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 家 上 学

(2011-09-14 04:03:46)
标签:

育儿

发这么多在家上学的博文,只是想听听大家说说观点。所以也请大家不要给“善意”的建议,也不要说“你是不是疯了啊”类似的话。谁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只有父母明白,我要的是尊重,不是指责。
 
 
 
 
在 家 上学
 
龚铁鹰
 
    今年秋天,美国又有不少儿童离开学校,回到家里接受初等教育,成为“家庭学校”的学生。福布丝原是一名女演员,现在她的职业是在家教育她的7岁和14岁的两个儿子。这个“家庭学校”还有其他40个孩子。设立这个“家庭学校”是因为他的大儿子阅读困难,她认为学校教师不能给他以足够的关怀;洛杉矶市的肯尼斯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孩子的年龄分别为7岁、9岁、11岁,她觉得让孩子在家按自己的兴趣学习比在学校照课本学习要好。现在,她的几个孩子正在家里研究蝙蝠,了解蝙蝠的习性、食物和飞翔的姿势。他们还在后院为蝙蝠建了一个小房子。他们也用很多时间学习数学;杰伊丝在家教她的五个孩子,每天早上七点上课,午饭前下课。她给孩子请了音乐和数学教师。她说,我知道哪些是我想让孩子学的,哪些是孩子们想学的,我不能面面俱到。
 
    过去,“家庭学校”主要是用来传播宗教内容,1993年,美国通过法律,规定父母要负责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家庭学校”成为初等教育园地并大量涌现。据研究者估计,现在美国有150万儿童在家里跟随父亲或母亲学习。这个数字要高于公立教育系统在校儿童数目。1990年,在家学习的只有30万孩子。现在,“家庭学校”在美国众所周知并被社会广泛接受。
 
    孩子的特殊需要和社会原因使“家庭学校”在美国大量涌现。一些孩子或智力超群、或阅读困难、或情绪不稳定,需要家长给予特殊关照;更主要的是社会原因,许多家长担心学校的恶劣风气:毒品、酗酒、乱交、暴力,怕这些毁了他们的子女。佛罗里达州教育官员的报告说,家长把孩子从学校领走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学校的安全!学校连续出现的枪击事件,震撼了无数家长的心灵!
 
    在家里教育孩子,家长要做出牺牲,有一方要放弃自己的工作和个人目标,家庭要减少收入。是什么原因使家长认为自己可以比传统学校教的更好呢?是Internet网和网上的大量信息,它使“家庭学校”比在传统学校在课程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尽管“家庭学校”迎合了时代的转变,但是,仍有许多批评者担心,这百多万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学校环境所熏陶出的交往技巧。“家庭学校”的家长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说,室外的游戏可以使孩子补上社会交往这一课。
 
    现在,美国有37个州已制定法律,对“家庭学校”进行规范,半数要学生参加年度考试。面对这一类新生源,哈佛大学招生负责人表示要网开一面。“十年前,学生如果没有正规学校毕业证书我们不可能同意入学。今天不同了,只要通过考试,‘家庭学校’的学生我们也可以接收。”
 
译自 Newsweek 1998-10-5
天津日报1998年11月12日
附录:
 谈到“在家教育”,首先让我们想起“发明大王”爱迪生,他是“在家教育”成长的学生,是这个教育模式的受惠者。近十年来,这种教育方式在欧美家庭中发展较快,一些华裔家长也开始采用并取得成效。然而,这种新模式的利弊得失,却是见仁见智——

      “在家教育”:华裔家庭里的新事物
         
  “在家教育”,在欧美并非一个新概念,早已行之有年,而且选择这种教育方式的欧美家庭近十年来增长较快。和以往选择“在家教育”多为白人父母不同的是,近年来,“在家教育”开始逐步进入海外华人家庭,并取得成效。

  3年前,在美国休斯敦南部华人聚居的密苏里市,从中国大陆移民的夫妇李立群、刘萍做出一个重要决定:让在公立学校读书的大儿子李晨阳和二女儿李晨曦离开学校,在家中接受教育。如今,17岁的晨阳即将考大学,他多次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奖,已进入全国比赛。11岁的女儿晨曦暑假后升上6年级。

