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丧葬祭祀礼仪来源探究
(云南.凤凰湿地)
苗族的丧葬礼仪,各地虽有差异,但是主体是一样的,因贫富或年龄的差别而繁简不同。旧社会,老人死亡,人们鸣枪三声,表示老人已经死亡.人们听到枪声以后,就会赶来悼念.老人死后,由死者的子女到水井汲取一罐清水,苗家还摘取桃叶或菖蒲草加入水中,烧热后给死者洗浴。男者剃发须,然后穿上寿衣寿鞋,盖上寿被,放在木板和长凳架成的“灵床”上(苗家叫“柳床”)。灵床放在堂屋中央或火铺边,脸上盖着纸钱,脚下点着清灯。然后请当地能操办丧葬礼仪的人士来“指路”。结束后将遗体抬进堂屋入棺,灵柩停放时间,由期家根据生辰八字确定安葬时间。在此期间,丧家要举行隆重的祭奠活动。
一、苗族丧葬指路
苗族人们的指路风俗与汉族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苗族的指路中,亡人通往天堂的路很便捷,也很凄凉。
苗族指路人,抱着一只鸡进行。苗族人认为,通往天宫极乐世界共有三条路:一条是阳光大道,用大青石板铺垫而成,这条路是汉族亡人通往地狱,再从地狱到天宫的道路。这条路苗家死者不能走。另外一条也是一条宽广的道路,是其他民族通往地狱再到天堂的路。第三条路,是一条羊肠小道。这条路布满蜘蛛网,是一条泥泞的路,走起来很艰难,很凄凉,但是不要怕,有公鸡长鸣带路,必须沿着这条路走,就会进入万里无人烟茫茫大山林,这条路有豺狼虎豹出没,亡人不要慌,不要怕,会有亡人看不见的侍卫持着长矛保护亡人前进。完之后,会遇到一座山,叫做滑油山,亡人必须穿草鞋才能爬山。爬到山顶,天门将会打开,亡者沿着天梯往上爬,把门将军问你为什么上天,亡人回答,是因为吃尽了世间万物,人老得病,吃尽了七十七道药、九十九种药所有的药物都不可救,没有办法。上了天以后,天宫有三个坛,其中一个是夏人(汉人)的坛,一个是夷人的坛。你要去找到你祖先在天宫的坛,那里有你的祖先在那里跳坛,你就要去抓住你的祖先,你的祖先问你,为什么不在人间好好生活,你就说,是因为吃尽了世间东西,人老得病,吃尽了时间所有的药物都不可救,生命应尽。亡人才回归到自己祖先的坛内…..(过程很细,在此简略)
苗族人指路与汉族的区别:汉族人指路是进入地府到阎王那里报到,要穿过地狱十八层,苗族人不进入地狱,直接从城外的山上,超小道,走近路,上滑油山,登天梯上天。这条路随很凄凉,但是这样就免得经受油锅等磨难。不像汉族人要烧很多钱纸买通地狱。
二、苗族为什么不念经书超度亡人
苗族丧葬礼仪与汉族大不相同,棺材为横放置,头向东方,脚向西方。苗族要请“掌坛师”起坛进行祭祀。相传,苗族的经书自唐三藏西天取经起,因为经书被几只老鹰叼走(西游记有描写),做窝于树上和竹子上,后来牛来吃树叶和竹叶,经书被牛吃掉了,唐僧师徒四处寻找,等找到老鹰的巢,经书已经不在了,被牛吃掉了,所以,就把树木砍来作支架,竹子用来做芦笙来吹,把经书吹出来,把牛宰来蒙作大鼓来敲。把经书吐出来,这与汉族人送经,要敲木鱼一样,同样的道理,汉族的经书有部分被鱼吃掉了,所以要敲木鱼,把经书敲出来。苗族人死后开芦笙坛科,敲鼓要敲三下,节奏为嚓、嚓、嚓咚咚,意思就是:吐、吐、吐出来。
12天以后要给亡人烧祈,就是在堂屋里用席子垫上,把裙子或者衣服放在上面,代表亡人,就是亡人的灵魂就在此。这样进行道场祭祀,为什么这样呢,一是这样,亡人就可以把他的床铺等带走,二是因为苗族人过去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在战争和水灾中存在用马皮和席子裹尸的原因,要把席子除掉,也是除灵的一个组成部分。
120天以后,苗族人们就可以为亡人做斋,也叫除灵,一样要开设芦笙坛科,进行祭祀,苗族人做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用竹子编织的簸,里面放一个糍粑,上面用竹木支架,用苗族衣物做一个人的模样,为什么要用竹子编制的簸呢?是因为,古代苗族人们在战争中,死亡人数多有的用簸箕来装尸体,因为尸体和簸箕连为一体,死人虽被安葬,但是还有一部分尸体粘在簸箕上,没有除掉,死人到了阴间,投不了胎,转不了世。一次要把其身上的簸除掉。
(二)是开设的芦笙坛科,敲鼓按照芦笙音乐的旋律只能敲两下,不能敲三下,节奏为:咚——咚咚,意思是:完,完了,表示经书已经吐完了。
(三)是宰牛。宰牛是苗族丧葬礼仪中必须要做的,也是礼仪最高的,多的可以宰九头牛,少则一致二头牛,杀猪,宰羊必须交生到亡人手里,数量不限,牛是吃了经书的重要责任者,必须把牛杀来祭祀,否则超度不成功,道场不完整。
(四)宰牛的礼仪是在室内坛科结束后,重新在山上或者平地举行,程序甚为复杂,要用木桩做成房屋的样子,房屋附近用竹竿吊上一只老鹰,老鹰可以用竹子编织,为什么要做一只老鹰呢?因为老鹰把苗族人们的经书抓去了,老鹰是造成苗族经书丢失的第一责任者。室外宰牛做斋祭祀的程序复杂,难于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苗族的风俗也不断简化,部分地方已经取消了室外道场习俗。
就是要通过一定的道场和程序,才能把祭祀完成,把经书送到完,超度才会成功,除灵才会成功。亡人才能顺利转世投胎。
三、苗族芦笙坛科分为正坛与耍坛,正坛由掌坛师操作,一般是三到四人组成,在正坛上,其他人不得参与,即使是高手,也只能旁观,每个阶段的正坛结束后,掌坛师会通过芦笙调,进行转调,并邀请其他人参与,进入耍坛,调节气氛,解除疲劳。在苗族的祭祀中,掌坛师不能收取费用,和汉族不一样,主人会为掌坛师几人准备猪、羊、牛肉,待祭祀活动完成后,送给他们,一般每人不超过十斤,有的也会送给主要的掌坛师一腿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