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控制和反控制的游戏你还要玩多久(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03-13 16:18:14)
标签:

教育

分类: 雅心原创团


1、 情绪化的实质是控制无效的反应

 

情绪化既指一个人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喜怒无常,也用来形容一个人喜形于色,情绪浓度比较高,表达比较强势、强硬和激烈,持续时间比较长。参与最近一期《今晚我和你》节目的女嘉宾跟亚新老师倾诉的烦恼就是她很难跟情绪化的人相处,偏偏她生命中两个重要的男性亲人在她看来都是比较情绪化的人,一个是一直在一起工作的小哥,一个是她爸爸。

 

她说:他们情绪化的时候我就会非常压抑、内耗,这种感觉很难消散,甚至影响着我的日常生活。比如做什么事没有劲,或是做什么事没有办法关注;他们叫我做什么或对我说什么话,我会紧张、害怕,怕自己没有听清楚受到他们的指责,怕他们会生气。虽然通过学习有所成长,没有了那么多内耗,可在面对他们情绪化的时候还是会往后缩。

 

从她的讲述中了解到小哥和爸爸的情绪化具体表现在:只要不如意就会生气,摆脸色,不开心,闹(不停唠叨),让她感觉自己伤害了他们,无论她怎么解释和哭诉都没有用。所以她觉得小哥和爸爸都控制欲很强的人。她说:哪怕少赚一点钱都可以,只要一家人开开心心的。亚新老师问她,为什么对方开心对她这么重要呢?她哭着说:因为只有对方开心才会让她感到自己是被爱的。

 

熟悉《今晚我和你》节目的朋友一定知道,亚新老师总是会陪伴节目嘉宾通过TA们自己的讲述去看呈现出来的自己。这往往是我们的盲区,我们习惯看外界看对方,却很少去看自己。想想真是一件很吊诡和悲哀的事情,我们习惯性地将自己遗忘和遗弃,却满世界去找爱。

 

那么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嘉宾的期待:爸爸和小哥,我希望即便我没有按照你们的期待去做,你们仍然能够理解我而不是控制我,并且能开开心心地接受我,这样才能让我感觉到自己是被你们爱着的。

 

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了爸爸和小哥生气的情绪反应对她的影响以及她的判断:爸爸和小哥,如果我不按照你们说的做你们就生气、摆脸色、不开心,我就觉得你们在控制我,不爱我,我就会很难过、紧张、害怕,无法安心专注做自己的事情,总想让你们开心起来我才好过。

 

我们也清晰看到了她对于情绪化和控制的应对模式和效果:爸爸和小哥,我都跟你们解释了我为什么要坚持这样做,我真的有自己的考量和原因。我都哭了,这么的真诚袒露,希望你们能够理解和开心接受。但是你们却还是这样生气,摆脸色。我太失望了!

 

嘉宾越说我委屈,越说越生气,我却不禁笑了——她的模式不是跟她爸爸和小哥一样的吗?——我就想你听我的,不听我的就是不爱我。她甚至比她爸爸和小哥还要要求高——不仅要听我的,还得开开心心的,不许不开心!

 

看到了吗?双方都在控制,而且控制都是无效的,结果就是自己不开心,自己很生气,于是就呈现出嘉宾所说的情绪化反应。控制和反控制是一场完美的共谋游戏,你还要玩多久才肯收手呢?

 

2、 反控制的实质是不要控制只要爱,但控制又总是与爱同行

 

红尘世界里,只要活在不被爱的恐惧中,控制就无所不在,有的是强势的控制,有的是柔性的控制。我们都跟这个嘉宾一样,有一个最深的渴望——请你爱我,但不要控制我!但偏偏爱与控制总是如影随行。

 

在《今晚我和你》听友俱乐部的一次关于控制的线下沙龙里,在场的亲们纷纷控诉对控制的百般厌恶万般无奈之后,我请大家设想自已可以重新选择一个完全没有控制、让孩子全凭“天照应”的家庭,但是现场没有一个人愿意去交换。哪怕是自已觉得原生家庭的控制指数已达八分以上。为什么如此被控制,却不愿意去到一个完全没有控制的家庭里呢?在现场调查中一位同学道出了天机“我是不想控制,但也不能什么也没有啊!”我们的内在是多么聪明啊!我们清楚地知道除了控制还有爱在!只是我们不要控制只要爱。

