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校园霸凌,我发现了一个扎心的真相!(王玺)

(2025-11-20 21:48:25)
分类: 亲子关系


1


上周来咨询的一对夫妻,令人印象深刻。

一见我,他们就说自己其实并不想来,是孩子的班主任建议他们咨询的,原因是他们的儿子被多名同学、家长投诉,要求其转学。

提到儿子被投诉的事,夫妻俩气呼呼的。我以为他们是生自家孩子的气,结果他们说不是,他们是生那些同学和家长的气,也生班主任的气。

他们认为,儿子并没有坏到要被众人讨伐、甚至要被转学的程度,是那些同学、家长小题大做了。

我问:投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妻子说:我儿子其实挺乖的,就是有点调皮好动。老师说他上课坐不住,喜欢说话,小动作多,有时扯一下女同学头发,有时往男同学衣服上涂颜料,往同学书包里放死老鼠。对了,还有几次他把前面同学的凳子抽掉,害得人家摔倒。他这样是不对,我们也说他了,他也跟同学道歉了。

丈夫说:他们还说我儿子冲动,打人骂人,霸凌同学。我觉得有些言重了,怎么能说是霸凌呢?他又没像网上那些霸凌者,动不动把人打残打死。小孩子就是互相玩闹嘛,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不是很正常吗。现在年龄小,等大一点就好了。

我问到孩子的成长以及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模式。

夫妻俩说,他们平时很忙,很少管孩子,但对孩子很严厉,经常跟孩子讲道理。孩子不听,就实施棍棒式教育,动辄打骂。但是都没有用,孩子更逆反了。

他们的话,让我很无语,很沉重。

我理解他们的孩子为什么会被投诉了。

这个孩子的所作所为,换了哪个同学、家长可能都受不了。

可怕的是,父母完全意识不到孩子行为的严重性(已经初具霸凌者雏形了)。父母更意识不到,他们对儿子的忽略和打骂,其实也是一种霸凌。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个孩子完全认同了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并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其他人。


2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没有人是天生的霸凌者。

家庭,往往是培育霸凌者的第一温床。

习惯霸凌他人的人,往往曾被人粗暴地对待过,或者严重地忽略过。在被虐待、被无视的环境中,他们远离了自己真实的感受,难以理解、共情他人的感受和痛苦。

甚至看到他人的弱小、痛苦时,他们会更加兴奋,激发出更大的恶念。

有些人对霸凌的定义不了解,以为只有把人打伤打死才叫霸凌。其实霸凌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肢体上的暴力行为,还有心理霸凌、精神霸凌、言语霸凌等。

作为生命个体,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可能无所谓,有的人可能会抑郁,甚至崩溃,尤其是非常敏感、脆弱的人。

作家史铁生在很多年里,依然对儿时的一个小伙伴记忆犹新。

他说那是一个可怕的、天赋诡诈的孩子,拥有一种令人惊诧不解的能力,他喜欢给同学们排一排座次:“我第一跟谁好,第二跟谁好……第十跟谁好”和“我不跟谁好”。

他这么一排位,似乎便凭空地拥有了某种特权。孩子们纷纷中招,被确定为“跟他好的”受宠若惊,欢欣地追随他,被确定为“跟他不好的”担惊受怕,一边苦闷一边追随他。

史铁生知道自己不在关系最好的排名里,他害怕这个孩子,以讨好的方式追随他,还试图把自己心爱的破足球送给他。他对这个孩子的恐惧,延续了很多年,反复在文章中提及。

他说因为那个孩子,他学会了谄媚和防备,成年之后,仍能处处照见他的影子。

我看到他写的,突然想起自己的遭遇。

我曾就读的中学是市里最好的重点中学,大部分孩子比较上进,表现良好。

有一小部分孩子不好好学习,跟社会上的小混混混在一起,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背地里抽烟喝酒,谈恋爱,欺负老实的同学。

好在那个年代的人相对单纯,没有现在的霸凌者过分,所以没有听到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

后来在我身上发生了两件事,都跟这些孩子有关。

第一件事,有一天放学回家路上,我走到一个无人的拐角处,突然被几个男生堵住。

为首的那个男生长得很帅,他倚在墙边,眼睛盯着我,吊儿郎当地吹着口哨。我有些紧张,不知他们要干什么,当时周围一个路人都没有。

我和他们就这样默默对峙了十几分钟,然后为首的男生使了个眼色,众人四散,我才得以离开。

另一件事,有一天下课的时候,一个女同学突然搂住我,说要跟我谈谈。

我很困惑,又有些莫名的激动,因为她也是经常跟混混来往的人,我对她有些好奇。

我们走到操场上,她跟我说:我会二指功。我用两个手指头一勾,就能把你的眼珠子勾出来,你信不信,信不信?

她一边说,一边伸出一只手,两个手指一勾一勾的,在我眼前晃悠。

我第一反应当然是不信的,却不敢轻易回应她。因为就在那一刻,我产生了巨大的疑虑和恐惧:万一呢,万一她真的具有某种我不知道的魔力,真的把我眼珠勾出来,我不就瞎了吗?

到现在我都清晰地记得,那一刻,我的身体有点僵。那一刻,她流里流气地嘻笑着,那张脸好看又邪恶。

我当时急中生智,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反问了她一个问题,那个问题是当时流行的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情节,我笃定从不看书的她无法回答。果然,她回答不上来,表情还有点懵。

我们一拍两散。


3


我不光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也想起女儿成长中的经历,她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只是我们从小就给她灌输要如何保护自己,遇到困扰的事她会及时告诉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妥当,不让事态升级。

当然,我们也知道,女儿的某些同学其实遭遇了噩梦般的校园霸凌,那些细节令我们这些局外人都怒火中烧。

想想有些悲伤。

在每个人漫长而隐秘的成长过程中,或许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吧。

在我的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跟霸凌相关的个案,我也因此了解到霸凌者和被霸凌者通常来自什么样的家庭,他们是怎么长大的,是怎样一步步养成霸凌和被霸凌体质的。

总之,无论是可恶的霸凌者,还是悲催的被霸凌者,都跟他们背后的家庭有关。

一个霸凌者,通常来自父母有暴力言行、情感淡漠、缺少边界感的家庭,父母忽略孩子,不关爱孩子,却习惯了肆无忌惮地入侵孩子的心灵和身体。孩子认同了父母的做法,也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发泄情绪。

同时我也理解到,为什么有些孩子被霸凌了,却不敢告诉父母,不敢告诉老师,因为他们在外面被人打骂欺负前,早就在家里被父母打骂欺负了。

告诉父母,可能不仅得不到任何帮助,还会招来更多的打骂。他们不信任父母、老师,不信任任何人。

正是他们的沉默、隐忍、不声张,助长了霸凌者的恶,许多恶劣事件就是这样逐步升级的。

经常有父母在咨询中说:虽然我们打骂孩子,但都是为了他好,我们是爱他的。我们为孩子付出太多了,从小到大不知为他花了多少钱,物质上的要求都尽量满足。孩子应该理解我们的苦心吧。

对这些父母来说,为孩子花钱,满足孩子,就是爱孩子了,甚至足以抵消打骂孩子导致的伤害。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PUA,打一个巴掌给一颗糖。

         其实父母条件差点没关系,有时不满足孩子也没关系,只要父母能做到尊重孩子,不轻易打骂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