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随意吓唬我们的小孩(39期学员中中——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03-15 09:53:15)
标签:
育儿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听了昨晚《今晚我和你》的节目后,我突发奇想做了一个小调查,内容:
(一)你小时候是否被大人包括父母、长辈、老师等开玩笑吓唬过,如被吓唬过带给你什么样的影响?
(二) 你是否吓唬过自己的小孩?
我把问卷发给我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一共15人,感谢他们非常及时的回复我。他们的反馈令我十分惊讶:居然每个人都曾被大人开玩笑吓唬过,而且也有吓唬自己小孩的情况。
综合大家反馈给我的信息,我分析了一下,被大人吓唬的方式大体有五种:
第一种抛弃,大人常说不听话就不要你了,你不乖就送给别人家,再不来我就走了不管你了,还有谁谁喜欢你,你到他家去,现在鼓励二胎后常听到大人对人家孩子开玩笑说你妈生了弟弟或妹妹,就不喜欢你了;
第二种不是亲生的,大人说你是捡来的,从垃圾桶捡来的,或者被别人放在家门口的,有位朋友说她小时候被大人说自己是爸爸跑长途时从一个苹果箱里捡来的,描述得十分具体;
第三种用权威人士恐吓,大人常说调皮捣蛋就会被警察抓走,或者让医生来给你打针,或者让隔壁那个黑脸伯伯把你抱走;
第四种用恐怖事物吓唬,比如你再哭大老虎大灰狼会来把你吃掉,晚上不能出去玩,外面有鬼有妖怪,还有家长跟孩子说你不听话会被人贩子抓走;
第五种用悲惨命运吓唬,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去扫大街、捡垃圾、讨饭等等。
这样的开玩笑或者吓唬孩子的话,成年人张口就来,殊不知给孩子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就像节目里的嘉宾,小小的她漂亮可爱,能歌善舞,大家都喜欢,在火车上、在亲戚家好多人开玩笑说:“你到我家当女儿去。”妈妈每次都答应了。结果她跟妈妈到了亲戚家连个安稳觉都不敢睡,每晚要用手指绞着妈妈的衣服角,生怕妈妈把自己丢下了。成人对孩子开玩笑或者吓唬孩子本意可能是好的,或是出于好玩,或是为了教养孩子,可结果却事与愿违,我们来看看吓唬孩子的负面影响:
一是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我调查的好几位朋友都说小时候被大人说不要了,那时候是非常恐惧的,常常紧张得像个受惊的小兔子,对家长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违抗,生怕自己被父母抛弃,长大后也比较胆小、懦弱。有的说自己一直怕黑怕妖魔鬼怪,就是因为小时候被这样吓唬过。
二是让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很低。有的孩子觉得自己无足轻重,可以被父母送来送去;有的孩子认为我来路不明,父母是自己的拯救者。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产生自卑,从而去讨好迎合父母,同时还会特别努力的想要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等长大后,他们讨好迎合的个性也会凸显出来,不敢活出真实奔放的自己。
三是让孩子处于紧张之中。有的孩子想要跟小伙伴去玩耍时,耳边常常响起“不好好学习就去捡垃圾”之类的话,搞得他玩也没玩好、学也没学好;有的孩子不敢单独待在房间,不敢单独上厕所,晚上不敢到没灯的地方,不敢离开父母太久等等,因为吓唬的话已经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了。
四是让孩子形成扭曲的认知。警察是保卫人民的,在被吓唬的小孩那里警察叔叔是专门对付不听话小孩的恐怖分子;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在被吓唬的小孩那里穿白大褂的人都是打针让人疼的;黑脸伯伯只是邻居中的一员,却变成了吓唬人的坏蛋。如此种种开玩笑吓唬小孩的话语,让小小的孩子无法辨认是非曲直,在心中形成刻板印象。我曾听说有人遇事不敢报警就是因为对警察有恐惧心理。一旦孩子形成扭曲的认知,对他们的人际交往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有的人不敢面对权威人士,很难信任外界等。
既然开玩笑吓唬小孩有这么多危害,成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想主要原因是不知道,不知道小孩的认知发展规律,不知道这种行为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我在调查中问过朋友为什么逗小孩,他们说一方面是自己想轻松,成人之间不可能信口胡说,逗逗小孩看他们的窘样挺好玩的,再说小孩也不会怼大人;另一方面是有的小孩确实长得好看可爱,就心生欢喜,所以逗逗他们。我又问那为什么要吓唬小孩呢?大多数父母的回复是实在没招,搞不定孩子了,所以就用吓唬这一招,因为这个招常常有效。
不管是什么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我们对小孩的成长规律知之甚少。我的小调查发现:通常被大人开玩笑吓唬小孩的年龄段在2至7岁,太小的孩子他们听不懂,6岁以后上学了的孩子一般不大会相信那些吓唬人的话。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2岁感知运动阶段,小孩用他们的感知器官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第二个阶段是2—7岁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飞跃表现是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
我们来着重了解一下这个阶段小孩的认知特点:一是泛灵论,认为万物有灵,太阳公公会笑,小草会怕疼,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二是自我中心,就是他觉得事物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他不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缺乏观点的采择能力;三是还不能认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四是思维的不可逆,只会单向思维;五是缺乏守恒概念,同样体积的杯子他会觉得高的细的更大。
第三个阶段是7—11岁具体运算段,开始出现初步思维逻辑。
第四个阶段11—14岁形式运算阶段,开始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皮亚杰的理论来看,2—7岁的小孩很容易相信大人所说的一切,他们无法辨别真假,你跟他说树洞会吃人他肯定深信不疑。
2—7岁小孩的心理社会发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也给出了研究成果:他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发展阶段,其中2—4岁是儿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发展良好的孩子有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拥有意志的品质;反之就会对自己充满怀疑,缺乏自我控制能力。4—7岁是学龄初期,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发展良好的儿童有自信和创造力,拥有目标的品质;反之就会缺乏信心,没有主动性。由此可以看出,2—7岁这个阶段的小孩如果发展得不好,他们会不自信,自尊心受挫,产生羞耻感和内疚感。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过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得好不好,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我大费周章的找来理论依据,只是想再次说明:成人不要随意吓唬我们的小孩。
不知大家对去年网上热议的被拐男孩符建涛还有没有印象,2007年12月28日,4岁的符建涛在深圳南山区某小区被拐走,时隔14年后终于与亲生父母团聚。其实小小的符建涛知道养父母不是亲生父母,但由于他记得小时候妈妈常说,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把你卖掉。他对这句话印象比较深,就感觉妈妈是不要自己了,把自己卖掉是双方都情愿的。所以他不敢报警,直到18岁才勇敢寻亲。这个案例听来让人感慨唏嘘,也令人深思啊!
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爱孩子的。我更期待对孩子是清明的爱,也就是懂得规律的爱。比如当小孩调皮捣蛋时就不要再拿大灰狼吓唬他了;当你想跟小孩逗乐时,除非你知道孩子懂得这只是个玩笑,否则就不要信口胡诌了;当别人对你的小孩开玩笑时,你可以当面制止,或者告诉孩子真相,让孩子感到安心;当你搞不定孩子时,再不要用吓唬的方式,而是赶快学习成长吧!如果你小时候也曾经被大人吓唬而留下心理阴影,那就像昨晚的节目嘉宾一样,敞开自己,直面伤害,用爱来疗愈内在受伤小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