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写一封“绝交信”,还是做一块“夹心饼干”?(3期学员陈茗——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4-05-30 18:34:08)
标签:
情感 |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写了一本在心理学界很有名的书《非暴力沟通》,在首页他引用一首诗《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语言交流的目的是什么。
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语言沟通不是窗户,而是树起一面墙。书中说,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我理解的暴力沟通是指,我们在交流中控制、评判、指责、打压、强制或要求对方,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甚至是90%以上,我们都是这样的沟通方式。在东西湖区妇联从事婚姻家事调解工作中,几乎每一个发生重大冲突的家庭,在调解现场一开口就是这样的语气和模式,我们做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帮助双方把暴力沟通的语言,转译为非暴力沟通的语言。没有一个人喜欢听别人批评、指责自己,暴力沟通的语言的问题就在于,只会让对方只升起对抗、逃离、压抑、隔离的情绪,而将真正要交流的内容忽略了,或者内容成了这些情绪的工具,把力气花在是非对错上,语言就没有起到真正沟通的目的。所以说我们日常的沟通只有沟,没有通。
非暴力沟通强调四点,第一是观察。观察就是说事实,说如是。比如“你总是爱迟到“,这不是观察,这是一个总结式的评论,而说“你有三次都晚了”这是观察,所以我们平时交流中都是直接说的结论,而把前面的观察部分进行了内在的加工,但要知道,这些加工是带有自己个人的情感倾向和认知加工的,同样的事实并不一定会得出同样的结论,而直接给出一个结论或评价,会让对方感到被评判,而并不知道你所说的事实是什么。所以非暴力沟通首先强调,要说你观察到的内容,要说事实,要说细节。
第二是要表达感受。和前面我们直接把观察的内容进行了内在加工而直接给出评论一样,我们也常常把感受在内在运作,而直接给出了想法。感受不是想法,感受是我们对一个事情的情感、情绪,比如“这让我感到难过”,“我好悲伤”,而想法是觉得你不重视我,我们常常会说“我觉得”,觉得并不是感受,而是想法。
第三是表达需要。我们的情绪也好,感受也好,产生的根源是我们内在的需要或价值观,比如我因为你总是迟到而难过,是因为我渴望得到你的尊重,尊重就是一种需要,或者我觉得人应该守时,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我们的需要隐去,因为表达需要其实需要坦露真实,表达脆弱,这是我们不习惯的,我们习惯的是武装自己,展现强大,而对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常常也缺少整理,并不是很清楚。
第四是提出请求。提出请求就是说出你具体想对方怎么做,做些什么,越具体越好,越明确越好,而概括的笼统的要求,会让对方不知道怎么做好。也不要说“不希望你怎样”,而要正面的表述。同时,提出请求不是命令,命令是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通过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看到,非暴力沟通其实就是把话说完整,把内在加工的部分尽量整体全面的表达出来,同时注意从正面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我们认为有情商的人,会沟通的人,其实就是遵循了这样的表达方式。我们会看到有的人说话像丢刀子,半天不说话,一丢出来就是一把刀,因为他们会在内在把一些内容都进行了加工,只把最后的结论一般还都是伤人的片面的结论拿出来;而有的人说话就很完整,很丰满,比较如是,讲的多是一些事实一些细节,一些想法一些感受,内容也比较具体明确,说话也是从自己开始,这样沟通起来对方就不容易有情绪,就容易理解,容易达成合作和一致,这样的人就是天生的沟通大师。
