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被及时疗愈的创伤,会跟随你的一生
(2023-10-23 10:54:40)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
你是否觉得自己不够好,值得感很低?你是否很难感受到与爱人或亲人之间心与心的连接?你是否经常感到困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你是否经常处于情感隔离,有种木木的状态?
巴塞尔·范德考克博士曾说:在经历过创伤之后,真正可怕的是内在的侵害者,有时甚至会超过外在造成创伤的那个人。因为战场已经从外在冲突转化成内在冲突。
也许这些都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你仍活在童年受惊吓和羞耻感的创伤模式中。
1
童年受到太多惊吓,长大后身心是分离的
小时候受到太多惊吓,没有被及时疗愈的人,长大后身心几乎是分离的。
惊吓会让我们处于冻僵的状态,我们想有正常的表现,但惊吓的力量过于强大却做不到,除了呆在那里,没有任何办法。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们的精神敏感且脆弱,我们会接受这个世界给我们的所有讯号,无论是母亲紧张的情绪,或许是父亲的压抑和暴怒,或是他们之间无止境的争吵与怒吼。
当我们长大以后,我们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绪,去当一个“成熟的大人”,但也许你会莫名的痛苦,莫名的悲伤,莫名的流眼泪。
这都是因为你的心并没有忘记过童年的创伤,童年发生过的创伤会一直留在你的心上,并给你带来深深的羞耻感。
在我们学着应付生活时,敏感度也会被慢慢掩盖。我们失去了敏感,也就失去了和我们中心的链接,自然会有很多问题。
惊吓对我们的心灵打击至深,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生理机能,让我们感到空虚,活得很无助,不敢表达、不自信,人际关系也很烂,没有界限,没有自我。
2
受惊吓和羞耻感,都是可以疗愈的
我们要认识到,无论是惊吓还是羞耻感,都是可以疗愈的,并不是因为我们身上有缺陷,更不是我们的错。
它们是过去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具体而又真实的创伤引发的。
如果我们不去感受这些惊吓和羞耻感的来源、也不去感受它们在生活中对我们的影响的话,我们就会去反复地创造生活当中的诸多痛苦。
作为一个人,每一个人都会有羞耻感。
当一个人羞愧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己的界限,在这个失去界限的羞愧状态,任何人都可以对你做任何事,你没有那种“这个不可以”的概念了。
羞耻感是不易被我们察觉的,它像是一种不可见的力量阻碍着我们去做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
但是羞耻感和需求二者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开始对需求深入地进行工作。
当我们开始认可我们的需求,并表达需求时,我们就已经在疗愈自己的羞耻感了。
重要的是我们要肯定这些经验的价值,我们可以畏惧它,也可以利用它。
因此不要逃避或推开任何一种情绪,而是要接纳、面对它们。
真的很神奇,之后这种不得不的感觉几乎没有了。
因此,看到、接受、感受,是一条疗愈之路。
3
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也没有无伤痛的个人
每个人都有来自原生家庭的伤痛比如:羞耻感、受惊吓、被遗弃、被忽视、不够好、不重要、不值得被爱、失败、匮乏感…
如果这些伤痛不在我们这里停止,将被代代相传。
代际传承强迫重复了那些最伤心的关系模式,这辈子都在无意识重复体验那些苦涩的创伤。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也没有无伤痛的个人。
伤痛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疗愈和转化,却不值得一代代人都重复相同的受苦、相似的命运。
父母当年并没有像我们现在拥有的这么多的资源,也许他们已经无意识地把许多受伤的模式传给了你,拒绝和否认并不能改变什么。
摆脱的唯一途径是深入、面对它,处理它,然后才能放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