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第一轮复习综合性学习 (第一课时)
(2017-04-26 10:46:21)| 分类: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
2、
【真题呈现】
【2015四调】
根据要求完成17题。
17.“沟通”是现代人很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班级以“现代人的沟通”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们小组确定的选题是“影响我们与父母(长辈)沟通的因素”。针对此选题,需要你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请为此问卷设计出四个调查问题。(4分)
【思路方法】
本题主题源自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沟通》。由此口语交际主题延伸出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考查。主要考查“调查问题”。
“调查问题”、“调查选题”、“调查项目”的共同点都是调查的方式,它们的区别在于,调查问题是以问题为为切入口,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形式上是一个问句;调查项目和调查选题类似,都是开展具体调查都某一个方面,形式上是名词性结构。
本题考查调查问题,首先需要将“因素”具体化,可从主观因素入手细化,也可从客观因素细化,然后写成问句形式。如:
你会因观点不同而影响与父母的沟通吗?(主观因素)
你会因年林差距而影响与父母的沟通吗?(客观因素)
你会因生活时代不同而影响与父母的沟通吗?(客观因素)
本题若设计调查选题或调查项目,比如要回答“影响响孩子与父母沟通的因素”,那么也是首先细化“因素”,然后写成名词性结构,如:
不同的观念、年龄的差距、沟通的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
【2017元调】
根据要求完成17题。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为了让同学们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能对诗词的艺术魅力有更深入研究,学校决定开展以“唐诗宋词中的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就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从不同角度提出几个研究选题,小组讨论后作出最终选择。请你草拟四个研究选题。(4分)
【思路方法】
本题主题源自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唐诗宋词中的……》。此题考查“研究选题”。
研究选题,类似于选题、调查选题、调查项目等等,只需要由“唐诗宋词中的美”思考“美”的下位的具体的类别(不同角度思考)即可,答案形式上依然是名词性结构。如:
唐诗宋词中的韵律、唐诗宋词中的意象、唐诗宋词中的情感、唐诗宋词中的用词
(还如:格律、节奏、语言、景物、情怀等等)
对于类似“选题”的题目,作答时应注意:
1、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分清问题、选题、项目等,根据要求答题。
2、 思考时,要先针对题目要求,从不同角度对关键词(信息)进行细化。
3、 根据题意,若要求写选题、项目等可采用“……的……”、“……对于/对……的”等
形式作答,末尾一般不带任何标点符号;若要求写问题,可采用“……吗?”等问句形式答题,末尾一定要有问号。
【用题建议】
综合性学习往往有对于课内主题的考查。本课中所举的2015年四调、2017年元调都来源于课内主题,因此复习备考时也不要忽略了课内主题的复习。具体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可参照《新视野》P327——338。
课内主题的训练,可参照《新视野》P345第十一题21小题(源自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成长》延伸为综合性学习主题),可进行适当的变题训练,如:
选题:请以“手机对学生的危害”从不同方提出4个调查选题。
问题:你们小组确定的选题是“手机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针对此选题,需要你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请为此问卷设计出四个调查问题。
作答可从身体(视力、大脑、手指)、发育(睡眠、长身体、视力)、学习(注意力、学习时间、学习效率)等方面入手,按照选题或问题的答题形式作答。
2017中考第一轮复习综合性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2、
【真题呈现】
【2015四调】
根据要求完成18题。
18.初中毕业后,我们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但每个人选择的方向会有所不同,选择的学校也会有所不同。对于你将要面临的选择,父母(长辈)总是忧心忡忡。请你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说几句话,使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字数100~120字)(4分)
【思路方法】
本题主题源自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沟通》。
回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中设置的语境,然后根据语境合理作答。
语境中暗含的要求是“使他们(父母)能够安下心来”,回答的内容,题干中也给出了提示——“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但每个人选择的方向会有所不同,选择的学校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可根据对“崭新的人生阶段”的理解,以及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如委婉、礼貌等具体回答,字数在100至120即可。
【2017元调】
根据要求完成18题。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为了让同学们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能对诗词的艺术魅力有更深入研究,学校决定开展以“唐诗宋词中的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8.在小组讨论用何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时,出现了如下情境:
甲同学:我们可以用唱歌表演的方式来展示,如《明月几时有》《清平乐》《虞美人》,唱起来都挺好听的。
乙同学:你这样展示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唱首歌就表示研究有成果了?
丙同学:
如果你是丙同学,你准备如何回应?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的理由(100-120字)。(4分)
【思路方法】
本题主题源自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唐诗宋词中的……》。
题目设置的语境是两个同学关于“研究成果”展开了激烈的争执,答题的要求是“你准备如何回应”,显然是对于两个同学的争执要通过言语交际来调和矛盾。
答题时,也可根据语境的提示,一方面要予以肯定,又要照顾另外学生的意见,提出中肯的意见。如对于题中甲同学,一方面要予以肯定,唱歌形式不错;另一方面要提出具体意见,不能因为“好听”就唱,而因就其形式思考这种成果展示的目的和意义。对于乙同学,一方面要肯定他的宝贵意见,进一步思考唱歌形式展示成果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要指出表达方式上的不妥,“难道”是反问句,有强烈的不满和质疑,应当委婉礼貌用语。字数控制在100至120。
回答言语交际题应注意:
1、认真审题,理解语境,从语境中进一步提炼更具体的答题要求。
2、思考时,要从语境中分析答题的提示,然后根据提示具体答题。
3、答题时还根据题目的要求,做到委婉礼貌用语,内容要充实,不可空洞,滥用套话。
【用题建议】
综合性学习往往有对于课内主题的考查。本课中所举的2015年四调、2017年元调都来源于课内主题,因此复习备考时也不要忽略了课内主题的复习。具体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可参照《新视野》P337——342。
课内主题的训练,可参照《新视野》P344第六题11小题(源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成长》)。
课外主题的训练,可参照近几年中考、四调、元调真题。然后做适当变题训练。如:
【2016元调】
根据要求完成18题。
学校想与图书城联系,利用图书城的国学图书资源,在学校举办一次“国学经典图书展”的活动。
【变题】假设你班的志愿者小组,准备在班级讨论确定展出的书目时,班级出现了以下情境:
甲同学:太好了,我正好想借一本《明朝那些事》读,这次就不愁了!
乙同学:你说的《明朝那些事》是国学经典吗?难道你就是这样宣传大家来读国学的?
丙同学:
如果你是丙同学,你会如何回应?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的话。(4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