如果你试着用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你就会体会到和我们日常说话方式有很大不同。最大的不同还不是把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确,更详实,而是把内在加工的部分特别是我们的情绪感受、需要渴望等一般不习惯表达出来的部分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对我们自己更重要。因为说出来首先得想清楚,我们首先得有空间,不是条件反射式的表达,而是整理后的表达——得给自己的情绪命名然后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和情绪的一个分离过程,我们就是在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的表达;表达需要和渴望,需要我们的勇敢,也需要我们的独立性,敢于示弱,这样的表达会让我们不断加强自己的力量和勇气,变得越来越勇敢和真实。
而我们武汉雅心有比非暴力沟通更“高级”的表达方式,说它高级是因为非暴力沟通还是站在独立性的自我这个层面来表达的,能表达出来是因为个人的界限感和自尊感都比较OK,而我们武汉雅心的“夹心饼干表达法”是站在彼此的深度连接层面的,是通过人的一体化的体验,懂得对方就是我,我就是对方,而我们如此在意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们是在心意情爱里的,不是在爱自己,就是爱着对方。
夹心饼干表达法分为五层,第一层,我听到的,看到的,触摸到的,感觉到的事实,第二层我的分析、判断、想法、结论,第三层是我的感受、情绪,第四层我的希望、期待、需求,第五层是我的心我的爱,我的情我的意。非暴力沟通和夹心饼干表达法的差别就在于最后一层,心与爱,整个表达的过程都是要带着心带着爱表达的,就是是在关系里在表达,表达的是对关系的在意。
前面四层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差的就是第五层,而第五层其实是关系里,特别是亲密关系里最核心的部分,亚新老师说沟通要“有内容,也要有关系”,而对对方的爱,表达对对方的心意情爱,是对方最渴望听到的,也是我们这里如此表达的最底层的内核。夹心饼干,必须有点甜!所以第五层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在职场、在其他的一些场合,用“非暴力沟通”即可,而在亲密关系里,那就一定要拿出“夹心饼干”,夹心饼干不仅仅是把事说完整,说清楚,而是要为我们的关系添砖加瓦,疏通加油。
都说东方人是不擅长表达爱的,我们虽然无法像西方人那样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但在夹心饼干表达里,我们却需要把这句“我爱你”化成底肥,去运作出上面具体内容的沟通。因为这个人就是如此让我们心绪难平,如此让我们牵肠挂肚,我们在这段关系里有如此深的彼此交融。
回到这位嘉宾这里,她在一个小时的节目里跟亚新老师倾述她与一位交往了三十年的好友之间的矛盾。可以听出来,她和好友的矛盾也并非是一时一事,而是很多事情里很长时间里慢慢积累的,但也能听出她对好友的在意,她和好友之间的情感之深。在感到最痛苦最无法理解好友的行为时,她一怒之下给好友写了一封“绝交信”,但好在好友并没有因此就真的与她绝交,而是很诚恳的找她找她老公解释,由此可见,她们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是相当亲密和深厚的。
正如这位嘉宾所说,如果好友接到绝交信就真的不跟她来往,她可能会更痛苦,感到被抛弃;而当好友提出想见面聊一聊,她也感到现在无法和她见面。为什么这个时候她没有给好友写一封夹心饼干,而是写了一封绝交信呢,和她内在没有面对和整理自己是有关的。
重要的人际关系之所以重要,其实是因为在这段关系里我们投射了更多自己的部分,关系如果是一面镜子,亲密关系的镜子会更生动深刻的照出我们的样子。能给出夹心饼干,需要我们从外在的事情和关系的不舒服里回到自己,并且整理自己,觉察自己,然后才可能有正面的带着心和爱的夹心饼干表达给到对方。
就像这位嘉宾在节目的后半程通过内在的空椅子技术,在亚新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内在的整理和倾诉,她的情绪和不解通过内在和这位好友的对话舒展开了,也能看到她和好友内在个性的相似性,通过这样的舒展和整理,她就更能理解好友的行为,而这种理解不是头脑层面的观念上的理解,而是深层次的“人的一体化”的理解——她就是好友,而好友也是另一个她,让她们彼此不舒服的点其实是一样的,就是关于谁更优秀一点,谁的地位更高一点。
相信通过这次节目,这位嘉宾可以提笔再给好友写一封夹心饼干了!通过这样的表达,不仅是她们的多年闺蜜情可以得到深入和升华,而是随着这封夹心饼干的表达,她能走出内在进退维谷的状况,对自己对好友都有更深的理解和看见。我们看似为关系里的对方所说所做的,其实归根到底是为自己所说所做的,更重要的是,这封夹心饼干表达会带这位听友走出对失去关系的恐惧,而扎根在很爱对方很在意对方的真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