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靠不住孩子怎么办(12期学员鄢群——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5-07-30 20:15:34)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
这个春节动画片《哪吒2》大火。一部广受欢迎的影片,除了技术精良,一定是回应了群体性焦虑并让广大观众产生深刻共鸣的结果。单说情感线,就迎合满足了大众关于理想父母的渴望,剧中人物几乎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是相亲相爱,哪吒的父母,敖丙的父亲,申公豹的父亲和弟弟,都拿出了无条件的接纳,竭尽全力的托举,无比开明的放手,那些堪称教科书、充满了浓浓鸡汤味的台词感动了很多人,我却隐隐地不适也不安。
这种机巧助力了电影的票房奇迹,但是这碗高浓度鸡汤对于受众到底是受补还是催眠呢?
一个人受过的最深最早的伤,往往都在家庭里,家庭是每个人的养育之所,也是伤人之地,哪吒就是传说中深受父母之伤后宁可“剔骨还父,削肉还母”也要摆脱父权和原生家庭束缚的经典代表,电影却做了颠覆性的修改,这种母慈子孝的亲子关系或许来自导演本人的母亲带给他的美好体验,但不仅跟原著背离,也跟现实背离,更让“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题被稀释分解了不少——哪吒之所以成为哪吒,明明是天生命好,得到了父母无条件的爱这颗可能让孩子无所不能的灵丹,还要改什么命呢?有比改掉父母更难的事情吗?
生活不是电影,没有导演帮你改命。在现实中完美父母并不存在,太多的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天花板而不是助推器,太多的人从小到大,在自己的家庭和亲人那里,几乎从没被看见过,甚至终其一生都不会被父母亲人看见。悲催的是,人越是缺失什么,就越是渴求什么,越是在原生家庭没有被看见过的孩子,越是难以走出原生家庭,直接被导演改命的哪吒如此受欢迎,票房捷报并非全是佳音,我们很可能跟着造美梦者梦得更深,掉在对完美父母和原生家庭的期待中醒不过来。
观影之后正好为这一期的《今晚我和你》节目写原创文章。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女孩跟亚新老师诉说了一件让她窝火一年多还走不出来的事件,事件发生在前年除夕前的一个晚上,她留宿在外婆家,父母则去了爷爷奶奶那边。晚上11点,爸爸打电话给说妈妈出事了,却又不说到底是什么事,只是一个劲地让她过去,无比焦急的她立刻披上外套往外赶。
但是和她一起住在外婆家的大姨和小姨把她拦下来了,告诉她已经直接联系了她妈妈,只是夫妻俩吵架了,她妈妈已经在过来的路上了。她得知真相后先是冷静了下来,接着就对爸爸产生了巨大的愤怒,除了受骗受惊之外,主要是觉得爸爸不惜利用自己的信任把属于自己作为丈夫的责任推给自己,总是把女儿拉扯到夫妻矛盾里,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出离愤怒的她就在客厅里大声指责爸爸,但也没有口吐脏话,小姨和大姨都一起教育她“你不能在外面这么说你爸,你要给他留点面子”之类,本来就很生气的她就更不舒服了,比起被爸爸利用和欺骗,小姨和大姨的态度令她更加受伤和难受。
原来,小姨和大姨都是她从小最信任最亲近的人,小姨是她从小到大的偶像,大姨则是一直陪她长大的亲人之一,在她伤心愤怒时,她们却维护爸爸教训自己,着实伤了这个女孩的心,对爸爸的怒火和被信任的偶像和亲人背叛的憋屈就此一直压在心底,从前年一直憋到现在,令她痛苦不堪。
亚新老师在一个小时节目时间里,全程聆听,陪伴她在内在面对了小姨,对小姨的崇拜、信任和喜欢,还有这件事带给自己的震惊、难过、伤心、委屈都如是进行了表达,并没有去评判爸爸、小姨和她自己行为的是非对错。节目时间到了,亚新老师问女孩是什么感受,女孩说轻松舒服了很多。
一件事情(我不想说是小事)让这位嘉宾痛苦压抑了一年多的时间,如鲠在喉,如芒在背,而亚新老师短短一个小时的聆听就让她内在的情绪得到了纾解和转化,似乎很容易!但是她身边的父母亲人为她的状态殚精竭虑,寝食难安,对她各种规劝说教激将却无济于事,又是那么难!
真的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但是会者却是那么的少!在红尘世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聆听和被聆听、懂得和被懂得、看到和被看到,允许和被允许,都是顶级奢侈品,难遇又难求!
