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把人分为三类:秉正气而生的人,是能成就大业的人,这类人正直善良,德才兼备,自利利他,可是圣人虽好,像凤毛麟角一样稀少,有几个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刘备……;秉斜气而生的人,肆无忌惮,卑鄙无耻,损人不利己,这类人也不多,如殷纣王、秦桧、严嵩之流;秉正斜两气而生的人是最普遍的,这类人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我们普通人即是。无论是秉正气而生,还是秉斜气而生,还是秉正斜两气而生,总要周旋于世间,都一样被世俗所累,疲于奔命,烦恼不断。世界多了一些纷纷扰扰,红尘多了一些蝇营狗苟,就会令人生厌。因此就有了清高的隐士。陶潜的归隐令我们徒有羡鱼情:“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长吟掩柴门,聊为垄亩民”。陶潜的隐居生活够悠闲的。王安石晚年的闲适生活也非常令人羡慕:“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荣花草。茅屋数间自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陶潜和王安石的田园生活令人渴望而不可及。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越是在繁华的闹市越能磨炼人的意志,越能考验人的承受能力,越能激发人的应变能力。所以,我们在“闹市”里不必惊慌失措,不必烦恼忧愁,更不必去曲意逢迎,失去做人的尊严。“做最好的自己”,既要活得有个性,又不用担心被伤害。
人,整日奔波劳碌为了什么?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为别人活着,总是看别人的脸色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顾及他人的面子,畏手畏脚,前怕狼,后怕虎的,总是顺着他人的意愿生活工作,很少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活着,这就像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草,一个“累”字包含了所有的不如意。要知道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总是在随意地调度你去乖乖适应它,而不是让你任意去摆布它,你如果不适应它,它就会让你很难堪,但如果你顺其自然,长此以往,心情就会极度压抑。既然如此,何不换换新鲜空气?打破这种生活模式,清醒一下混沌的头脑,不妨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给自己设计几套适合身心健康发展的生活或工作法则,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缓解一下压力,在有限的空间里给自己找个落脚点,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设想轻松愉快地活着,以自己的转变应社会的万变,最要紧的是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尽管恬淡安静的隐居生活令人向往,但由于种种因素,我们无法脱离现实。
给自己留点空间,让绷紧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安歇;给自己留点余地,让迷失的自我找到永久的归宿。当前流行四句话很发人深思: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增加它的宽度;我们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是可以建立心灵的故乡。这是启发我们要做一个有内涵的人。含金量高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吃得开”,做何事都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