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主播亚新
主播亚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28,078
  • 关注人气:5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父母,我成了废柴?(苏金刚—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2-12-27 15:20:52)
标签:

育儿

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在工作坊里遇到一个高学历高智商的姑娘,说最近在纠结一个问题。

 

她想继续读博士,但面临专业的选择,是继续深造她的语言本专业,还是选择新的心理学领域。

 

我问她,是什么让你犹豫不决?

 

她说自己对语言是有天分的,不舍得放弃发挥这个天分。心理学是现在自己很感兴趣的,觉得可以助人助己。所以不知道怎么抉择。

 

那两种选择,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如果选择语言继续深造,我可以学的很好,但未来工作方面,不见得有很多选择机会。现在做翻译这些也很多了,一般研究生就够了,也没必要读博士,除非做学术性的。

 

如果选择心理学,我自己会觉得可以帮助很多人,因为我是基督徒,也很符合我的信仰。但是除非做到大咖级别,不然只是一般的咨询师什么的,听说也不是很赚钱。

 

听起来你已经做了比较全面的考量了,似乎都是现实层面的评估。我感觉也许还可以思考一些更底下的动力,比如,好像这两个选择,让你犹豫不决,是因为这两个选择的结果都没有足够坚定的把握,可以出人头地?

 

哦,你这样说来,好像是的。

 

就是说,你不知道选择哪种,自己能做的更好,更有前途。哪种选择之后未来能让自己看起来更优秀。

 

对对。

 

所以,你害怕的是选择了其中一个后会做不好,或者发展一般。这才是让你恐惧担心的根本原因。因为这个恐惧,让你举棋不定。

 

是的,我就是想让父母看到自己优秀,自己可以有成就。

 

那么不管选择哪个都有可能做不好,所以恐惧。但也可能选哪个都可以做的好啊。

 

所以你纠结的是自己会不会好,而不是应该选什么专业。

 

她听到这里,呆了几秒,醍醐灌顶一般意识到自己原来被卡住的是那个“优秀”的魔咒。

 

我不免多想了一下,假如她一直犹豫不决无法选择,会不会干脆啥都不选了,直接放弃继续读博士?

 

很多心理学的文章里都已经写过这个优秀的话题。

 

我今天不是要老调重弹的讲什么优不优秀不应该是为了父母和他人。

 

我想说的是另外一类人群,一类为了父母,但没有优秀起来的废柴们。

 

朋友跟我说起儿时一个记忆,小时候喜欢钢琴,学弹钢琴,妈妈去接她的时候,无意看到班上一个女同学弹钢琴弹的特别好,她当时眼睛都不自觉地发光了,那种欣赏的眼神,刻印在了她心里。从此以后,她对钢琴就再也没了兴趣。

 

我问她这是什么逻辑?

 

她想了好久说,好像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弹那么好,获得妈妈那样的眼神,但是,又觉得这样的期待太大,自己根本无法达到。

 

就生出了对钢琴的厌恶。想逃离。

 

被父母寄予厚望的结果,就出现了两种,一种是为了满足父母,得到父母的爱,拼命努力优秀的人。然后获得了一些成绩。

 

一种是干脆直接就地瘫痪,无法争取,成了废柴。

 

同样面对厚望,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种直接就放弃的人,是怎么回事?

 

目标太高,不如放弃

 

而所有的孩子也都希望在父母的眼里是被认同的,被爱的。

 

他们努力想成为父母喜欢的孩子,但如果父母不能活出自己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在孩子那里找自己,借助孩子来活出自己。

 

当他们自己不能达到成功的愿意,就会对孩子有“将来光宗耀祖”这种级别的厚望。

 

那么在孩子心里,会觉得即使自己拼死拼活,也达不到光宗耀祖的标准啊,那就是白搭。

 

父母这样高的期待,也会让他们很愤怒:“如此高的要求我怎么达得到?这岂不是要搞死我的节奏么?!”

 

但这样的愤怒又会让他们感到很内疚:“我不应该怪父母。他们也是为了我好。”

 

内疚就是把攻击性朝向了自身,攻击不了父母,于是转向对自身的攻击。

 

那么这种攻击性就无法朝外释放,战斗力就归零了。

 

自我攻击也是很难受的,趋乐避苦的本性就会告诉他们,不如不去碰,躲着还不行么。

 

那么他们的自我功能就被自己抑制了。

 

然后在现实层面找一堆理由来说服自己没法取得成就。

 

双重束缚,直接撂挑子

 

父母跟孩子是互为表里的,也就是说孩子有可能完全是父母的潜意识的直接呈现。

 

真正致命的,也许还不仅仅是高期望的压迫,而是双重的束缚。

 

母亲在意识层面对孩子望子成龙,但在潜意识里,却害怕孩子独立之后远走高飞,抛弃自己。

 

这种恐惧被抛弃,会让父母希望孩子是离不开自己的。

 

孩子只有无能了,才会没法离开父母。

 

意识上希望你成龙成凤,潜意识希望你无能。

 

孩子一边要接受你意识层面的要求,一边又读到你潜意识的渴望。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于是干脆直接就地瘫痪,成了废柴。

 

就算优秀了,优秀也是你的

 

孩子他本身是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的,但是我不断地告诉他学习是重要的,你一定要好好学习。

 

在他学习的时候他就会感到我不是在满足我自己的愿望,只不过是在听父母的话。

 

就可能导致他为了固定自己的自我边界,而有意地不听你的。

 

然后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搞不好了。

 

再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我们不断强调学习好的时候,是置换了孩子学习的天然动机。

 

就算真的学习好了,也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意愿。

 

就算真的有成就了,出人头地了,也不是我的成绩,而是父母的。

 

当这个本来自己想要的“有成就”,一旦变成了父母的要求,那么原本是我想要的,便变成了父母想要的。

 

那他们可能干脆就不干了。

 

看见即自由

 

当父母希望用孩子的人生来完满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成功的需要时,就意味着孩子的人生已经失败了。

 

孩子为了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就会被迫做一些与父母愿望相反的事情,这些事情在父母的眼里被视为逆反和失败。

 

我们通常会用“不感兴趣,无法停下来,不能深入,破坏关系,完美主义,过度看重结果,在意他人看法”等等自我挫败的方式,来阻挡自己的成功。

 

因为对孩子来说,把逆反和失败做的越成功,就等于他在做他自己的方面越出色。

 

父母用孩子来实现自我,孩子就用当废柴来实现自我。

 

不要问我那怎么破啊?因为我们说到这里,就是在做“破”了。

 

你对自己早年关系的模式给自己所带来的限定,了解得越是充分,越不会被限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