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译: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就遭遇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年纪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心愿。
2、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臣为郎中,不久承蒙国家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
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我怀着乌鸟反哺的私情,请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应当为陛下拼死效忠,死了也会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6、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译:我幼年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靠哥嫂抚养。
7、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译: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8、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译: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结果你没有来)
9、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是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10、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译: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保全活下来吗?
11、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这就是天理不可以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12、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译:哎,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13、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译: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14、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译: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向东流入潇水。
15、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译: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它,所以叫它染溪。
16、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译:汇合的水流弯弯曲曲向南流去,叫做愚沟。
17、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译: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
18、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译: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善于映照万物。
19、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2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2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22、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2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2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2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
第四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哪里用得着飞向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译: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
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
译:官吏的横暴,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将来我辞官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
6、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译: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该不是暗示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7、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译:在他充当里长,挨棍棒责罚的时候,哪里会料到自己会到今天这个地步?
8、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译:差役很狡猾奸诈,借这个名义按户摊派,每征收一只蟋蟀,就使好几家倾家荡产。
9、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译:可是看到画中的蟋蟀,又暗暗地合了自己的心意。
10、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译: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子空空的,又急得上不来气,说不出话,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
11、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译:准备把它献给官府,但又惴惴不安,担心不合官府的心意,打算试着让它和人家的蟋蟀争斗,以便看看他的本领。
1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译:一人升天,鸡犬也成仙。真是不假啊!
第五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译: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译:老百姓都认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啊!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译:您不要奇怪百姓认为您吝啬。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
4、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译:您要是爱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5、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译: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
6、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译: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
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凡是物体,都是这样的,心的长短轻重尤其需要衡量。
8、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译:想扩张领土,使秦楚等大国朝拜您,然后统治整个中原地带,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
9、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译: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却有一贯向善的思想,这只有有志之士才做得到。
10、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译:
这样就连救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哪有空余时间去讲求礼仪呢?
1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译:同少数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多数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1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译: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阻止得了呢?
13、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译: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
段落翻译:
1.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译文:小时侯拜陈实为师,因道德高尚为乡里称道。
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译文:甘愿接受任何处罚,但请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
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
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译文:王烈派人寻找,就是原先那个偷牛的人。
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译文: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回来。
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文: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着呢,(可是)没有谁哀怜我。
.
(2)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文:假使先生您不是没有吃饭,难道还能哀怜我吗?
3.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便自高自大,欺侮长者,轻视同辈人。这样,别人自然像对仇敌一样恨他,像对鸱枭那样讨厌他。像这样拿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君子的修行,用安静来修养身心,用俭朴来修养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会使心志明达,不宁静就不会实现远大目标。学习须宁静,要有才干就要学习,不学习就不会增加才干,没有志向就不会成就学问。
5.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译文:和坏人交往,就如同进入盛有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里面的臭味;和好人交往,就如同进入盛有兰花的屋子,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香气。
6.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译文:'当初我所以为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既然已经收到他搭乘我们的船,难道可以因为危急而抛弃他吗?'
(2)译文:当时的人们用这件事来评这下华歆、王朗品德的优劣。
7.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后汉书
冯异传》)
(1)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
译文: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夸耀自己。
.
(2)
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文:军士都说希望隶属于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十分推重他。
8.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1)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文:看见路边李树结的果实很多,把树枝压弯了。
.
(2)
取之信然。
译文:取来尝一尝,果然是这样。
9.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⑴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呢?'
⑵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我改为习武,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10.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⑴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译文:你是不贤能的人,生命不值得珍惜。
⑵嗟乎!道其不济夫!
译文:唉!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