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主播亚新
主播亚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898
  • 关注人气:5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姻不幸,但为何离不了婚(三木水)

(2025-02-20 14:55:59)
分类: 婚恋关系

阿兰·德波顿在《你会和错的人结婚》一文中,写道:

在婚姻中,我们总能见到有些伴侣之间那种原始、全方位、烙印在骨头里的不匹配。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些不匹配,不只是会出现的小失望,而是真的,有些人根本就不该在一起。

 在咨访中,我也常暗自生出这样的感叹。 尤其是在功能性婚姻类型里,我见到太多人痛苦纠葛又难以挣脱的样子。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什么是功能性婚姻?如何避免走入极端的功能性婚姻 

 

离不了的婚

 

  我的一位来访者Tina,女性,36岁。 刚找我咨询时,她的主诉问题是婚姻关系。 两年后,她终于因一件小事爆发,和老公走到了离婚的地步。 但她却猛然发现:自己没有能力离这个婚。 实际上的Tina,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现实层面并不缺钱,没有实际的生计问题;也没有孩子,所以也没有顾及孩子心理感受和妥善安排孩子生活的现实问题。 此外,她还是一个非常有女性魅力的人—— 有跑马拉松的习惯,身材相当不错;她化妆,衣品很好,举止投足优雅得体。 但是,就是这样的Tina,在跟老公闹了3个月、暴瘦15斤后,她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离婚。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咨询中,Tina通过断断续续的表达,终于日渐清晰地拼凑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感受—— 一旦离婚,自己就会破碎掉。 Tina谈到过这样几个意象,来辅助她表达这个感受。

 意象1: 自己现在是一个还不错的高大的建筑,如果离婚,那么建筑根基的一部分会被抽走,继而,整个建筑变得摇摇欲坠,几近倒塌。

 意象2: 自己是一面破碎的镜子,婚姻就是这面镜子的粘合剂。离婚就是粘合剂失效,镜子会再次碎掉。

 意象3: 自己像是一个用无数拼图块凑起来的漂亮画像。离婚意味着,一阵大风吹来,这个画像被吹散得七零八落,不复存在。

在她眼里,自己生而破碎,需要通过婚姻的粘合,才能成为一个完整体。 一旦离婚,自己就不复存在。

所以,对Tina而言,婚姻关系的破碎,也意味着:的破碎。

 

功能性婚姻

 

在我看来,Tina离不了婚,并不是因为她矫情或者不够坚强。 而是因为,她把自己太多的需求——甚至是整个自己的存在,都放在了这段婚姻上。 婚姻在,她就在;婚姻不在,她就不在。 这就是典型的功能性婚姻。 换句话说,我们和对方结合,并非是因为相爱,而是因为,这个人、这段关系能提供我们需要使用的「功能」。 例如: 找个有钱人,这是经济功能;找个会照顾你的人,这是父母功能。 这不是出于恶意,大部分的婚姻都考虑功能,只是程度大小不同而已。 但功能性的程度太大,大到婚姻不能承担,那么这段婚姻就不健康的。 就像Tina,她把自己的存在自我价值都捆绑在这段婚姻中。 关系一旦不在,自己的存在性都将遭遇严重的危机。

为什么Tina会如此呢?这跟她的早年创伤有关。 温尼科特在他的《早期情感发展》一文中,提到一种早期未整合的状态。 这指的是在婴儿早期,自我处于未整合状态",随着早期母婴互动的发展,而得以整合。 如果发展不顺利,那么我们成年后,在遭遇一些重大事件时,会不同程度地退回到未整合状态,体验到自我碎片化Tina年幼时,父母长期疏于照顾,这也是为什么她一想到离婚,就觉得自己「要碎掉」的原因。 出于自救本能,她在无意识层面幻想着,婚姻最好能够起到修复早期创伤的作用。 这解释了Tina为何对老公一直不满,却一直无法离婚。

 

功能性婚姻都有哪些?

 

在咨询室中,我们常见功能性婚姻,有两种比较典型: 一种是在婚姻中找父母;另一种是搭伙过日子。 关于在婚姻中找父母,这很常见,表现的形式很多,Tina就是其中一个。 她在潜意识层面幻想婚姻能够修复童年创伤,就是找父母的体现。 希望丈夫像照顾小孩一样地照顾她,事事响应: 能帮她处理各种细碎的事,端水、吹头发、剪指甲……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她身上,耐心地等待她的指令。 浓情蜜意时,这些都没问题,但随着时间推移,感情趋于稳定,丈夫没有耐心持续提供这个功能,于是婚姻走入困境。

 我们再说说第二类:搭伙过日子。 来访张先生,博士,大学任教。 只谈过一个女朋友,被他妈妈反对分手后,一直单身。 44岁的时候结婚,女方是家里亲戚介绍,认识三个月结婚。 结婚后三个月,太太怀孕。 因为太太工作单位太远,所以怀孕后便辞职,在家保胎。 但孩子出生后,家里就变成了战场。 用张先生的原话说:那个时候,家里鸡飞狗跳,整日不得安宁。 岳母过来同住,对张先生各种不满。 妻子先是产后抑郁,然后脾气变得暴躁。 这个暴躁持续到现在,孩子5岁。 我不知道张先生过去是什么状态,但现在的他:精瘦,驼背,面色上像笼罩着乌云,脸上毫无表情,刚刚49岁的年纪,脸上皱纹深到像用刀子刻上去的一般。 总之,整个人看上去非常不健康。 张先生说,自己原本并不想结婚。 但是,即便是个男人,在40多岁的年纪还不结婚,也抵不住周围环境的冲击。 妈妈日渐频繁表现出的对他不结婚、没孩子的焦虑; 亲戚们总是在逢年过节时候的议论或是明里暗里指指点点; 甚至,还有同事们也会在他背后窃窃私语。 周围舆论的压力,加之东方文化语境中集体潜意识虎视眈眈的审视,好像总有声音在对张先生进行审判。 总之,不结婚的人,似乎就是奇怪的、有毛病的。 因此,张先生找了个差不多的人,搭伙过日子,目的是:堵住悠悠之口。 结婚有孩子,一个家庭的存在了,自己看起来比较正常,就得了。

