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闭症”之后,这位单亲妈妈的做法惊艳所有人(潘幸知)

(2023-12-14 16:37:27)
分类: 亲子关系


01

前几天,有一位读者在幸知的文章后留言:

这条留言却让幸知的编辑和咨询师们“有一种近乎窒息的沉重”,想要安慰或鼓励她,却又觉得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我也是一位母亲,同样知道养育的辛苦。我更理解,一个母亲的心愿,莫过于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但是非常不幸,这个孩子被确诊为阿斯伯格综合征

什么是阿斯伯格综合征?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非常陌生的名词。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曾经采访过几组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儿童的家庭,因而对阿斯伯格综合征也有一些了解。借此机会,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知识普及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在幼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

阿斯伯格综合征(AS)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或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具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

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广泛性发育障碍,与孤独症的区别在于此病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

自闭症的孩子,无法跟外界有情感交流,会有刻板动作,严重的还会自残。任你眼泪成海,他只活在他的世界里,我们也称之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还有一个残酷的事实:这种病不是像感冒吃药,长瘤子做手术,可以断根。从受孕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终身无法痊愈。病因至今不明。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当得知孩子患有此病,内心一定是充满绝望,觉得难以置信。恨不得质问上苍: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对我这么残忍?!

尤其是这位母亲,好不容易用5年时间,凭自己的努力打开了离婚后的一片新天地。以为就要“熬出头”,却又被命运之手粗暴地按到了潭底。

这种窒息感,真的感同身受

02

缓一缓,慢慢地呼吸,舒一口气。我想停下来,讲两个家庭的故事,是我当年采访自闭症家庭遇到的事。

其中一个家庭,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她们如今已经12岁,非常漂亮、可爱。但是很不幸,两个孩子在半岁时,被发现患有自闭症。

当时,孩子的父母觉得天都塌了。仿佛前一秒还在接受着众人的羡慕和祝福,后一秒却如坠深渊。

看着两个孩子每天哭闹,丝毫不为大人的安抚所动,她们的妈妈尤其无法接受,她一直自责,无法原谅自己。她有着体面工作,但自从孩子生病后,除了家人,她几乎隐瞒了所有人。因为她不允许自己有这样糟糕的生活,有两个自闭症的女儿。

回忆过往,她坦诚,那段时间陷入了重度抑郁,一度崩溃,差点自杀

我很难忘记一个场景,当我走进这对双胞胎的家,采访家长的时候,妹妹突然情绪急躁,并发出尖利的哭叫,然后开始啪啪啪打自己的脸,我当时惊呆了。

她的父亲赶紧走上前,把女儿紧紧搂在怀里。孩子却一巴掌打在父亲脸上,继续哭叫。这位父亲就任女儿把拳头打在自己身上,一直等孩子情绪渐渐平复。

看到我表露出来的惊讶和同情,他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淡淡地说:“都习惯了,这十几年就是这么过来的。我就怕她们现在都到了青春期,会有更极端的行为,这点是我最担忧的。” 

另一个家庭,父亲是著名儿童医院的主任医师,年轻有为。母亲是护士,温柔贤惠。他们都是非常健康的人,而他们的孩子,是孤独症患者。

那位父亲,正值而立之年,头发却已花白。采访中,他平静地说:“我从事的一直是救助孩子的事业,但是我却救不了自己的孩子,我不怕我老去,我只怕我先老去,我的孩子该怎么办?”

孩子患病,同样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道艰难的关隘。但是现在,他们都已经跨过了曾经他们认为最难、永远无法逾越的那道坎。

没有什么的窍门,他们都做了一个功课:接纳。接纳现实给你带来的,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你安稳了,孩子就安稳。”

那位双胞胎妈妈,后来终于摆脱了“面子”的困扰,能够坦然和外人交谈孩子的病情,获得更多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信息。

现在,这对双胞胎姐妹被送到正规的康复学校进行训练,她们的父母一方面腾出时间努力工作,同时也预留出专属于孩子们的时间。这样每次见到孩子,都是喜悦的陪伴。那位医生父亲说,哪怕日子再难,我们努力去做好该做的事,其他交给老天吧!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目前,这两个家庭的孩子在专业老师的陪伴下,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03

所以,我想对这位正在经受考验的母亲说,放掉难的角色,轻松陪伴孩子。这条路上, 你并不孤单,很多人已经走在了前面。笃定地接受,不惧前路艰难。

我想对这位母亲说,针对当下的处境,除了接纳现实之外,还有几个建议给你:

学会开口求助,学会分解压力。

你能来幸知平台留言,寻求帮助,就是一种勇气。另外,建议你把孩子目前的情况告知你前夫,因为他也是你的资源。他是孩子的父亲,有责任跟你一起来承担孩子的费用,尽父亲之责,给对方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机会。

尽管在你心里,对他不想提及,对他颇多不屑。但在此境况下,无关面子,也无关骄傲。他如果拒绝承担,那是他自己的事,但是,你应该有的表达,是需要你去做的事。

孩子是否真的需要你辞职陪读?需要慎重斟酌,科学评估。

据我了解,一般社会上会有专门的康复机构,专业的老师对孩子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和学习。你可以留意一下这样的机构,把孩子放心交给老师,而且在这里,你会遇到有同样境遇的父母,多跟他们交流,他们也会给予你更多前行的力量。

心态上先从太艰难中解放出来,把担心化为行动。

找一份更适合自己目前状况的工作,增强你安全感的砝码。该陪孩子的时候就好好陪,尽情享受当下陪伴的快乐。降低期待,每一天都迈出一小步,等有一天,回望来路,你会看到一个坚韧而强大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