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240814:一个成年“留守儿童”的心声:感谢所有爱我的父母替身

(2025-03-20 11:18:56)
分类: 雅心心语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那天在医院,照顾生病的孩子,孩子在吃饭,我也在吃饭,妈妈打电话来说,下午要来医院送她包的饺子,她想着孩子爱吃且需要营养,她说她昨天包饺子包到了晚上12点。

放下电话,我的眼泪瞬间止不住的流,眼泪很急很快。

包括现在写到这里,感受这个妈妈,心里也是满满的感动和感谢!

最近感受妈妈,妈妈就是带有佛性的那个人。 

后来孩子出院,妈妈知道我上班忙二话不说又接过去亲自照顾,直到孩子完全健康了,妈妈才放下心来,回家路上真的就是一路护着我和孩子,在我心里妈妈就是我心上的菩萨!

妈妈的爱真的给得很彻底。她能力达不到的时候,她就不跟着掺和。她能做到的时候,她就是全然接手过来。她也发脾气,脾气过了,该怎么好,怎么好,真的就是很彻底,很真实的一个妈妈。

因为有幸我来到武汉雅心团队,有幸结识了很多这样的妈妈。有红莲姐,有群姐,陈文娟姐,有彭灿姐,有小铭姐,有邓志红姐,有程银霞姐,有秀勤姐,有曹君姐,时常被她们温暖到和打动到。

微信大群不经意说的某句话,不期而遇的大群陪伴,一起吃过的午饭,一次次微信的聊天,就总是在推动着去靠近我内心里的妈妈。

是的,我在她们身上投射了我理想中的妈妈,当我只是投射外界的妈妈,然后排斥我真实的妈妈,我的内心就越发的痛苦,因为求而不得,因为比较,因为分别心。我就越来越撕扯。

一面提醒自己不要掉到自己的分别心里面去。一面在生活当中去感受真实的妈妈。接过来妈妈送来的饺子,馄饨,大快朵颐吃干净不浪费。她发的短信,即使不认同,也看完并且回复。

现在想想我为妈妈爸爸做的太少了。只是在今年妈妈的本命年,和老公一起给妈妈重新买了一部手机。

特别谢谢小铭姐陪我一起吃饭。那天饭吃回来的路上,眼泪忍不住一直流。我忍不住感叹说,这餐饭的后劲儿太大了。就是那样,忍不住的流泪。

我在心里一次次问我自己,这样的人,这样的缘分进来了,进入了到了我的生命里,我要怎样接住,我要怎样才能不辜负,我要怎么对待这样的好缘分呢?我要怎样拿到并且拥有这份礼物?

一次次问自己,一次次眼泪流。知道,这并不是普通的一餐饭。对我的意义,对我们的意义。

一个慢慢成熟的生命,慢慢开始知道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次吃饭。吃的就是爱和温暖还有支撑还有感动。

谢谢您整个吃饭过程中,自然释放出的友好包容,和蔼。我已经好久没有这样吃饭的时候感受到来自对方的的友善了。

上一次这样的感受,是结婚初期刚刚嫁到老公的这个家庭来,一家子人特别是公公婆婆对我的好,对孩子的好,对我们这小家庭的好,刚开始每次都让我不能适应,给我一点什么,总是会让我感动流泪。真的是之前的人生里很少有这样的体验。被人这样明确爱着,总是想把好东西都给你那种,推都推不掉的好,也不要求我回报的,就是希望我和老公两个人把日子过好。

我那几年,在家里也真的是想着把每天的饭菜做好,让他们回来有口热饭吃,有热茶喝。

真的,也把自己投身到这个家里拿出自己的好。

那几年,日子过得是真的幸福啊!也真的是那几年的积累,让我现在上班有底气出去闯,这个家也真的是我遇到事情以后的后盾和托底。这个我不得不承认。那几年结婚,添娃,事情接着一件一件,也是一日三餐,可是内心里真的觉得轻松,快活啊!也有磕磕绊绊,但是心里不累啊!一家人和和睦睦!

前几天,公公还在问我,是否缺钱用,他想把去年借我们的钱还给我们。晚上还让老公带回来了利息。我一数,和老公都吓一跳给太多了,和老公商量以后,想着爸爸这几年疫情下面一直在辛苦坚持家里的生意非常不容易。爸爸把利息单独拿出来补贴我们,总是想着水往下流,我们自己也要把自己当成成年人,就按照银行存钱的方式,我们只拿部分利息,剩余的钱我们坚持退给了爸爸。是的,这也是我们小家庭作为一个成年人可以去承担也应该去承担的部分。

前几天骑车上班的路上,看着天上的白云那样悠闲,看着路上的树叶绿得发亮,就是那种看见,让我觉得好像头一次,眼前的风景这样清晰明亮。

想起来,虽然自己从小就是一个留守儿童,对父母心里一直有千千结。可是也看到,从小,我也是一个幸运的孩子。从小,我的小姨就像是我的妈妈一样,带我睡觉,给我讲故事,照顾我,给我妈妈的温暖。长大一点,我的家家和外公,对我也是撑开手心,我成长在他们的庇护下面,直到十几岁出去上学我重新回到父母身边。

