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丘成桐谈空间的内在形状》
(2016-07-25 11:55: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评论集 |
在读《丘成桐谈空间的内在形状》。
弦论的10维空间是4维时空+6维卡拉比—丘空间,M理论的11维空间之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反过来看,如果11维空间是最佳的,是否卡拉比—丘的6维就是不完备的?
你有何高见?
~~~~~~~~~~~~~~~~~~~~
弦论10维之4维,是沿袭狭义相对论中空间时间3+1的构架,而它却是一个陈旧的原始理论。也就是说,相对论把牛顿“计量化时间”的观念,与物质以能量震荡为内涵的“物理时间”,相互混淆了起来。如果换一种说法,正确的观念应该是,3维空间+6维“卡拉—比——邱”空间,再加上一个时空“生成元”。其中那个6维所表征的,就是物质运动所在空间之真空场的“物理时间”,而剩下的就是,产生更高维空间的时空“生成元”(被视为“计量化时间”)。对于弦论后的膜论,不过是在数学上,把一维的弦扩展成了二维的膜,用来整合五种不同的弦论,这样空间就增加了一维,变成了11维(而实际上,空间的维数是无穷的,只是描述我们所在宇宙的物质,只存在这么多有限的维数,更高维数,则存在于暗物质及暗能量世界)。所以对于时间的真实内涵,还有太多的盲点,以及尚未完成的诠释。相对论的创立,把空间与时间联系到一起,时间与空间成为一个“时空二元体”,也是“物质与场”的一个共同体,它具有数学上的复数结构。简单的说,如果把物质看作一个实数,那么其相应波动场,就是一个虚数。虽然此时出现了复空间的影子,但仍然沿袭建立牛顿力学的欧氏空间之观念,来解析其中的数学方程的物理意义,故而出现了不知就里,让人莫名其妙的“光锥”概念,而不是以更为广义复空间几何概念来解析所得结果。一个简单的例子,狭义相对论的“时空二元体”,在复空间的构架下,则是一个正则的表达,而在欧氏几何构架下,它却是一种人为的刻意组合。所以从数理方程的普遍几何形式上看,相对论的“时空二元体”本不应是人为拼凑的结果,而是广义几何构架下的自然表达。但物理学的历史和物理学的数学素养,决定了物理学的曲折发展。
~~~~~~~~~~~~~~~~~~~~~~~
几何学的数学基础概念是:点、线、面,而这个点是没有大小的“数学点”,如果认为由没有大小的0,是无法生成线与面,这在逻辑想象是成立的,不过这属于一种由在数学绝对化思维下,所构造出的笛卡尔坐标系所形成的。笛卡尔坐标系所描述定义的是一个“绝对化空间”,它是由无穷多的“数学点”所构成,从而形成这些点之间稠密且疏松的悖论,正是由于构成它的基本元素——“数学点”是没有大小的。更为重要的是,几何概念的“数学点”在数学上相当于0的概念,它是现代数学沿袭古典数学的重要概念,如果否定“数学点”的存在,也就变相地否定了数学0概念的存在,而如果彻底否定0概念的运用,那样就没有现代科学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件,它的争端与改进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整个科学的现状,并在其后复数系统的出现得到体现。不过虽然如此科学观念的起源基础缺乏严格的论证与理论辨析,但其中仍然包含了自然真理的合理成分,如今人类仍然沿袭原始的逻辑思维方式,随着科学理论的不断深入,非此即彼得二元化谓语逻辑,已经成为阻碍科学发展的思维障碍,然而实际上,除开人们通常使用的二元逻辑之外,还存在着多元逻辑,据称外星人就使用多元之四元逻辑,也即绝对化思维二元逻辑的数学化理想,实际上并不能反映我们所在世界的真实状态,比如对于数学上0概念的存在,它只是一个基于数学理论之理想,而非自然界真正存在思维概念0之对应产物,因为绝对的对称性是不存在的,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我们所在的物质宇宙,所以数学上的所谓0,不过是经济思维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毫无障碍的使用它,并得到相对正确的推导结果。实际上正是数学理想化概念0的存在,才使得经典力学依赖的笛卡尔坐标,成为一个并非完全真实坐标系。