“冰清玉洁”,要么是“冰肌玉骨”;这里的“冰清玉骨”显然是把上述两个成语拆散,各取一半,组成一个全新的语词!事实上这四个字一开始就给我的视觉来了一个震撼,让我真有欲罢不能非看下去不可的冲动!读着读着,就感觉两个成语的意蕴一同涌来,于是就产生了八个字双成语的效果,意蕴便顿时超量的丰满起来!

      再看“笑风狂”、“冷勿妨”。按照旧观念,一般认为这样的表述属于主观判断,而诗对事物的描绘只宜客观展现,把判断的任务交给读者去完成。但也不尽然。直抒胸臆的也并非没有好诗!这两句我读起来的感觉正是“酣畅淋漓”——风狂:吾笑之;冷:无妨也!这风狂,也暗示着生活中的暗流。冷勿妨也不畏惧人生中的困难和困苦!

      再看颔联。起句“皎月斜斜行空岭”:月下观梅,历来就是文人学士的风雅之举,这种情景、氛围,本身就是一首诗!诗人紧紧抓住“月动梅静”这一典型物象来扩展诗意,仿佛一只有力的手“刷”地拉开大幕,整个舞台的上方立即出现一幅宏大画面:皓月当空、群峰起伏,白雪皑皑......一个“空”字,点明了环境的空旷、寂静;但“空”而不空,梅在其中!句中并无“梅”字,读者却分明感到红梅傲立!

      对句“碧潭静静锁严霜”——又一个画面!这与上一句刚好相对,互相呼应:一高对一低,一动衬一静。上句的“斜斜”二字有着明显的动感,来对应下句的“静静”,对仗的工整无可挑剔,意境的优美无可言说!从更深处挖掘,水是生命之源,碧潭的里外上下有多少生命啊,此刻都静默了,“锁”住了!但生命是锁得住的吗?这就暗示了严霜厚雪之后的蛙鸣雀跃、万紫千红!

      这一联色彩丰富:皎月、雪是白的,碧潭是青蓝色的,梅花是红的,色彩对比十分强烈,造成的视觉冲力够大;还有暗示即将到来蓬勃生机的春天,这个画面要多美有多美!

      颈联“亭亭孤艳山中立,漠漠幽香风里扬。”堪称咏梅的佳句!“亭亭孤艳”美艳而孤独;“漠漠幽香”——淡淡的清香散在风里,飘逸在广漠幽静的雪岭寒谷!这一联写出了寒梅的绝世独立、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这个意象令人心生敬仰,遐思无穷!

      尾联“几度别来春亦唤,百花凋尽我花香!”梅与春的关系非同一般:春尚未来,梅已先到;春色正浓,梅却悄然离去!这就像一个坚强的斗士,处处为别人作想,在百废待兴艰难起步之时,她来打头阵,为你铺平道路,帮你成就事业。当春天来临,此时繁花似锦了,她却放弃荣华,不参与享受,不与人争宠!悄悄的离去,这是何等高尚的人品、何等圣洁的情怀呀!

      梅花年年别春而去,年年春又唤她回来!梅不回来行吗?残冬早春的霜雪大地,若缺少梅花点缀,那是多么乏味啊!“百花凋尽我花香”——冬天万木凋零,在这样严寒的天气里,只有梅花在寒风中独放,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清香带给人心灵的安慰。在困难时期,有梅花会带来春的气息,正如一位西方的诗人所云: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梅花是春的使者。(艰难困苦的之时,百花都躲得远远地——行!你们娇气,怕苦怕累,“打江山”的任务就交给我吧!这就是敢于担当的志气、大气、壮气!)

     笔者与作者丁翠华女士有一定的交往。丁女士在生活中也是大气洋溢,遇事敢说敢干,热心快肠,乐于助人,对看不惯的现象敢斥敢顶!用她自己的话说是“眼里容不得沙子!”她的做派与那些庸脂俗粉格格不入,与那些忸怩作态的伪佳人相去云泥!初接触她的人觉得她有点莽撞,接触多了就觉得这是一股难得的豪爽之气!在这个没有是非对错、全民追求享乐至上的糜烂年代,这种正气、大气、豪爽之气尤为可贵!诗即人。品其诗即知其人也!

