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为题写一篇作文

(2012-06-21 08:09:26)
标签:

董卿博客

教育

分类: 健康生活
以“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为题写一篇作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知荣辱、重礼仪的民族,国人历来以通晓礼、义、廉、耻自居。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两千年前先人们就提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提倡用道德和礼节来感召人,使之达到知耻而向善的目的。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活动,亦成为一个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理想航标和行动指南。
    花朵若只拥有美丽的容颜,而没有馥郁的芳香,便不会有明艳的风光;大树若只拥有伟岸身躯,而没有苍翠的绿阴,便不会有多姿的大地;同样,一个人若只拥有一种生存本领,人生不会摇曳多姿。只有一专,从来不是造物主的心思。上天给了我们足够大的天空,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梦想,去挥洒出每个生命的绚烂至极。只有积极地去探索生命中的未知,我们的生命才能。
    孔子主张认用内在的道德力量来约束自己,他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作为一名君子,一方面要“博学于文”,广博地学习文献,积累深厚的知识,同时要“约之以礼”,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因为礼是根据道德原则制定出来的。只要在这两方面都做好了,就一定可以做到“弗畔”,也就是不悖离道了。
    “君子博学”是古人治学的追求。一个人总在无限地追求才能的最大化。礼、乐、射、御、书、术,承载着文武的精华;经、史、子、集,渗透着文化的蕴味。若只攻其一面,便会如三只脚的板凳,很难安稳立足,读书养气,一个人汲取了天地之精华,容纳了百家思想,他的思想才能驰骋于生命的天空,领略别样的风光。
    钱钟书被称为“当代第一博学鸿儒”。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诗文佳句信手拈来。正因如此,文章妙趣横生,深刻却不失平易,幽默却不失庄重。这是集百家之长后酝酿出的智慧的光辉,是文化的积淀,是博学的升学。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多才多艺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当代学者胡适一生取得了30多个博士学位,不断扩展生命的宽度,收获生命的璀璨。
    生命需要一份厚重做底蕴,同样需要一份探索之心做铺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生存中,本领不止一种。爱因斯坦在物理世界如鱼得水,但这样沉默深思的人,同样在扩展着生命的宽度。他喜欢帆船运动,冲浪使他心思敏捷;他喜欢写诗,真情使他生命温暖。这是博学赢得的生命质量。
    好莱坞巨星辛纳德·施瓦辛格并没有止步于荧屏上的成功,而是勇敢地涉足政治领域,竞选加州州长,最终走出了一条不乏鲜花与掌声的道路。这是探索未知领域应得的灿烂人生。诚然,经营自己的长处也是人生的必要。如果门门通,样样不精,同样不能收获生命的精彩。波澜长卷,而精其一门,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彭德怀元帅说过:“工作中有了成绩,多想想别人的贡献,工作中出了问题,多找找自己的责任。上将杨勇也是用这句话鞭策自己,他从不居功自傲,永远谦虚谨慎,严于律己,正是他这种自律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一位彪炳史册的上将。
    东汉时期,有一位叫杨震的清官,他见一位叫王密的人才智过人,便推举他做县令,王密成为县令后,为答谢杨震,在夜深人静之时,带着十锭黄金,想偷偷送给杨震,结果被杨震愤怒地拒绝了,王密说:“这件事不会有人知道的。”但杨震反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没人知道呢?”杨震严于律己的精神使他成了一位被后人所敬仰的清官。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家大耻。”可见,是否讲诚信、知荣辱,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质,也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只有从我做起,用自己的实际动参与到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中去,营造一个惩恶扬善、知理守法、明辨是非的良好氛围,才能推进我们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进入一个的新境界,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薪火相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有希望。
    追求生命的广度,那些博学的种子落在心田上,最终会被光阴沤成肥料,催生智慧的萌芽。人性都有天然的缺陷,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弱点。因此,无论是哪种性格的人,如果不借助于礼,都达不到理想的境界。

 
——写在五人展开篇

邓世华、李伟、严安、颜新荣、刘美华,这五位山水画家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见性开悟、声闻缘觉,内观自求、物我一如。体现在他们绘画中的思想、感情与精神,是极为平常生活中的自然见道,堪称,易简则天下之理得矣http://s15/middle/69247ad1tbc5ea430e16e&690

邓世华等五位山水画家,始终坚持在现实生活中孕育艺术灵感,撷取素材,把自己的艺术之根深深植入现实生活的丰厚沃土之中;所以,其作品大都以真山真水为直接参照,所绘蜀山、太行景致无不来自画家对自然的真实感受。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绘画得以在“形神兼备”中获得“气韵生动”的效果

http://s3/middle/69247ad1tb87ec5d731c2&690

 

http://s10/middle/69247ad1tb87ec61ca8d9&690

 

邓世华等五位山水画家,在艺术上承继了国画大师李可染开创的绘画风格,吸取、借鉴了当代各家的写意手法和经验,并直接受到了贾有福先生的言传身教,使他们的绘画艺术得以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上日渐成长,日渐茁壮。他们通过“师造化”,感受天地生机、宇宙妙化、荡涤心胸;通过“师己心”,抒写性灵、发挥个性,创造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可谓,见心悟道!

                                                                    刘先银

20116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