  在美国康特拉科斯特县,13岁的马优良成了美国柏克莱加大2005年入学年纪最小的学生。14岁的姐姐马优美修完社区大学课程后,今年转入柏克莱加大就读三年级。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马家姐弟都是在家接受华裔母亲马勤的基础教育课程。而父亲皮尔斯不认为两个孩子是所谓的天才儿童,而是勤劳刻苦造就了今日的成绩。

  过去十年来,美国在家教育增加了25%,已有200万学童以这种方式接受教育或是接受部分教育。在英国,有9万家庭选择在家教育孩子。此外,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挪威等国家,在家教育蔚然成风。在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十几年前就开始倡导并身体力行“在家教育”。

  华裔家长对孩子采用“在家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尝试。
        
     “在家教育”优势很多
  谈到“在家教育”,首先让我们想起“发明大王”爱迪生,他是“在家教育”的学生,是这个教育模式的受惠者。

  尽管教育专家对“在家教育”的利弊难置可否,“在家教育”却表现出孩子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学校少、效率比学校高的优势来,而且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免去许多人认为的“在家教育”会使孩子性格孤僻、与社会脱节之虞。

  李立群家的孩子们每天花在学习和作业上的时间平均为五六个小时,比一般公立学校少,但他们的学习进度都超前。

  在美国出生的李晨曦说:“在家学习早上不用起大早,而且公立学校课程简单却要反复做作业。在家学习用的时间少,却可学到更多知识。”李晨阳喜欢挑战有难度的课程,通过教材、图书馆、网络、工具书、家庭互助团体的老师等渠道学习。

  由于不用到学校念书,李氏夫妇俩为孩子安排了很多活动:学习唱歌、跳舞,参加数学竞赛,打工、体验社会……这使孩子们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更有机会去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刘萍说:“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恰恰是‘在家教育’的长处。”

  马氏兄妹的母亲马勤介绍说:“两个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并不长,3到4个小时是正常学习,其他时间都是学学钢琴、小提琴等等。最重要的就是带他们去看书,看任何他们想看的书。”

  马家姐弟课堂之外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姐姐教人中国功夫,弟弟学习合气道和击剑;两人同在青少年交响乐团拉小提琴;而计算机游戏也是姐弟俩放松心情的最爱方式。

  实施“在家教育”的条件

  实施“在家教育”的前提是政府的承认。

  “在家教育”在美国各州都是合法且受到正式教育机关认可的。在马来西亚,“在家教育”是不可行的,因为根据大马政府教育部新的教育法令规定,家长必须为适龄就学的孩子报名就读小学,否则有关家长将有面对政府起诉的可能。

  其次,家庭是否具备“在家教育”的条件,父母的实力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采用“在家教育”的父母大都受过高等教育,从事专业化工作,家庭收入为中上阶层;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即便有意愿选择在家教育,也可能无力(包括经济实力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实施。

  根据美国国家在家教育研究学院的统计,在美国每个以这种方式接受教育的学生平均每年花540美元在家庭学习教育产品上,而且接受这种教育方式的家庭年平均收入为5.2万美元,高于全国3.6万美元的平均水平。

  对华人家庭来说,实施“在家教育”还是有相当的难度。

  就李家来说,父亲李立群1990年来美前是清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在美拿到机械博士学位,目前在一家公司任软件工程师,有较高的收入,成为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母亲刘萍曾在中国一所大学执教十年,来美后承担起在家教育的重担。尽管如此,从未受过美式教育的刘萍仍然感到压力重重。

  在美国,“在家教育”有一套较完备的督导计划,并有在家教育互助团体,每周聚会一两次,擅长某科目的家长辅导孩子们该科目。刘萍担当的角色类似辅导员,任务是安排课程,并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起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而马氏夫妇中,丈夫皮尔斯获得过亚洲研究学士学位,妻子马勤是法学博士学位。为了孩子的教育,马勤拿到学位后一直在家。选择在家教育后,夫妇俩参加家庭教育讲座,参考相关书籍,给两个孩子制定了合理的学习计划,这虽然对原先在中国政法大学教书的马勤来说,并不是难事,但孩子大了,学的东西她也不太懂的时候,就主要靠孩子自学,有时请私人教师辅导。

  美国教育专家称,由于缺乏全面的调查统计,目前尚难评判“在家教育”的优劣。有的孩子在家获得了一流的教育,有的则是勉强学了些东西,在这方面,父母的条件、素质、实力是决定性因素。
人民日报记者 聂传清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6-08-01 第06版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