小时候,还有姑姑,带着我去她家里做客,给我买紫色的皮筋扎辫子,晚上带着我和姐姐出去玩,喝哈密瓜汁。买了零食给了姐姐也给我。姐姐的书桌上面,有一个摆件,上面写着“留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小时候看到了,不懂。可是后来,总会想起来这句话,也提醒自己。

后来出门上班了,工作的地方遇到了工作娴熟的烤鸭师傅,有一天经过他的烤鸭房,他喊住我说,“你还年轻,更应该好好学个手艺。你这样玩玩打打可不行。”当时被他的话语震住了,从来没有一个人这样认真的跟我说过。

后来再去服装店上班,遇到了经理巡店,他给我机会做店长,还让我去上海学习。入职半年顶着很大的压力做店长,心态也稳不住,在他的办公司他跟我谈心,说“压力大,是很正常的,顶着压力上,才是勇敢的。”当时听到这句话,也是很懵,觉得很不真实。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自己结婚成家再出来工作,越来越想到从前的那些人,那些话语,越来越觉得,和相信那些话语的重要和难得。时不时还是会回想起来,鼓励和鞭策现在的我。

那些人的出现,就像是人生路上的一件件礼物,时间越久,越知道其中的珍贵。又像是一盏盏路灯,一路伴随着我的前行,一站一站接着下一站。


索引条目:


1、留守儿童的自我救赎之路,要怎么走?抓着让自己成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不放,还是松开外抓的手,开始关注自我内在的滋养、成长?前者轻松,但永无宁日,后者艰难,但能一劳永逸。

 

2、留守儿童跟父母和解之难,就在于从表层的因果罪责来看,理所应当认为父母是自己的受罪之因,还是自己受创之责,更是自己受苦之根,很难跳出来去看到整体的发生,更无法去接受所有的发生。

 

3、留守儿童和其他受创的生命,本质并无不同,都是生命早期遭受到了不可避免的创伤,所以我们无需去过度强调留守儿童创伤的独特性,无须过度局限于留守儿童及其父母之间对立的框架,而是把它放在生命皆会受创的大框架下去重新整合和面对,反而会让当事人更加深刻去理解这件事情,也能更容易一点去面对和转化这件事情。

 

4、很多留守儿童在和父母靠近,走进父母的过程,往往都会出现攻击父母,抗拒父母,疏远父母,隔离父母,和父母很客气等各种相处方式,这些表面各异的方式都在表达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功课,也在表达自己受伤部分,更是在表达和父母去爱,去连接的生命渴望。

 

 

5、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里都会遇见不少的“精神父母”,或者父母的替身,也可以被称之为过渡性客体,接力一般出现在这些孩子的生命里,去给孩子爱和支持,孩子们要认得这些父母替身,更要坦坦荡荡去拥有这些父母替身给出的一切。

 

6、那些出现在留守儿童生命的父母替身,是留守儿童最终走向近亲生父母的过渡性客体,这些过渡性客体不是传统意义上某些代表父母的物体,比如柔软的被套,衣角,小玩具等,而是类似父亲或者母亲特质的其他生命,是非常美好又珍贵的客体,出现在孩子生命中,给孩子支持和爱,来代替父母保护孩子。

 

7、当那些美好的过渡性客体出现在留守儿童生命里,帮助TA们去认得那些代表父母之爱的有血缘关系亲人,和没有血缘关系亲人,去拿到TA们给予的一切爱和支持,对于留守儿童疗愈创伤非常有帮助。

 

8、借助那些美好的过渡性客体,留守儿童在和父母靠近的过程中,就多了一座座桥梁,不至于总是巨大的天堑,横亘在孩子和父母之间,难以逾越。

 

9、美好的过渡性客体成为留守儿童内在不灭的光亮,当父母不在自己身边的时刻,照亮和温暖TA们,也让留守儿童深信自己值得被爱,自己没有被抛弃,这对于留守儿童无比重要。

 

10、那些美好的过渡性客体,在留守儿童那里,就通过移情去保留和父母连接的通道,再通过自己内在复杂情感投射到这些美好的外在过渡性客体身上,就可以完成和父母连接的一次次练习,最终相对轻松走向父母,和父母和解,和自己和解。

 

11、那些美好的过渡性客体无法成为父母本身,但是透过移情,留守儿童让父母的形象不至于崩塌,也在内在保留和父母和解的通道,所以每个类似父母替身的生命出现,都是对我们的恩宠。

 

12、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那些留守儿童生命里美好的过渡性客体,有的是爷爷奶奶,姨妈姑姑,有的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有的是外公外婆,隔壁大伯大妈,抑或是生命里一些非血缘关系的亲人,在用爱温暖着我们。

 

13、感恩所有爱着我们的人,TA们不是别人,而是爱着我们的父母的分身。

 

14、再多美好的过渡性客体,都无法取代父母辈本尊,和父母靠近和亲密,最终都是要落实在子女和父母本尊去完成。

 

15、去了解父母,看懂父母,接受如是的父母,接纳一切不可逆的发生,在自己的内在空间,借助和父母和解的功课,最终是自己和自己的和解和亲密,当生命本源自己带着红尘生命自己,去问问陪伴好内在受伤自己,所谓跟父母和解的功课才能最终落地和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