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心语20231218:每个卷入父母问题中的孩子,他们活得怎样?
(2024-03-05 18:01:46)| 分类: 雅心心语 |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很高兴接到上节目的通知,对于这次节目好像已经期待了很久很久了。
记得2019年学习的那段时间,一直坚持每周来上课,直到后来疫情的的爆发才中断了。过去的这三年,其实每次来上课都挺不容易的,要协调很多事情,把时间排开,但最后可能还是会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成行,只好在线上保持和老师同学的连接。
加入团队一年的时间里,自己的生活、家庭、工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重新建立了三观,知道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这几年,虽然大环境不怎么好,但自己的生活可以说是风平浪静,稳中求进。
今年春节以后,社会全面恢复了常态,随着我上课的频次的提高,我似乎已不满足于如何解决事情的阶段,来到了探索内在的阶段。所以今年2月份决定报名的时候,去做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
我在想是不是因为我的潜意识里面有很多东西是不愿意面对的。
如果用一杆标尺去衡量我的生活,确实已经把日子过好了,也可以知足了。我努力工作,服务好公司的发展方向。我努力生活,满足家庭对我的需求,做好家庭的后盾。
可是当我把这一切都做好了,我发现我其实并不能够幸福,原来我只是一直在灰暗的生命底色上拼命着色,好让自己的人生看起来不那么黯淡。
但我越是努力,越想证明自己是可以高光的,是精彩的,似乎就越是默认了自己的底色有多悲凉和暗淡。
就像群姐说的,我终于还是从春风十里走到了秋风萧瑟。
我的童年保留在我记忆中的事情很少,那些温暖的片段更是寥寥无几,有时我甚至会怀疑自己被爱的当下是否真的存在。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真的被爱过的人,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值得身边的人来爱我。
我很怀疑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方向,它究竟能不能点亮我的人生,还是我注定就要带着这样悲凉的底色过一生呢?
索引条目:
1、家庭夫妻二人的关系总是会深刻影响亲子关系,无论正面还是负面,所以要夫妻二人请一定抱持敬畏之心对待夫妻关系。
2、夫妻关系无法面对的功课,很容易被孩子继承下来,变成孩子的功课,就像圆满的部分一样,都会流水般流向孩子。
3、母亲(父亲)无法去独自面对父亲,而将纯粹二人之间有关的问题“转交给”孩子去完成,孩子就会被卷入父女关系,而无法脱身。
4、被动或者主动卷入本属于父母夫妻关系中的孩子,充当夫妻关系中某个人的“延伸工具”,孩子自然而然的发展被打断,角色功能被干扰,孩子无法做纯粹的自己,由此孩子都会被深深伤害。
5、或多或少充当去支持父母某一方角色的孩子,其实都是在补位—父母一方坍塌或者失位的部分。
6、被卷入父母混乱关系中的孩子迟早要碰到三个问题:要如何摆脱纠缠中回位;归位后如何和父母重建新鲜的关系;该如何陪伴归位后那个受伤的自己;归位后内在、外在新鲜的生活和关系如何重塑。
7、每个人面对和转化自己,关系就会清爽很多。
8、真实坦诚面对自己和他人,是非常了不起的生命状态。
9、当父母能彼此面对自己,彼此纠缠的事情就能无关孩子,孩子就能做TA自己。
10、在红尘生命及其相对应的精神实体层面,回到曾经的痛苦出现的场景或事件,在清明慈悲的心灵空间去舒展,澄清,表达,面对和转化,同时最关键是生命本源自己去陪伴红尘生命及其相对应的精神实体(包括内在受伤小孩),才是真正最深层次的面对和转化。
11、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遵循先易后难,逐步深入,抵达核心功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都有脱下华服和每个不同层级的自己赤裸相见。
12、孩子是最爱父母的人,哪怕牺牲自己会毫不犹豫去爱,这是孩子很愿意去做的事情。
13、婚姻很难,父母内在也有伤痕累累的小孩,在成人的世界里常常苦不堪言,一旦婚姻里有了孩子,成人父母更是难上加难。
14、夫妻关系中牺牲孩子的四种方式:不管孩子是主动还是被动---持久性当父母其中一方的传声筒;持续性当父母情绪的承接者;习惯性当父母问题的解决者;长时间当父母关系中评判是非对错的法官。
15、父母一方很弱的时候,孩子往往会站出来。
16、很多家庭出现麻烦,就是因为界限不清,夫妻关系纠缠在一起,如果其中一方分化水平不高,会将焦虑转移到孩子那里,然后动用孩子去解决自己在夫妻关系中的高焦虑状态,借此缓和自己的焦虑,而孩子也就“顺理成章”扯进父母的关系冲突中。
17、在低分化的家庭中,如果父母关系很糟糕,受影响最大的是与父母关系最亲密的那个孩子。
18、夫妻关系是本属于夫妻二人的关系,当夫妻关系发生问题时,往往需要第三个人介入来缓和两个人带来的焦虑,父母或者孩子常常就是那个第三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