无论是张先生的“搭伙过日子”,还是Tina找父母,这些都是典型的功能型婚姻 


功能性婚姻的3个弊端


第一、这样的婚姻会重复某些伤痛。 在未觉知的情况下,我们很有可能在婚姻中重复过去的某些伤痛。 意识上,我们确实希望通过矫正性的体验,来穿越过去的创伤。 但是,潜意识里的强迫性重复,却会驱使我们:重复早期的创伤性经历。 例如, 一个缺爱的人,想在婚姻中得到爱的补偿,但最后找了一个伤害、贬低自己的人结婚。 一个被抛弃的人,想在婚姻里找到安全感,但婚后,时刻都感受到的,是自己再被抛弃的威胁感。 就像Tina,一次次在先生身上寻求童年缺失的爱,但在这过程中,也一次次体验了早年被忽略的感觉。 这样,就构成了强迫性重复”。

第二、婚姻中毫无质量可言。 搭伙过日子的情况就是如此。 没有感情基础作为婚姻的底色,也没有共同的目标和决心作为关系的连接,这样的婚姻,一点点风吹草动都是在为生活质量减分。 就像我的来访者张先生,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婚后会过上这样鸡犬不宁的生活: 同样也想搭伙过日子的太太、控制的妈妈、更加控制还更加暴躁的岳母,生活中只要是随便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让他们矛盾丛生。 在这样战场一样的家庭中,让他丝毫感受不到家的温暖。 相反,他只能小心翼翼地辗转腾挪在婚姻的夹缝中,如果足够幸运,尚可稍稍感受那稍纵即逝的片刻宁静,已然非常奢侈。 在搭伙过日子这样的婚姻中,谁能想到: 一场婚礼的热闹之后,却只不过是拉开了痛苦的帷幕。

第三、如果一方成长了,婚姻很可能会在中途解体。 事实上,两人选择走进功能型婚姻,也是一种共谋。 两个人都有自己的议题,并且,在这段婚姻关系中,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互补。 随着一方的成长,这个互补的游戏,很有可能就会中断。 一旦玩不下去了,这段关系也就走向了终点。 Tina的婚姻就是如此。 以前俩人浓情蜜意时,丈夫能像父母一样地照顾她。 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也在成长,身上有了更多家庭责任,不能扮演完美的照顾者。 所以随之,他们的婚姻也有了裂痕。

 

如何避免走入,极端的“功能型婚姻”?

 

 首先,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 婚姻本身,就有功能的部分。 所以,不是说所有有功能属性的婚姻都是有问题的。 关键在于,这种情况是否已经到了一个极端—— 极端到,严重影响了你的婚姻状态和质量。 那么,如何避免走功能型婚姻呢?

第一、对自己了解。 要有更多的自我觉察,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比如,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过往经历了什么,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创伤,过往的经历造就了自己什么样的性格、自己的脾气秉性等,这些都是了解自己。 在了解了自己的基础上,进而知道: 你的需求是什么?你在做什么?你在婚姻中找什么?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潜意识意识化。 我们只有足够了解自己,并且,尽量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婚姻中需求是什么,我们才有可能避免把不合理的需求带到婚姻中,避免对另一半有不合理的要求和期待。 想对自己有更多了解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在一段关系里照见自己、通过学习反思自己,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把发生的、所想的通通诚实记录下来……这些都有利于你愈加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人格的成长。 我们之所以会走入功能型婚姻,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个人成长中遇到了程度不一的阻碍,那些没有得到成长的部分,才会转而放到婚姻中,进而形成错位。 虽然并非绝对,但是,我们仍然不妨这样去尝试表达: 当我们早年创伤过大,成长阻滞明显,人格中的问题没有被看到,进而就会转向婚姻。 当婚姻很大程度上成为我们用来弥补早期创伤和心理阻滞的工具时,婚姻的功能属性就会很大程度上占据婚姻,挤占婚姻本身的空间,进而就会形成功能型婚姻。 所以,这个时候,让自己真正去成长,这才是釜底抽薪的根本方法。 Tina的这场婚姻,给她了被照顾的快乐,但也让她体验到被抛弃的痛苦。 如此反复着,也是恼人,无意识地将情绪主导权放在了对方身上。 在数次咨询后,加上不断地自我觉察和成长,她终于看清了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关联,明白自己为何痛苦的根源。 现在,曾在她脑海里破碎的意象逐渐消散,破碎的自我,慢慢变成了内聚性自我。 她开始从自己身上,感受到一股力量,支撑着她做更多决定。

 

写在最后

 

婚姻,是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客观上,它有一定的功能性,但不该只有功能性。

那些难以具象的的爱意,才是一段婚姻里最重要的部分。

健康的婚姻是:“我”和“你”,依偎着组成“我们”。

以笔直的姿态,稳稳地站着,在关系里,我能仍然是我,你能仍然是你。

只有这样,彼此才能以更轻盈的姿态,享受一段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