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钱越来越多快乐却越来越少(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03-27 10:48:58)
标签:

教育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一位女嘉宾打进《今晚我和你》节目的电话,跟亚新老师聊到她的烦恼——为什么钱越来越多但是快乐却越来越少?她现在和离婚不离家的前夫一起办厂,经营好的时候年入几百万,想买什么都能买,但是快乐却没有了,常常怀念在武汉打工的时候只赚千余元时的快乐;她也努力充实和提升自己,每天游泳,学习财务课程,但是依然像是缺了点什么;和前夫离了婚,但在育儿观念上差异很大,三观也不一致,前夫习惯放养,当甩手掌柜,二人关系也很紧张;自己觉得要多给孩子陪伴,但是各种压力和事情,导致力有不逮、时间不够……

 

这就是当今典型的中产困境。可能还在为温饱打拼的人会觉得这是甜蜜的烦恼,另类的显摆。

 

真不是!

 

有个著名的经济学规律,叫做“边际效应递减”, “边际”是一个数学名词,说的是新增的每一个单位。边际效应递减指的是,新增加的每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效应相比上一个单位带来的效应(满足感)是递减的。比如说,当你非常饿的时候,第一个馒头带给你的满足感假设是10;再吃第二个时,它给你带来的满足感就会比第一个馒头低,降低到8;吃第三个的时候,满足感就会继续下降,变成5;而第四个、第五个所带来的满足感会依次递减,最后降为零甚至会让你想吐。

 

还在为第一个馒头奋斗的人是无法理解已经吃到了第十个馒头的痛苦的。都说饱汉不知饿汉饥,其实饿汉也不懂饱汉苦。讲真,红尘世界,不管饱汉饿汉,只要不跳脱头脑固有模式,都一样活在匮乏、焦虑、恐惧里,没有的时候想得到,得到了又害怕失去,永无宁日。

 

职业外交家顾维钧的夫人黄蕙兰的回忆录书名叫《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集美貌、财富和权势于一身的传奇女性,在回顾她骄奢传奇的一生时,非常的坦诚,她说:在外界看来,当大使夫人,乘飞机享受优待(包括准许带狗登机,这一特权我至今怀念)似乎很有诱惑力。可是时间一长,这种诱惑力就消失了;也不无反省:我承认即便大人,要保持头脑清醒也不易。当你受人尊敬,拥有特权,又周旋于世界伟人、新闻人物和国运在握的权贵者中间,这时你就不禁头脑发热,觉得身价百倍了。

 

她作为出生即站在红尘世界金字塔塔尖的少数人,告诉我们,那些普通人羡慕不已、难以企及的金钱权势带给她的幸福感、满足感依然是有限的,也并没有对她的生命成熟和成长带来更大的助力,豪奢权贵提升的只是她的生活质量,价值连城的翡翠珠宝装点的只是她的外在气质,并不会给她的生命品质增色分毫。反而是从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财富和权势都离她而去之后,她才对人生有了更深的反思和领悟。

 

 

钱越多快乐越少,是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相——钱和快乐并不成正比,也是在促使我们反省大多数人的一个迷思和误区,真的是金钱万能,知识万能吗?我们是不是该反省一下我们根深蒂固的拜物教和拜知识教了?!赚钱和学习似乎成了我们填补匮乏和缓解焦虑的两大法宝,这位打进电话的女嘉宾也不例外。

 

 物质的匮乏经过她和前夫这些年的努力早就解决了,但是内在的匮乏感却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和提升而缓解,她也意识到了生命成长的紧迫和必要,于是开始更加自律的生活,早上游泳,晚上上财务课程,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填充自己。于是对葛优躺刷手机的前夫产生更多的分歧和不满,更加觉得三观不一致,更加的不开心不快乐。

 

殊不知,内在的匮乏感是一个填不满的黑洞,她和前夫看似一个是正能量的积极努力上进,一个是佛系的不思进取躺平,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填补黑洞的方式不同罢了,就好像同样面对恐惧和焦虑的追赶,她选择了不停奔跑,试图甩脱恐惧和焦虑,而前夫则是跑累了,选择暂时的逃避和转移,爱谁谁吧!

