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231031:离世一年的爸爸今天我才慢慢真正懂您

(2024-03-04 18:38:41)
分类: 雅心心语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老师:

下午好!

我这次上节目还是想谈谈和爸爸的关系。

去年11份爸爸过世以后,我在心里一直都没有跟爸爸告别,也没有与爸爸去做深入的连接,好像一直都是在逃,在逃避什么我也不知道。

直到最近有一次我听《今晚我和你》节目,听到里面有一句大概是说,爸爸妈妈,你们看,我的表现如何?我心里就被莫名戳动了,眼泪夺眶而出。

原来这个问题也是我想问爸爸妈妈的,特别是爸爸。

虽然我一直觉得弟弟对爸爸不好,其实冷静下来,我对爸爸也不好,除了对爸爸关心很少,连接很少,我还总是辜负他的期望,让他一次次的失望。

读高中的时候,差几分,他花钱帮我买进去。

高考的时候,没考好,只够上一个大专,我想复读,他二话不说又帮我报了名,结果我还是没考好,这时候妈妈不同意我去上大专,爸爸又顶着压力让我上了大专。

后来找工作,爸爸有托关系把我弄到一个熟人的公司里去,结果我没干完两年因为不喜欢,就很任性地辞职了,然后没有过多久就和男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结婚,爸爸看不中老公,但我们婚后有需要帮忙的,他都会尽力帮忙。

每次想到爸爸对我这么好,我却没有能力回报,总是让他失望,我就很羞愧,以至于很多时候妈妈弟弟要求我做什么时,我除了忍让顺从,真的无力辩解。

同时还有一个方面,爸爸越对我好,我就越觉得不能辜负他,就总想满足他的期待,讨好他,顺从他,渐渐地我就好像把自己丢了,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了,要怎么做了,最后就会以搞砸收尾,让对方对我不要抱很高的期望,但内在又是渴望对方关注我关心我的。在职场中在面对权威人物时都有这种模式出现,就是既想要又不敢要,害怕自己不行而辜负了对方。

回到前面的问题,爸爸,我的表现如何?这是我一直不敢去触碰的问题,这些年我一直在让爸爸失望,爸爸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心里也不好受吧。我太害怕听到爸爸说,你就是不行啊。你就是很失败呀!从最在乎我对我最好的人嘴里亲口说出这些话,我觉得我承受不了。我想这就是我一直在逃的原因吧,不想去面对那个不好的无能的自己。


索引条目:


1亲人离世会有长短各异的适应期和接受期,在此过程里亲人都有身体不适,睡眠障碍,精神萎顿,生活停滞不前等各种状况出现,这恰好是感情深厚生命深度牵连的呈现。

2别慌着跟离世的亲人告别,别着急借助告别去处理丧失之痛,欲速则不达,因为很多人对逝者的祭奠、面对、连接和转化才刚刚开始。

3不允许自己完整、深入、饱满的经历哀伤和痛苦的全过程,告别也只是头脑的一个思维闭环,内在却一直会纠缠牵连,甚至是一辈子。

4过早过快去结束痛苦,干预痛苦的自然流动和消失的过程,反而是弄巧成拙---我们完全把痛苦当敌人,而且我们太不擅长和痛苦相处。

5我们很多子女和父母内在和外在之间的流动连接普遍不够完整和持续,把爱放在心里,然后行动上去做,是最常见的方式。

6父爱往往是沉默不说,直接的做,内在炽热,给出纯粹,这就需要子女有非常好的感受父亲这个生命和父爱的能力。

7真正的爱不是让人产生压力,爱就是爱,从不拖泥带水和带条件,爱在关系中的本质是滋养和支持。

8内疚和羞愧等情绪,本质上是没有面对和转化后的结果,它一定会妨碍爱的流动。

9岁月静好而非飞黄腾达光宗耀祖,是父母对孩子最朴素最本真的祝福。

10想要活出更好的自己去回报父母,是按照别人或者自以为的期待去活,本质是交易,不是爱的流动!

11父母之爱归根结底是孩子过好自己就阿弥陀佛,如果孩子能更好,那是老天的恩宠和孩子自身的努力。

12妈妈给足乳汁之爱,生活之爱,爸爸给足精神之爱和成长之爱,对于子女就已经是洪福齐天了。

13不附加条件,直接、纯粹、厚重、不保留的给,生活,精神、心灵、灵魂之爱都能给出去的人,是最懂爱的人,也是最了不起的生命,因为借助那样的爱,TA生命本身就已经成了爱本身,而非其他。

14我们要么擅长沉溺在丧失之痛无法自拔,要么假装坚强云淡风轻,却暗自用一生去咀嚼丧失之苦,我们总是不太能如是接受所有的悲与欢,也就无法如是经历和穿越所有的得与失。

15跟逝去者告别的前提和基础,反而是内在和逝去者更深的连接和更整体的敞开后,接受丧失和放下痛苦就能顺利到达。

16当诸如父母离世等重大丧失来临,我们从身体到心理到心灵都会经历被抽空的痛苦体验,内在会出现怎么都填不满的黑洞,这些过程恰好是逝去的生命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和分量之重的如是呈现,任何的坚强和云淡风轻不过是合理化的防御,内在要经历的,即使再巧妙的掩盖,也都会在生活工作和亲密关系中露出马脚。

17带着痛去经历丧失,迎接中大丧失所带来的所有外在事件和内在地震的发生,废墟上的重建才会真正出现。

18老老实实看到承认和拥有逝去者对自己的爱和付出,反而是真正有价值的祭奠。

19将逝去者的爱传承下去,去爱自己和身边人,如同逝去者那样去爱,就是最好的放下和告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