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请救救你的孩子(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03-27 14:18:42)
一、 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这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坏的时代,但一定是最难的时代。
第一难,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随着妇女解放已经演变成了家里家外女人都是一把手,男人越来越“鸵鸟化”,女人越来越“汉子化”,大有乾坤颠倒之势,电视剧《都挺好》中“强势的母亲+隐形的父亲”是众多中国家庭的常态,孩子成长的家庭能量场空前恶劣。
在传统家庭里,父亲负责教的功能,“教”,指的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边界在哪里;母亲负责养的功能,“养”,指的是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给孩子足够的爱、自由与宽容。所以传统中国家庭一般都是严父慈母的平衡组合,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界限感十足的“大义灭亲”型的——你若不好好做人,就不是我的孩子;而母亲则是接纳和保护的“护犊子”型——不管你做了什么,你都是我最爱的孩子!
但是现代中国家庭里这种平衡被打破了,母亲越来越父性化,甚至比父亲更严苛、教条、刻板、僵硬,父亲则被边缘化,消失遁形,或者慈父化,以平衡家庭能量。父性和母性的失调导致在亲子关系中普遍的“教有余而养不足”,比起传统母亲的“柔有余懂不足”其实是退步的,孩子的生存环境是更加恶劣和糟糕的。
第二难,孩子的内在冲突和亲子间信念系统的冲撞都更加剧烈。“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家庭道德伦理纲常根深蒂固,价值信念系统单一,我们不去臧否其好坏,至少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带来的好处就是内外一致,彼此一致,反而不容易产生严重心理问题和剧烈关系冲突。但是“五四”之后,西风东渐,文化思想运动风起云涌,社会变革不断,现在三代或者四代同堂的中国家庭,每一代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所秉持的信念系观都不相同,三观不一致的问题哪怕在同代人的夫妻间都格外尖锐和突出,更何况在代际间?“代沟”这个词已不再热门,因为“沟”已经不足以形容代际间乃至人际间的观念差别之大、冲突之烈、隔阂之深了。网络时代,技术和观念更新可说是日新月异,父母和孩子的世界的差异和距离是前所未有的,孩子的耳边有众多相互矛盾的声音,却难得有一双聆听和懂得的耳朵。
第三难,现实社会环境危机四伏、
第四难,生活方式和家庭格局的改变,导致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封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它支持系统的力量被严重削弱,父母和孩子的压力都前所未有。传统的多子女大家庭被独生子女核心家庭代替,传统的父权为中心的家庭模式被一家老小都围着孩子转的模式所代替,传统的大院和单位被小区和单元住宅所代替,放养型为主的养育方式被精养型为主的养育方式所代替,于是投胎越来越成为技术活,父母在孩子生命中的占比越重,父母的生命质量和陪伴质量对孩子的影响力就越大。
第五难,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加上信息化时代,孩子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多多,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育都大大提前,很多孩子小学就已经进入俗称的青春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就是内在冲突大,易冲动,容易产生极端想法,做出极端行为。
总之,在这个急剧变化和无比焦虑的时代,为人父母面临着空前的考验和巨大的危机,既是资本的俎上肉,又是孩子的守护神,如何在群体性焦虑下做到风动幡动我心安然,保孩子平安,护家庭周全,守余生静好?绝对是一场责无旁贷、如履薄冰的生命保卫战。
二、身为父母,我们面临的首先是一场生命保卫战。
是的,首先是一场生命保卫战,这是我跟很多辍学孩子的父母说过的话:先让孩子活下来,而不是急着让孩子回到学校去!暂时不要谈成才成人,首先是救命!救救你的孩子!即便是还留在学校里的孩子,那些学业非常优秀、行为发展良好的孩子,也大量的空心了,越来越多的抑郁了,跳楼的、弑母的、杀同学的,亦屡见不鲜……
这绝非危言耸听,也不是我杞人忧天。提出“空心病”(心理癌症)概念的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做过一个统计:中国顶尖名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中(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的学生占比高达30.4%,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找不到生命的存在感。
前几天武汉市一所一流高中的一位退休的专业心理老师也跟我感慨,做学生教育首先要做父母教育,父母已经成为孩子学习和成长路上的最大干扰因素,如果再不行动起来,不让更多的父母觉醒,给孩子一条生路,可能我们未来的退休工资都成问题了,因为现在很多孩子十几岁其实就已经“死”了,只等着埋。
我的老师——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的创建人和带领人、也是《今晚我和你》节目的主持人亚新老师,一直以来都是那么温和淡定的一个人,在接触了越来越多的亲子个案后,也禁不住忧心如焚,振臂而呼——父母们,再不学,就来不及了!