父母(大人)从不会到会的改变之难超乎我们的想象,别说一期孩子吐露心声的节目录音,在武汉雅心的连接生命源头支持团队的课程现场,请来过很多父母,在武汉雅心的亲子课现场,也有很多父母带来了孩子,不管是幼年的孩子还是成年的孩子,在课堂上涕泪泗流地对父母真实表达,大多数父母(包括武汉雅心的学员)都是茫然无措,甚至无动于衷、生气离开。
一位成年的女儿将妈妈请来了现场,就像一个小孩一样,可怜巴巴、眼泪汪汪地挪到妈妈面前,但是没等她开口,已经年逾古稀、弯腰驼背的妈妈却无比迅捷地闪身,嗖地一下就到了教室角落的一个位置,避之而不及。现场再现了令这个女儿耿耿于怀的“被妈妈嫌弃”,女儿嘤嘤哭泣,妈妈却别过头去。
妈妈的矫健身手引起哄堂大笑,但是女儿的哭泣也叫人心疼不已。亚新老师问这位妈妈为什么女儿一靠近就躲开,妈妈说:她现在已经结婚了,老公也很好,孩子也很好,工作也很好,有什么好哭的?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行了!妈妈表达的是对女儿的放心和放手。亚新老师又问,那她小时候您常常不能陪伴她,总是把她丢在一边自己去忙,是因为嫌弃她不喜欢她吗?妈妈说:世上哪有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那是没办法!顾不上啊!事情都做不完!能做这样的解释和澄清,已经非常好了。
还有一位父亲,当女儿坐在他面前跟他说关于小时候离家跟随爸爸在爸爸工作的学校上学,爸爸对于自己的疏于照顾等等,即便有亚新老师当翻译,爸爸也坐立难安,满头大汗,脸色越来越难看,趁着亚新老师在做排列的时候,拿起包包“溜之大吉”。这是一位习惯隔离的父亲。
有一位非常幽默风趣敞开的父亲,主动自我检讨,说年轻时爱玩,做了很多伤害家庭的事情,说到动情处还会哽咽,但是当女儿说到自己没有上高中的遗憾,这位父亲非常轻松地笑着说:重男轻女很正常啊!条件有限肯定是先保证儿子!如果你自己坚持,我借钱也会让你上高中的!谁让你不说出来呢?别说是道歉了,反而说是你自己不坚定不争取,你奈之何?
我上了好几期的连接生命源头支持团队,唯一只有一位母亲非常自然地主动去拥抱了自己的女儿,但偏偏这个被母亲“偏爱”的女儿却十分自卑,在关系里也很不擅长连接。
随着心理学成为一门显学,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原生家庭对个人的重要影响,但是无条件的爱依然只是一个心理学的专业术语而已。被导演直接改命获得无条件爱的哪吒反而不如“剔骨还父,削肉还母”的传说来得真实和深刻。“剔骨还父,削肉还母”才是芸芸众生的改命之道,隐喻着父母只是给了我们的肉体生命的人,而每个人的自性都是本自具足的,不管投胎到怎样的父母,都决定不了一个人的命运,自由意志才是个人命运的创造性力量,好的父母只是对孩子的自由意志少干扰多支持,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但并不能让花成为树,也无法让树成为花,哪吒之成为哪吒,是因为他原本就是灵珠,而不是因为母亲殷夫人的那感人一抱和舍生成丹。
就像节目中的这位女嘉宾,身边的大人都是如此不靠谱,该怎么办呢?
首先,得从梦中醒来,不要继续向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去乞讨,跟瞎子和聋子去问路了。
每个父母在孩子面前都已经拿出了自己的百分之百,绝不会吝啬小气,有所保留,遗憾的是,大多数父母的百分之百含金量都很低。比如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 ,几个父母会在意孩子那里发生了什么,是不是受了委屈,大多数只会在指责孩子不懂事,很小的孩子甚至婴儿的哭闹都会让很多大人烦躁不堪。尊重?懂得?看到?不存在的!当孩子想要父母给更多的时候,父母早已“穷”得身无分文了!我们得看到和承认父母的局限和狭隘,无明和无能,当然这丝毫无损父母的伟大,如果孩子看到了真实的父母还继续期待和纠缠,那愚昧无明的就是孩子自己了。
第二,信任自己感受和体验,向值得信任的专业人士求助。
很多父母在孩子生病或者求学时,经济遇到困难都会跟亲朋好友借钱或者举贷也要挽救和支持孩子,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时同样需要及时求助。心理咨询师就是这样一个专门提供心理救助和精神营养,为个人成长和家庭关系服务的专业群体。
当关系遇到卡点,心理出现问题,只要超过两个月时间,自己和身边人都无法有效解决,就要及时求助,而且最好是向专业人士求助,就像看病要去医院,借钱要去银行,普通心理问题和亲密关系问题,去求助专业咨询师或者成长团体,来主动面对和成长,是对自己对关系对家庭负责任的行为,也是最安全最有效最快速的解决之道。
在选择的过程中,一开始当然都是靠推荐靠广告等等,但是一旦接触之后,一定要信任自己的感受,真正感受到被接纳被懂得的,觉得有效的,就要坚持。
第三,走上自我成长之路,长大成人并且自己成为自己的大人
咨询师作为一个功能健全的替代性客体,通过良好的镜映效应,促进和陪伴来访者的人格完善和自我成长,是非常必要且不可或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