 

  沙龙里,我们拿出一条绳子让现场的听友来进行体验。参加体验的听友可以在现场选择一个比较有感觉的人按照自己所感受到的被控制的强度和被束缚的程度来对自己进行捆绑。有的要求将绳子象征性地束住腰部,当得到“你可以挣脱了”的指令时,一下子就把绳子解开拿在手里,却似乎有些不舍,动作之快让人不提防;有的要对方把自己从上到下都捆住了,表现得无力挣脱,但得到指令后还是自己解开了绳子;还有一位男士自已把绳子从脖子一直捆到脚,却没有捆住双手,他一边捆一边几次说到,“我一定可以逃脱的,我一定可以逃脱的”,果然,他一下子就用双手有力的解开绳子,并说“我要离开”。

 

   在现场的呈现中,每个体验者都解开了关系里控制的绳索,却没有与那个扮演控制方的“人”之间发生位置移动与改变。有人觉察到我感觉原来是我不想离开妈妈,有人说我发现我也许错了,我想回去。

作为旁观者可以清晰感受到:在关系里,我们就是这样以“控制”为问题,拼命对着“问题”用力,对着绳索做反应,却没有通过绳索的捆绑去看到后面那个拿着绳索的“人”。我们只是拼命解开绳索,逃跑出去,这就是我们日常的“解决问题”的模式。而解开绳索后,因为与拿着绳索的“人”并没有连接,关系本质没有任何改变,所以要么不舍要么还想回来。一位现场听友说,“我觉得绳索是种连接。”

 

  这个声音出来后,现场陷入了沉默与安静中,大家都陷入了沉思。这时一位听友站起来主动要求亲自体验一次。一位母亲代表马上说“我来捆”。这一次被捆的女儿没有对绳子做反应,一直看着那个恨恨地拿着绳子在捆绑她的母亲,她的眼睛开始湿润,她开始抽泣,母亲也抬头看着她,当她和母亲四目相对时,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泣不成声。

 

她后来分享说:当我看向“母亲”,我看到的不是绳子,而是那个拿着绳子、很想和我在一起、很想表达内心的爱、很想帮助我、又无可奈何、拿自已拿我都有点没办法、焦急的、充满担心的“母亲”。看到这样的“母亲”,我心里只有爱。

 

3解套法门——穿越控制看到爱 接纳如是连接人

 

 十年前参加武汉雅心人本心学生命成长团队的第一期亲密关系支持团队的时候,亚新老师也用一根绳子做过一个体验,今天想起都十分的震撼。亚新老师用一根很粗很长的绳子对不同的学员进行不同方式的捆绑,而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都是反抗,反抗的方式和激烈程度不一样。我记得有人是拼命往外逃,使出全身力气,脸憋得通红;有的是往墙角缩,然后浑身瘫软了还不停扭动身体,无谓地消耗到没有一丝力气而且使绳子越来越紧;有的则是游移不定,扭扭捏捏,被绳子拉得靠近了又往外跑,被勒得紧了又停一停……

 

那个场面真的是叫惨烈又揪心,亚新老师累的满头大汗。

 

终于有一个同学在经过了一番试探之后,突然笑了,不仅完全不做反抗,而且转身过来,主动牵着绳子走到亚新老师面前,笑意盈盈地看着亚新老师,眼睛发着光。一直都很严肃的亚新老师随着她的走近也慢慢放松,似乎在迎接她。跟她确认过眼神后,也笑着放下了绳子,两人拥抱在了一起。

 

全场响起了掌声,原来控制的游戏还能这样玩——当你不再反抗而是如是接纳的时候,控制的绳子反而成了你走向对方去拥有爱的桥梁!

 

如果说破除控制有种法门,就是穿越控制的表相,到背后的生命和爱那里去,去跟生命连接,和爱呆在一起。如果你对控制的表相做反应,你就一直在控制和反控制的游戏里纠缠;如果你放下控制看向人,你就能感受到一颗滚烫的心,拥有许多炙烈的爱。你选择哪种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