由此后数系的发展产生出了复数的概念,而复数坐标系就是对笛卡尔坐标系的完善与改造,在其中(x,iy)数对所表达的坐标点,已经不再是大小绝对等于0的数学点,而是一个具有无穷小“内在空间”的“点圆”,所以由此可知,复数之虚数的出现,是更为接近物理真实的坐标参考系,其内涵反映了除开我们所在三维宏观空间(由笛卡尔坐标系描述)之外,还存在大于三维之高维空间,由此便产生出反映自然真实的高维空间物理学。进一步讲,数学上的点圆,点球,就是“卡拉比邱”空间,称为内空间,在物理上描述真空场空间的特性。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空间,是由于高维能量场导致的收缩而被卷曲了,实际上就是由高维平行世界之暗物质暗能量宇宙,投射到我们空间所形成的真空本底背景场,也即为通常所说的“以太场”。
~~~~~~~~~~~~~~~~~~~~~~~
如前所述,实数系之后所发展出的复数系,是一个出自数学本身但却近乎神秘的概念体系,连数学家们也对此众说纷纭,实难理解复数中的虚数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虚数的数学实质是反射变换,复数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之所以人们还认识不到是由于,数学观念是不断更新的,很多不同来源且似是而非的概念,实际上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最后都会走向统一。虚数针对复数而言,实际上就等价于一个微分算符,在物理上,根号-1就是一个内空间中的旋量。如果+1表征宏观引力空间量,那么-1就是微观电磁空间量了。引力空间在几何上属于椭圆曲面,所以也就出现与行星相应的椭圆轨道,而电磁空间在几何上,就是一个包含双曲曲面的混合空间,由此物理通过几何学与数学产生联系,而如今现代物理已经走向彻底的几何化了。由于虚数确实不是一个数,而是一个变换算符,这个变换在物理上,涉及空间与时间的转换,那么进而可知,关于时间与空间的狭义相对论,所给出的就是一个,时空相互关联的二元数学结构,也就是数学上的复数,所以复数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数,而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数对”,所反映的内容与自然相关,也即为数之概念在物质世界的运用。关于笛卡尔坐标,是物理学早期建立的一个空间模型,以x,y,z轴表示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但是笛卡尔坐标只是一个局限于数学上的虚拟坐标,并不是物质世界里的“真正方向”,因为实际上在现实世界中,如果没有能量场的存在,笛卡尔坐标在空间中是各向同性的,也即x,y,z轴所表示的三个方向,完全是人为任意设定毫无区别。虽然如此做法在工程中具有实际意义,但却尚未涉及到物质世界的内在实质。因为我们作为现实世界的观察者,是无法发现我们所在之宇宙还存在,其它以能量为特质的高维空间世界。而如果将虚数引入到坐标系,这个莫名其妙的根号-1,所表达的就是物质世界的“真方向”,也就是说,除开我们所在的,以x,y,z轴所表示的三维宏观世界外,还存在着一个不可观察的能量化世界。这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将这个以虚数存在的方向称为与时间相关的“类时空间”。所以如果在谈论到数学上的复数坐标系时,就已经不再局限于以三维空间形式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是进入到一个高维的能量世界。也即如果我们以复数来进行运算时,所面对的物理对象也随即出现了改变。
~~~~~~~~~~~~~~~~~~~~~~~
