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研究

(2020-03-23 10:31:43)
标签:

教育

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研究

关键词:合唱、合作意识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在合唱的教学与学习中,学生能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和谐相处、学会齐心协力等良好的品质。学习合唱对学生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彰显一代青少年的精神素质和精神面貌,是凸现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合唱及合作意识的意义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合唱,是歌唱的最高形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人的合作意识是随人整个心理和行为活动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发展,但并不一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合作意识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和人的交往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与对各种结果的经历,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的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

二、当今学生在合作意识上的现状

当今的孩子是生活在物质上极为丰富,网络极其发达的社会里,因此大部分孩子们缺乏交流与协作,更加缺乏合作精神。在现阶段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三、合唱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途径和作用

在歌唱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鼓励学生独立、自信、有表情地唱歌,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体现及独立表现能力。但是在合唱中,强调的是声音的和谐、统一,不再突出声音的性,而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他人共同歌唱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合唱训练要使每个合唱队员保持自己唱歌的长处,同时又能成为集体中和谐的一员

每个声音之间的合作

合唱的成员以学生为主体,每位学生的音色都不同,每个人在演唱时都想把自己的风格展现出来,其结果就变成了大喊大叫大齐唱。这种演唱是最原始,最初级的演唱,只能称之为齐唱,它和合唱是有质的区别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了解合唱是集体的表演艺术,追求的是整体的和谐;而不是个性的展示,看似有很多声音组成,但听到的声音却又像一个人发出的。怎么才能做到这点,基本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训练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节奏感,正确的歌唱技巧,以及气息控制。这些基本功的训练,是学生具备控制自己声音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使大家音色统一的前提。当每个合唱队员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声音的同时,他也就削弱了自己的个体意识, 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自身的协作能力。  

声部之间的合作

合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组成的。演唱时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直接影响到歌曲的表演效果。在合唱中,最常见的是二声部练习,通常分为高低两个声部。由于高声部多为主旋律,在练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低声部跟高声部的现象,变成同唱一个声部。要不就是两个声部都怕被干扰,于是就比赛谁的声音大,一个声部拼命想盖过另一个声部,结果演唱的效果根本达不到合唱所要创设的丰富的,多层次的音响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先让他们分别唱准唱熟各自的声部,在各自熟练的掌握了自己声部之后,轻声合声部。在轻声合唱的同时,还要互相倾听,了解彼此的旋律特点。为了增强学生的声部控制能力,我采取高低声部强弱训练。在演唱过程中,高声部往往是最先巩固的声部,在高声部巩固之后,我有意识地让高声部控制着音量的大小,低声部音量放强,这样让高声部反复配合低声部训练,来巩固低声部的音准和旋律。当两个声部都适应了彼此,不再存在音准和跑调现象时,再让学生按正常进行高低声部合唱,声部之间的和声美一下子就显现现出来,这种声部间的完美配合,才能真正的体现合唱的整体性,统一性,和谐性和均衡性。声部间的合作,是学生各种协作能力的再一次提升。

合唱队员与指挥之间的合作

合唱时,队员与指挥的配合尤其重要。每位队员都必须学会“看指挥”。合唱队员与指挥之间形成的默契关系到歌曲的完美表现,指挥者必须将歌曲的意图、速度、力度、情感表现等很清楚地表达出来。在这几年的合唱训练中,我发现指挥的表情、手势、范唱等对合唱队员影响很大甚至起到是否能完整地表现作品的作用。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我会让每个合唱队员都清楚指挥的手势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及特别提示。合唱队员和指挥的合作,是学生准确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和情感以及音乐风格的重要前提。因此,合唱队员要读懂并熟知指挥的所有的表情,手势动作,以及整个的肢体语言。这就意味着指挥和队员无数次的训练和配合,这种合作无疑是对合唱队员更高层次的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最后,引用《音乐课程标准》的一段话: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