      可能有人会说,这首诗的意境固然很好,但格律形式上还不太完善,终是一憾。比如“山中立”对“风里扬”,山对风,山是地理概念,风是气象概念,这属于对仗不工。说这话的,大概是《笠翁对韵》读多了吧,读死了,都不会变通了!“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就只能对水,雨就只能对风,要是都这样,背《笠翁对韵》就得了,还做什么诗?一出了《笠翁对韵》就错,哪里还有诗?这一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方位词对方位词,不存在不工整的问题!

         如果完全按照老传统来挑刺,这首优秀作品在那些酸腐的老夫子们眼里多半给不了高分,最多判个及格吧?但这样的评判绝对不符合实际!都什么年代了?还抱着千年前的陈规不放,有什么出息?要都按陈规来,那事物还怎么发展进步?诗坛老早就有很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旧体诗词要改造!”旧诗的改造自然免不了要打破传统。打破传统绝不是要完全颠覆传统,而是要对传统来个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即:传统中的合理部分我们要继承、发扬,不合理部分我们要抛弃;半合理部分,我们就来个改造——这才是近于客观,合于诗道。本人认为,作者在这首诗中对传统的某些改造是成功的!

       拙文将毕,笔者停下来点燃一支烟稍息一下,邮差此刻送来一本近期的《湖北诗词》,随便翻看,却是一篇题为《给对仗“松绑”》的文章(作者:陈汝定)——拙文正需要论据呢,它就来了!该文三个部分三个小标题:一、允许不同词性的虚字或实字各自相对仗;二、允许不同词性的词组相对仗;3、允许字面结构相同的词组相对仗。文中用大量的例句证实各种所谓“不规范”的对仗其实古已有之,证明古人的对仗其实相当活泛,只是今人反而把它搞僵化了!篇幅所限,详细内容就不引用了。

      附带说一下:还不曾想到,丁翠华女士的网名是淡淡香梅,这是如此的巧合,可见,作者是真心喜爱梅花的,用梅花来张显自己的性格和志向,以及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风雪梅花

 

冰清玉骨笑风狂,白雪皑皑冷勿妨。

皎月斜斜行空岭,碧潭静静锁严霜。

亭亭孤艳山中立,漠漠幽香风里扬。

几度别来春亦唤,百花凋尽我花香。

 

 

 附丁翠华女士《中华诗词》刊登过的作品:

 

春夜致友

 

试问相思可有期,小楼深夜写芳词。

云游窗月如初见,柳岸江亭欢语时。

 

 

倚栏已是春宵夜,玉镜清辉照水寒。

寂寂南风归小院,刘郎何处看花残。

 

《中华诗词》2014年4期

 

 

登黄鹤楼

 

楼倚斜阳云彩涌,长江远眺意朦胧。

龟蛇对峙豪情壮,江汉相融气势雄。

鹦鹉洲头飞野鹤,芦花丛里隐渔翁。

晴川旧树今何在,无语涛声逝向东。

 

《中华诗词》2012年9期

《中华诗词》2013年4期

 

 

 (新韵)

                         

朔风夜入问谁敲?窗外琼花自在飘。

原野荒凉幽路静,乡村清寂陋屋悄。

几枝梅树含峰岭,一缕泉溪过石桥。

莫道蓬门无雅趣,隐居山中世愁抛。

 

 《中华诗词》2013年6期

 

沁园春.月夜
     
 
     皓月江天,清风有约,芳陌尽收。恰银辉千里,桂香四溢,闲亭远眺;举酒消愁。鸿雁传书,兰舟吹笛,缕缕幽情寄鹤楼。红尘事,叹时光难驻,别绪难休。 
     昔时鹦鹉洲头,曾携手、看千舸竞流。记江滩行走,沙鸥翔舞;柳林听鸟,枫叶逢秋。赏菊吟诗,月圆花好,如梦人间往事浮。月圆夜,见阑珊灯火,相遇凝眸。
 
注:此词载《中华诗词》二O一六年第九期

 

 

卜算子.月夜 

             
秋夜月光明,天地清辉共。无尽西风动柳枝,吹醒相思梦。
桂子吐幽香,意把情怀送。清笛悠悠寄远天,独与伊人送。

 

此词载《中华诗词》2017年第三期

 

 

 

 读淡淡香梅(丁翠华)《风雪梅花》

http://www.chinapoesy.com/UploadFiles/Poesy/20130216_950dcac2-7ba2-4f5a-8f82-c71191695064.jpg

读淡淡香梅(丁翠华)《风雪梅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