 

内卷或者躺平,都不是真正转化匮乏感带来的恐惧焦虑的正解,依然都是认同了内在的匮乏之后对恐惧和焦虑产生的反应。但是,外在获得再多,终究是填补不了内在的黑洞,所以当你感觉到钱越多快乐反而越少,其实是一个重要的生活觉醒的信号。因为你发现外在的路已经走不通了。

 

 

我非常理解这位女嘉宾的感受,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不安定感、不停追逐的无意义感,我太熟悉了。我四十岁之前的人生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但是我不快乐,还无处可说,因为在外人看来我一切都好好的,完全是无病呻吟。但我知道我内心有一个巨大的黑洞,无法填满。我很羡慕那些因为外在的一些东西就很容易获得满足和愉悦的人,比如美食,音乐,旅游,等等,但我不行。除了书籍能带给我一些充实感,曾经为爱痴狂过,有过那种投入的幸福感受,但是都极为短暂和肤浅。

 

所以我内在总感觉很空,总感觉缺些什么,总在找寻什么。在201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我偶然在电波里听到了亚新老师的声音,电光火石间,我被照亮了!我找到了!我内在的那一扇门被推开了!原来我内在还有一块未曾耕耘的处女地,等待着我去开发和耕耘,我这些年得到很多却依然不满足不快乐,其实是因为我内在的心田一片荒芜。


心理学家荣格说:四十岁之前的人生为别人活,四十岁之后的人生为自己活。对于我则是,四十岁之前的人生只有蝇营狗苟的红尘生活,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更多的证书和许可,积累更多的财富和经验,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地位,也就是在外在生活不断做加法,穿上一件件炫目的袍子的阶段;而四十岁之后,则是在外在做减法,而在内在做加法,不断进行生命探索和生命成长的阶段。


经过这十二年的成长和耕耘,我非常庆幸我终于找到了真实稳定的自我,越来越活出我的本来面目,没有继续在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是、逆道而行的路上狂奔。


我终于懂得了珍惜所有而不是害怕失去,感恩得到而不是遗憾错过,拥有美好而不是捍卫正确,潜心体验而不是沉迷思辨,拥抱真相而不是执着妄念,回归内在而不是纠缠他人,负责自己而不是投射外界,扎根关系而不是飘在云端,投入生活而不是躲进精神的桃花源。


我终于看到,我一直活在爱和恩宠里,也无比相信,往后余生,我会依然活在更多的爱和恩宠里。生命中如此厚重而绵长的爱,我开始一点点去浸润其中,去拥有和吸收,而不仅仅是消费和利用。我不断打造自己的生命容器,去享受这世间所有的爱与自由,享受生之美好和幸福!我越来越不惊不怖不畏,靠近我稳定强大无比美好的生命本源。


我想跟这位女嘉宾和所有在各自的生命困境寻找出路的朋友分享,其实每个红尘生命都拥有两块田地,一块是我们在红尘世界的物质田地,我们要春种秋收,积谷防饥,给自己和家人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和对家人的爱,同时我们还要好好耕耘自己的内在心田,别让自己的内在成为无人问津的处女地,终其一生未曾被踏足的荒原。而《今晚我和你》作为一档心灵类的夜间谈话节目,每天晚上都在播撒心田的种子,愿你和我一样,可以听从内心的声音,让这颗种子发芽、吐绿,扎根,长大,你会发现拜伦的诗歌其实是在致敬我们每个生命那里都如是存在的内在生命本源:

 

一切都失去,惟有你不变,

你那忠实可靠的胸怀!

这世界原来并不是荒原——

甚至对我也未尝例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