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主播亚新
主播亚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898
  • 关注人气:5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230109:父母关注“孩子何时返校”,辍学的孩子关注“我要怎么活”

(2023-03-27 14:09:37)
分类: 雅心心语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孩子15岁,是疫情那年(2020)就有点抑郁,只是当时我们不知道,这期间她爸爸还跟她发生了两次比较大的冲突(要动手的那种),让孩子很受伤。

 

从小孩子跟她爸爸处的就不是很好,她爸爸喜欢指责否定她,我跟她爸爸沟通了好几次,让他做好人,我做恶人,不要总是批评孩子,可她爸爸就是那样的性格,改不了,每次她爸爸把事情挑起来,把孩子惹生气哭了,就只能我来收场哄孩子。

 

因为孩子爸爸说话直,有时候说话虽然没恶意,但很伤人,所以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不好,有时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吵起来了,有时候感觉跟她爸爸说话不在一个频道上,以致于我都不想跟他说话和沟通了。

 

2020年十一放假期间,孩子爸爸跟孩子又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冲突,孩子将门反锁,她爸爸就去踢孩子的门,我拉都拉不动,十一收假之后孩子就断断续续的请假,期中考试之后请假就再也不愿去学校了,然后就是整天玩平板,通宵不睡,黑白颠倒,后来没办法跟她办了休学。

 

刚开始她不愿去医院看,很不配合,看到孩子情绪越来越不好,我就想尽办法把她带到医院去就诊住院,这前前后后看了将近两年,现在情绪是好了很多,今年复学,去上了一天课,第二天再也不愿意去了,说是想起以前老师上课严格要求的场景就害怕。

 

之前孩子一直没说学校的事,因为孩子在学校人缘还比较好,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她,我就没往学校这方面想,只在我和她爸爸身上找原因,今年孩子才说出来,说是初一的英语老师给她很大的压力,每天上课都提心吊胆的。

 

现在疫情学校都是上网课,她也不愿意上,因为她今年是上初三,她自己也很焦虑,没办法接受现实,嘴上说不上学不行,可行动上完会就是不想学,逃避现实,每天还是玩手机平板,深半夜才睡,吃睡觉的药也不管用,有时候明明看她很困了,她就是硬扛着不睡。

 

有时看她通宵不睡,怕她熬坏了身体,我就跟她说:实在不想学就先不学,跟她商量做下运动锻炼身体,她也不愿意,周末想带她去公园玩也不去,每天就想宅在家里,哪都不想去。

 

看她现在这个样子,想着明年要中考,我真是不知道该咋办?

 

也不知道该咋帮她走出去

 

这两年因为她看病住院的事,我都没怎么好好上班,家里经济条件也不怎么好,所以现在我和孩子的关系有时也是因为金钱关系而闹僵,我知道她心里烦时就想通过购物或充值游戏来发泄,可我真的没实力来满足她的欲望,只要不涉及钱,平时我们的关系还挺好的,也能互相开开玩笑,有时只要我不能满足她,她立马就翻脸,我真的很无语,弄得我也很焦虑!

 

 

 

 

 

索引条目:

 

 

 

 

1 父母总是关注规则,恨不能孩子的言行举止符合自己所有的规则标准,在孩子那里,又拿出了怎样的父母?

 

2 在父母那里常常是规则、规矩、标准大于孩子,那么孩子生命在父母那里算什么呢?

 

3 轻松自在有说有笑的家庭环境中,孩子跟随父母言传身教的熏陶,这是孩子习得社会化基本规则最自然最牢靠之路。

 

4 不会赞扬肯定孩子的父母,大抵是经历了被自己的父母用批评指责否定“阉割”了的孩子,所以当自己成为了父母,就只习惯了用批评指责否定去“阉割”自己的孩子了。

 

5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分歧和对抗,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引起,反而都是在平常小事互动中出来的彼此不懂得,互相听不懂,产生冲突不知如何去面对,出现误解也不知道怎么澄清的结果。

 

6 很多父母固着于“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信条,弄得连赞美肯定孩子的功能都丧失了。

 

7 很多父母深感社会的残酷,所以总是给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制造很多的困难和功课,美其名曰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这不过是父母过度焦虑和深度恐惧在孩子这里呈现出来。

 

8 不停催促孩子快一点,更快一点的父母,无一例外会收获一个磨磨蹭蹭慢吞吞的孩子,为何?因为你把焦虑丢给孩子,孩子知道那是你的,为了突出自我,常常就会用慢来凸显界限,彰显自我意志。

 

9 在培养孩子这件大事上,很多父母各自为阵,乃至理念迥异,行动相反,彼此针锋相对,都相当普遍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就此暴露出夫妻合一的能力不足,亲密程度的不够。

 

10 很多父母习惯了用讲道理摆事实爱孩子,用标准原则去连接孩子,用批评否定来鞭策孩子,殊不知,理性产生不了温暖的爱,要爱孩子,就直接去爱,不要拐弯,因为孩子更多是用心在感受父母,用爱而非理性去连接父母,理性没有粘性,产生不了爱和温暖。

 

11高标准严要求,是父母惯常的面孔,这样的面孔谁喜欢?问问自己,你会喜欢这样的自己吗?

 

12孩子喜欢活出来的那个高标准严要求的父母,孩子就会自然跟随你活出什么样子,孩子内在就会跟随,外在也会模仿。

 

13你活出来的,而不是你说出来的样子,最有力量,孩子会被你吸引而自动跟随。

 

14当父母一方和孩子对抗争执之时,另一方的父母千万不要和配偶一起同仇敌忾对付孩子,不论对错,都会在那一瞬间,击垮孩子。

 

15很多父母脾气一来,就对孩子发出来,这不是真性情,这是自己和自己的情绪无法和平共处的结果,也是对孩子的情绪霸凌。

 

16借助孩子教育问题,常常呈现出夫妻关系三观迥异,理念相冲,彼此看低,互相嫌弃的最真实的样貌,这才是家庭问题的核心,可常常被父母认为的孩子问题给完美遮盖了---借助解决孩子的问题来解决早已出现的夫妻问题,是不能完成的。

 

17很多父母对孩子发的脾气,使的性子,绝大多数是来自夫妻关系的不和谐和工作生活上面的不如意,并不是孩子有多糟糕。

 

18很多孩子休学,是内在某个地方已经无力支撑和面对自己、家庭和外界。

 

19很多父母总是盯着孩子辍学的复课返校,却不关注那个孩子内在的精神心理状态,也不知道怎么进入孩子内在陪伴孩子,这都是父母要学习和掌握的能力,因为大多数父母在这些部分常常能力不足。

 

20很多父母关注孩子何时返校,辍学的孩子却关注怎么活下去。

 

21指责批评打击讲道理为主的亲子关系,是消耗性亲子关系,而非成长型亲子关系---支持理解懂得既有原则又有弹性的亲密型关系。

 

22抽丝剥茧去看孩子那里出现的问题,往往看到的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出自家庭父母和学校社会涌向孩子的各种问题,让孩子难以招架,于是在孩子那里完整而如是呈现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