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点低”的时代:那些厉害但不累的人,都做对了一件事(看见心理)
(2024-07-18 20:23:09)分类: 职场 |
1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在这个全民“累点低”的时代,每天下班只想做一件事——躺平。
以及著名历史学家约翰·霍普·富兰克林的这句名言:
我向来十分认同‘谢天谢地,今天是星期五’这句话,因为对我来说,星期五就代表我可以不受干扰,连续工作2天了!
这还不够,如果你有机会跟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家、艺术家交流,他们也会调皮地告诉你:
我一生,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工作,但你也可以说,我从未工作过一天。
附带一个谢耳朵式的欠揍的微笑脸。
这一切之荒谬,让我们普罗大众嗤之以鼻:有什么了不起,我要是能过上你的生活,我也不怕累! 但是,这终归只是我们的推断。
假设一下,现在我摇身一变成了企业家、艺术家,是不是就能和他们一样不知疲倦了? 答案是,没那么容易。 即便和他们一样有钱、有闲、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十有八九,我还是会和现在一样累。 因为,真正让他们精力充沛的,压根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 最近我读的这本书——《发现心流》,就向我们揭示了那些顶尖人士们“不累”的秘密。
《发现心流》提出,真正让那些企业家、艺术家精力充沛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如果缺乏这种基础打底,环境再好也没用。
2
什么是心流?
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即心流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奠基人在书中讲到: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运动员所谓的“巅峰状态”、艺术家及音乐家所说的“灵思泉涌”,指的就是这种感觉。
以上,其实就是在“心流”区和不在“心流”区的区别。 一个是动力型,感觉很爽;一个是压力型,感觉很累。 在心流区的人,很少会感到疲惫。 他们不是被推着向前走,而是主动向前冲。 而不在心流区的人,经常不在状态。 他们的工作体验是被动型的,缺乏自我意识。 所以在工作中,他们通常是明明什么都没还做,就已经感到疲惫不堪。
这时就会有人反问, 我工作的动力,就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不用工作。 如果能在钱财足够的前提下,过上闲暇惬意的生活,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觉得累吧。 然而作者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3
有了钱,你还是会累。 因为金钱买不来“心流”体验。
在《发现心流》引用的一个调查报告中显示:
在美国,有84%的男性和77%的女性认为,即便继承大笔财富,衣食无忧,日后仍将努力工作。
因为,他们仍然要通过工作,来获得持续的心流体验。单靠金钱,无法保证幸福感。
这不仅仅是因为战争带来的伤痛。
更是因为,战争夺走了人们的工作,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人们灰心丧气、缺乏心流体验,才会被欲望操控。
这也是为什么,20世纪中期,精神医生和社会学者纷纷发出警告,认为:休闲时间过多,会酿成社会灾难。
糟糕的是,这种快感,会令人上瘾、继而变成一种习惯,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循环:
o习惯性拿起手机刷朋友圈,即使觉得无聊也停不下来;
o下定决心要出门或者运动,会因为很小的阻碍就放弃计划;
o难以专注完整地看完一本书,或者做完一件事……
首先,长期内耗的工作,不做。
米哈里在《发现心流》中,指出拥有“心流”的一个关键条件,即:你做事的动机,和你的本心,要一致。
说白了,就是:不纠结。
若一份工作是你感兴趣的,你的工作动机很单纯,态度自然端正,做事没有怨气。工作时,你就很容易产生心流。 但一份工作,你做起来抓心挠肝,纯属为了工资而熬下去,你就会纠结。
你不仅要压抑经常性的厌倦情绪,还要不停地安慰自己:这样做很值! 人就是这样被消耗的:越纠结,越难产生心流,越累。 因为当你的欲望、动机和情绪不一致,甚至互相排斥时,哪怕坐着不动,你也会累到不行。 所以,我鼓励你做喜欢、适合的工作,是想让你跳出这种纠结的状态,找到“心流”体验。 其次,去做有一点难度的工作。
米哈里在书中,指出能拥有心流的另一个关键条件:
只有一件事的挑战,与个人技能匹配,且都高到一定程度时,心流才会产生。
最后,如果你想要在闲暇时间也获得“不觉累”的心流体验,只需要做到一点:
适当把“被动式休闲”转变为“主动式休闲”。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越优秀的人越会玩。
这里的“会玩”说的其实就是主动式休闲。
本质上,放松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松懈。
但是,如果不费脑的活动,成为了填补闲暇时间的唯一方式,那一定会影响到生活品质,让我们变得更情感淡漠。
《发现心流》中报告显示:
美国青少年的心流体验,只有大约12%发生在看电视,44%是发生在进行爱好的活动,44%在运动和游戏中
并且,把休闲时间利用好,不需要你有特别高雅的爱好。
一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就非常能带来心流体验。
比如:收集。 作者米哈里就非常热爱收集电子书,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听上去不可思议。
但你回想自己童年时,疯狂地收集各种贴画,为了一张卡片,去买一包干脆面,就不觉得奇怪了。
你把一张张小卡片按顺序铺在桌子上,那种快乐,就是心流体验。
可见,心流体验、缓解疲惫并不需要消耗大量的钱。
当你发现,用读一本书或学做一道菜,去代替无限制的刷手机或躺尸,能给你带来“不觉累”的心流体验时,你会想要重复这个过程。 因为,走进心流,更像是在打破“闲暇=不累”这一种固有记忆。
就像米哈里所言
唯有继心流而来的快乐,是自己塑造所得,对个人意识的拓展与成长才有助益。
而当你掌握了这项能力,工作会变得和休闲一样有趣,休闲会成为真正的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