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心语20231031:父母到老都不改对哥哥的偏爱,我该如何是好
(2024-01-20 19:48:49)分类: 雅心心语 |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我的妈妈在十二年前因为癌症去世了,我也花了很多的时间去陪伴我的妈妈!在妈妈临走之前,我也看到了妈妈真的这辈子其实挺不容易的,很心疼她。
今年上半年我的父亲又一直在住院,我也为爸爸的病情不断地争取治疗的机会,以及对爸爸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但是我看到我们家里备受宠爱和关注的哥哥,却并没有太多的担当。我是个做女儿的,也是做妹妹的。搞得我就像是老大似的!并且我的爸爸还和我说哥哥很孝顺,他是没办法,因为嫂子等各方面原因。我气就不打一处来。
我感受到我的爸爸觉得我做这些就是应该的,他也理所当然的接受!他现在的求生欲望很强,也不顾儿女的承受能力和各方面的压力,而更多的是在向我索取!尽管我现在也隔三差五的去康养院,但是我内心其实已经开始抵触!总觉得要去,但其实去之前内心又要做很多的挣扎!
有时候我就想,为什么父母总在为哥哥着想,而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我曾经以为爸爸对我很疼爱,现在我看到的一个真相就是其实她和妈妈一样,也是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的!
索引条目:
2、妈妈嫌弃女儿,喜欢哥哥,这份表面嚣张的偏爱,对于哥哥和妹妹,都会带来家庭系统内部的震荡和一系列问题,比如平等,爱,尊重,理解和支持的问题。
3、被轻视被忽视的女儿常常更优秀,因为不会被强势的爱漫灌,也不会被失衡的母爱或父爱控制,反而有空间去自由生长,被重视反而不好,因为那种爱其实就是控制,控制下的生命非常难以按照自己的生命意志去生长。
4、妈妈要么忽视女儿,要么关注的时候,就常常否定女儿容貌、品行、个性等,造成女儿内在的不自信,正面直接爱的关注和连接很多父母都不会。
5、抵触妈妈长大的女儿,最大的成功就是慢慢也会长成妈妈的样子,然后延续妈妈否定的模式来习惯性否定自己的女儿——这个内在忠实父母的模式很顽固,无论外在有多抵触父母,总会有一部分和父母保持一致。
6、爸爸温和的爱和连接,无法弥补或者替代孩子被妈妈忽视轻视和否定,尘归尘土归土,内在精神世界从来都是如此“泾渭分明”。
7、被轻视的孩子,常常从父母和被偏爱的孩子的所有互动中得到提示,自己要怎样过和活,才能更符合父母的需要和期待,就此自己也更优秀,反而这个轻视的孩子就会长成父母期待的样子,而被偏爱的反而会活出父母期待的反面。
8、爸爸觉得女儿什么都好,滋养到女儿,这对于很多女儿是一生的光亮和温暖,最终也是女儿懂得爱自己的依凭。
9、即使爸爸给予孩子饱满又无条件的爱,母爱的匮乏依然会在孩子那里呈现它的巨大影响,长大的孩子在自己的亲子关系里也会用匮乏的方式复制和延续自己和母亲的关系
10、对妈妈的不满,走不近母亲,最核心的表达依然是在苛求妈妈直接的爱,认可,温暖和支持。
11、强势的女儿,借由对抗,活成了强势的母亲,借此去感受强势母亲背后隐藏没有去直接给出的爱,这是惩罚,又是慈悲的救赎—让自己成为母亲,去深刻懂得母亲!
12、亲子关系的互动方式是扑面而来的挑剔、否定和忽视,常常让幼小的孩子感觉不到父母内在满满的爱,孩子直接感受到的是挑剔否定和指责这些不爱的言行。
13、所谓刀子嘴豆腐心,孩子有多少可以穿越刀子阵,安然无恙去触摸豆腐般柔嫩的心?!这对于孩子太难了。
14、在经济房产道理上的争论是非,最本质依然是家庭早期父母对于多子女失衡的爱,孩子那里争宠争爱夺爱,皆因孩子早期父母对于子女爱有偏斜,出来混迟早要还,爱是遵循平衡原则的。
15、父母看到自己,并能按照自己的需要期待来爱自己一辈子,这种幸运总是少数,绝大部分父母的爱,都是掺了沙子的米饭,不吃,难受,吃下去,也够你受的。
16、自己懂得自己,看到自己,而不是依赖父母(爱人)来完成此事,(如果父母能完成,他们早就一开始就会做),是最终和父母(爱人)真正和解的分水岭。
17、因父母错误的亲密关系模式,比如强势否定指责等,会在孩子那里形成内在受伤小孩,受伤小孩就会时不时出来痛苦呐喊。
18、对于父母的孝敬,一旦子女之间陷入纠缠,其实还是内在受伤小孩在争宠争爱或者逃避父母再次利用疾病和赡养来控制自己。
19、早期匮乏的爱,无法弥补,看到对方的如是真实,接受!然后自己开始爱自己,如此,方能走出受害者角色的泥潭。
20、回到自己的位置,只是单纯干净做女儿或儿子,去孝敬父母,反而是最简单最纯净的孝敬。
21、孝敬父母的时候,变得不纯粹了,触发的纠缠和对抗,都是过去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姊妹同伴关系的功课没有做,在面对晚年父母赡养和孝敬的时刻,就都再次会呈现出来,这提醒我们生命真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和追逐外在的成功,内在的面对转化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