我想,只要是能感受和关注到孩子人格发展和心理状态的人,能看到孩子的内在精神实体真相的人,一定都会感到触目惊心,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下面写满了沉重和沧桑,一个个年幼的身体内在早已是伤痕累累甚至奄奄一息。
有多少父母看得到这场迫在眼前的巨大危机?是继续鸡娃不止,毁儿不倦,直到积重难返,还是悬崖勒马,打好这场生命的保卫战,做好孩子的守护神?
如鲁迅先生说的,我们作为父母至少要向生物界一样,“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那么首先,我们要保存孩子这个生命。这是当务之急。
三、让自己和孩子成功突围,出路安在?妙法何求?要从观念育儿到规律育儿,回到规律的路上来。
很多父母都很疑惑,为什么从前家里孩子多,父母管得少,自己也顺顺利利长大了,现在只养一个孩子,却这么难?甚至指责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脆弱。却不知被我们嫌弃和看不上的老一辈虽然不懂很多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出于生命的原始本能和数千年的常识经验去爱孩子,反而更自然更本真更纯粹更符合规律,父亲是父亲的样子,母亲是母亲的样子;父母管得少,干扰也少,孩子可以从其他的支持系统(比如兄弟姐妹、亲戚、老师、伙伴)得到多方面的生命营养,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自由成长,就像亚新老师曾经跟焦虑的我说:群,你安心,孩子会自己长大!
现在的很多父母过度聚焦和关注孩子,书本育儿,观念育儿,却丧失了原始的本能之爱,放弃了朴素的经验常识,严重背离了规律法则,自以为是,闭目塞听,急功近利,重教轻养,无知无畏到了令人咂舌、胆战心惊的地步!
鲁迅先生说:现在的子,便是将来的父,也便是将来的祖。独身子女的一代,留守儿童的一代都已经开始为人父母了,他们原本在溺爱和缺爱的环境中长大,全社会共同种下的因已经在显示今日的果,人口断崖式的下降,从控制生育到鼓励生育,我们集几代人的万千宠爱、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却养育出恐婚恐育、不婚不育的一代人,还不够打脸吗?我们还不反思不成长,等着每个家庭和国家民族的将是什么?
我们为人父母者,再不回到规律的路上来,我们不仅是孩子的罪人,家庭的罪人,家族的罪人,也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这些之外,我们最对不起的还有自己。因为育人先育己,一位失败的育儿者首先是因为有一个未被完全完整养成的自己。
这些年,我们过于迷信金钱的力量和知识的力量,我们过于重视知识的教育、智力的开发和意志力的训练,却极大的忽视了对生命的陪伴、滋养和对感受力的保护。
我们对孩子教多养少,殊不知教易养难。教是直接的,生硬的,刻板的,粗暴的,速成的,急功近利的,是用钱可以购买的。养却是长期的,舒缓的,美的,是柔的,自然的,天成的,是需要符合规律和自然的节奏的,是需要过程的,是无法直接购买和速成的。
养不是方法,技术,手段,理论,观念,灌输,甚至不是行为,养是一种氛围,能量,气质,气韵,熏陶,陶冶,格局,情怀,胸襟,养需要一个场域,孩子的主要养成常与就是家庭能量场。
要养成阳光健康活泼灵动的生命,就需要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适宜的水分,这些取决于父母是怎样的人而不是父母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父亲和母亲的生命状态和父母关系状态以及互动模式加上亲子关系状态以及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模式才是关键。
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能量场,首先需要父母人格成熟、自我稳定,而且要有好的夫妻关系、好的亲子关系,而好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都取决于我们听到和看到的能力、我们聆听、懂得、接纳、尊重、包容的程度。父母要把自己养成一面平滑的镜子去映射孩子,一个良好稳定的客体去陪伴孩子,一个爱和慈悲的容器去容纳孩子。
而这真的是一个长期的自我成长自我养成的过程,需要长期的专业的知行合一的体验。
一百多年之后,依然是鲁迅先生说的: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祈祷并期待有更多的父母觉醒!这不仅是孩子之福、家庭之幸,更是关乎国家和民族之运的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