虚数概念产生的数学原型是:xx+1=0,出现了单位虚数i,进一步:xx+yy=0,就出现了虚数iy。也就是说,按照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经验,一个数的平方等于一个负数,这是无法理解的。也即:xx+yy=0可以视为:xx+yy=rr,是一个圆方程,得到的半径r却是0。这在数学上称为“点圆”,而它在现实世界却是不存在的,因为此时方程表达的是一个圆,说明它是有内空间的,但半径却等于0,以直觉经验看明显自相矛盾,于是虚数i就成了难以理解的神秘之数。为解决此概念之悖论,人们就设想,在自然界中,是否存在一个半径等价于无穷小的“点空间”(此时的r=0是一种数学上的理想化概念)。随着物理观念的几何化发展,还确实发现自然界存在,这样趋于无穷小的“内空间”,将之称为“卡拉比邱空间”。卡邱空间的理论将空间的维数扩展到高维,而物理学家发现,只有将空间维数扩张到11维,才能在数学框架下,容纳下基本粒子“标准模型”的所有粒子。也就是说,数学理论上矛盾的消除,导致了对物质世界的新发现,所以虚数的出现,看似是对人们有限现实经验的反动,但它并非是出于无奈之勉强所为,而却是抽象数学逻辑之自然结果。现代物理学,像量子力学都是以复数为基础,因为电磁场处于微观空间,而复空间就是物质内部之空间模型。复数虽然从数学形式上看似与矢量相似,但矢量的i,j,k与虚数在运算上是有差别,虚数:ii=jj=kk=-1,矢量:ii=jj=kk=+1,相同的是:ij=k,jk=i,ki=j;ji=-k,kj=-i,ik=-j,一个是实数空间的运算,另一个是虚数空间的运算。Hamilton最早用有序对来表示复数,这已经是19世纪的事了,而建立在笛卡尔坐标系上的解析几何与物理表示,是不存在对复数存在意义之解释的。复数在数学上最重要的一个性质,就是其代数封闭性,这是Gauss博士论文的结果——代数基本定理。其它数比如实数就没有这个性质。更有甚者,还存在比复数更广泛的数,如四元数,不满足乘法交换律。更重要的是,基于复数的分析学性质特别良好,而且和势场理论有关。如果说和量子力学的关系,是由于复Hilbert空间,是量子力学一个合适的工具,其原因在于,处于高维之微观量子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复空间。
~~~~~~~~~~~~~~~~~~~~~~~
从现代几何的观点看,欧氏几何是复几何的一个子集,复几何时仿射几何的一个子集,仿射几何是射影几何的一个子集,射影几何是凯莱-克莱因几何的一个子集。所以无论是相对论,或是弦论,以及膜理论,都实际上是符合更广义几何构架下,自然规律的普遍性表达,而其自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则局限于空间几何普遍性。所以物理规律的完备性,取决于空间维数的完备性,而空间维数的完备性,取决于几何构架的完备性。虽然邱成桐证明了“卡拉比猜想”,但其在物理上的表述:“没有物质的真空空间存在重力场”,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因为空间的超对称性的存在就决定了,这个所谓的真空空间一定是存在微观物质的。所以“没有物质的真空空间存在重力场”的说法,在理论上是无法成立的。其另外一个错误就是,四维空间是不能与卡邱空间做乘积的,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并且这样做会导致那些原本不存在的,失去四维空间条件约束的卡邱空间大量涌现,致使整个理论面临无法收束的局面。弦论经历了两次革命后,之所以直至如今依然停滞不前,就是与这些基本理论上认知性错误的存在,具有极大的内在关联。卡邱空间是一个“非常小量”之空间,但一定不是数学上的无穷小空间。虽然在数学假设之推导上,可以使用无穷小量的概念,但对于一个复空间而言,任何无限维空间会缩并成有限维空间,所以对于一个具体存在之物质宇宙而言,其空间维数总是有限的。其原因在于关于数学所言的无限性,只是一个思维之理念性的存在。并且即使在数学模型上使用无穷之空间维度,所有空间也都将会缩合为有限维空间。所以理想化的无穷维空间,在物理上是不存在的,而所谓无穷大与无穷小的数学量,本来就是人脑为方便思维,所臆造出来的非全真的伪概念。实际上,现代物理系的发展已经走入一个困境,各种更新换代的理论,都来自于原始畸形观念的不断更替,如果不从宇宙诞生回溯其源头,从最基本的概念加以演绎,物理学之革命将会征途漫漫。
视频:丘成桐:我们真的活在十维时空里吗? 从几何和弦论谈空间的内在形状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3OTUyOTc2.html
前一篇:评:量子力学揭示时间为何向前
后一篇:量子力学的隐藏奥秘(增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