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250424:为“自己”而活的那个“自己”,你找到了吗

(2025-10-27 17:44:46)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参与者:一位女听友

倾诉者说:

聊“和自己的关系”,牵扯到“所有”:

2024年我换了三份工作,目前这份工作做了半年,虽然没什么前景,但已是我能找到最好的(离家近,无需大量加班,薪资待遇还行),工作中要应对现在年轻人的“躺平”状态,不算特别和谐,但能勉强应对。

202444岁,身体状态:吃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已两年,睡眠调整好了,逐渐断药;停药一两个月后,妈妈骨折,我协调,严重眩晕失眠;一段时间后,不再严重眩晕,但失眠,靠安眠药。身体渐缺恒温能力、白发、开始腰疼,例假不正常。

精神状态:换工作期间积极努力,学习新业务新环境;能勉强应对时,便觉一切无聊无意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

原生家庭(似乎切断黏连、按人情世故处理;再不会担忧父母睡不着,但会因父母和弟媳关系烦躁、郁闷头疼失眠)----想起父母,想起过去的种种,依然会难过流泪,理解父母,他们把我养大,教了我很多,尽了他们最大努力;但似乎我把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心门关上了,只是以“礼”相待。

亲子关系:儿子小时候我还带了些,但中间有几年我辞职学习,回老家净心考试,便没再管他;考完国际会计师,回归职场,诸多不如意,儿子也渐渐大了,不再听我的。老公、公婆生活上对儿子宠溺,常买零食、饮料,帮忙叠被子、理书包。如今儿子读初三,学习一般,拖拉懒散,房间学习资料不收拾,堆积如山;我看着很烦,同时觉得学习是件很容易的事,儿子学不好,与他从不归纳整理试卷错题有关,同老公聊过,希望他能引导孩子,但老公嫌麻烦,说我看不惯就我来管。。。我发现自己是那个唯一“唱红脸”的人,本来自己在这个家里是“外人”,再继续管儿子,只会与儿子关系越发疏离,于是调整心态,一般不再管儿子。虽然我对儿子很多不满,但换个角度,他是个品性很好的孩子。有时忍不住管他,他顶嘴、眼神愤怒,我有些生气,但更多是欣慰,觉得儿子在慢慢习得反抗外界压力的能力。对儿子的不满多少怪老公,父子俩太像;经常觉得孤独,觉得我和他们是不同世界的人。

回看我这一生,依然觉得曾经和父母“黏连”时是最开心的,那时我觉得人生有意义。

我和父母是一样的人,对生活认真努力。中间几年和父母关系逐渐看清,对人性、人世失望,工作上的种种不顺,常常失眠带来身体不舒服,让我一度想离开这世界。因为怕自己离开对儿子今后人生产生一辈子影响,努力苟活着。

似乎我的过去和现在都是在为别人而活,如何为自己而活呢?

闲暇之余,我喜欢看“仙侠剧”,美人美景,情真,虽然虚幻,但妥妥地给我带来“沉醉其中的幸福流”---Deepseek帮我分析的结果是:逃离让我感到快乐的事:找到更高工资的工作,通过努力逐渐能应对;曾经学习各种技能,比如游泳、打网球,这些很多是我曾经羡慕别人的,通过努力,发现自己一步步习得,我感到充实开心,但学会后,我便失去兴趣,现在什么都不想学了,又觉无聊;会去不同的地方旅游,旅游时见没看过的景、尝没吃过的食物,会开心,但旅游后,会生出“不过如此”之感。

自己所做的,似乎只是曾经特别匮乏,在填一个个洞。我似乎没有稳定的内核,经常觉得一切虚空无意义。想为自己活,但“一团乱麻”,还有种恐惧:我越“活出去”,就越有脱离现在家庭的危险,毕竟我和公婆老公儿子是“如此的不同”。

 

索引条目:

 

1、那么多丰富又细腻的情绪感受常年不断堆积在身体每个器官那里,身体一定会用各种方式,包括疾病和躯体化来反应它们的存在和积压。

 

2、外物只能偶尔提神,无法持久提振生命内在的动力。

 

3、从跟父母粘连到和父母隔离,看似在变化,这不过是一体两面,关系本质并没有变化。

 

4、当越来越多理性出现在关系里,鲜少有越来越丰沛的情感流动的时候,关系趋向“石化”。

 

5、当成年子女还“迷恋”和父母的就掺和粘连,那么自己真正成熟的分离就迟迟无法到来。

 

6、父母宁可选择被收养的弟弟作为家庭靠山,远嫁的姐姐被放逐的冤屈就无处安放,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反而回不去,这确实是姐姐整个生命一生的“意难平”。

 

7、和父母内在顺畅连接永远都是孩子天然且执拗的渴望。

 

8、把爸妈放在爸妈的位置,让自己回到女儿的位置,做好“爱父母爱原生家庭的”女儿而非其他,就能解开诸多的纠缠。

 

9、很多孩子说理解父母,不过是良心发现基础上的“算了”,甚至用非常丝滑的道理合理化自己内在复杂的情感,所以跟父母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

 

10、孩子并不是用来管教的,而是用来陪伴和滋养的,真正被陪伴和滋养出来的孩子,绝不是废品。

 

11、一个人既不在自己新生家庭里,也不在原生家庭里,那么ta就在不停寻找家的漂泊之中,无法安心。

 

12、需要孩子(父母)需要我们,才有价值感,这是最明显不过的没有“自我主体感”。

 

13、拯救者的姿态出现在关系里,于己于人,都是灾难。

 

14、为别人而活,才有自我价值感,这样的自我感是建立在外界人事物对自己需要的基础上,一旦外界人事物不需要自己,灭顶之灾的痛苦就会来临。

 

15、没有真性自体我来当家作主,任何光鲜亮丽的装饰,都不过是让假性自体我虚胖的招数,最终无一例外都会郁郁寡欢乃至郁郁而终。

 

16、先要找到内在那个热情真实温暖充满活力和弹性的那个自己,是真正有心的红尘自己,为自己而活才有真正的基础。

 

17、依附在外界评价,依附于外人需要而催生出来的自己,就是空心人。

 

18、无所住而生其心---只有把头脑固有模式里面的信念系统,人生经验,道理原则……等一切固化的东西都放下,松掉,心就出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