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主播亚新
主播亚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898
  • 关注人气:5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向从来不是缺点,而是特点!

(2022-12-25 15:31:15)
标签:

教育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这孩子就是不喜欢说话,要是外向点就好了”

 

“你这种性格以后出去会吃大亏的。”

 

“开朗一点,活泼一点,别总这么内向。” 

 

我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父母这样说自己,在父母眼中自己不会表达,安静懦弱的样子,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内向。在很多人的眼里,似乎内向 = 不善言辞、不善交际、情商低、孤僻懦弱、无趣胆小、不容易成功... 有时候,这样的话听多了,你会不会也有点点怀疑,是不是内向不好?是不是我...应该变得外向一点?

 

所以,今天想来和大家聊聊内向性格。

 

1

 

内向从来就没错

 

内向从来就没有错。

 

错的,是对于内向的偏见。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结果,在注重表达的职业中,比如相声、脱口秀表演者、演说家、主持人等职业,内向型人的比例反而更高。这是否会颠覆你的认知呢?

 

世界上有75%的人都是外向的,生活在外向性格主导的世界中内向性格仿佛成了一种缺陷。在父母眼中,内向性格是一种错,拥有这个性格的人好像一点也不开心、不会得到幸福,更容易与自卑抑郁等低情绪的词联系在一起,似乎他们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而外向性格的人似乎天生更受大家欢迎,更容易找到工作,更容易幸福。甚至从小这些话听多了之后,会不自觉的给自己打上标签,成为一个更加内向不爱交流的人。

 

长辈也常常告诉我,要多和别人学说话,练好口才能说会道,多出去见见世面。内向不被这个社会的文化所欣赏。高中毕业后,我决心想要在大学做一个假装“外向”的人,想要多和同学朋友打交道,但我慢慢的发现,假装“外向”会让我消耗掉很多的社交能量,我也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是接纳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的作者,苏珊·凯恩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外向理想型的价值体系里,我们追捧那些在人群和舞台中间侃侃而谈、能说会道的人,而内向性格则被看作是一种性格缺陷、甚至是羞愧可耻的。而把内向视为一种弱点,逼迫自己改变,可能不旦做不到外向,反会贬损自己的潜力。

 

 苏珊·凯恩曾写到:“如果一个内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使父母经常向别人表达歉意,或被父母有意或无意地纠正,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性格自卑,不仅不会去寻找自己这种性格的优势,反而会因为让父母失望,于是痛恨自己为何是这样的人。这种自卑会给他内心造成很多冲突,这些冲突会引发心理障碍,比如会引起社交恐惧症、焦虑症等。”

 

 我们的社会被某种外向文化占领。放眼望去,身边似乎都是外向的人,但这其中不乏许多伪装者。在外向文化主导的世界里,很多内向者迫于压力,不得不带上面具,假装自己是一个热爱社交的外向星人。正如《内向不好吗》中提到的那样,把外向当成是普世价值,强迫所有人都必须假装外向,是一种社会暴力。

 

2

 

内向者也有优势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内向是一种人格特质,而不是缺点,它会受到后天教育以及环境影响。但内向、外向性格在一个人身上并不是绝对的,大多数人都同时具备内向、外向两种性格。而内向只是对不熟悉的人“外向”得慢一些,这也源于他们对待感情的细致和深思熟虑。

 

01

 

内向者情商高

 

马蒂·兰妮博士在《内向者优势》一书中总结了内向者的优势,其中一项便是“情商高”。这里的情商不只是我们常说的会化解尴尬、给对方台阶下的方式,它还包括:准确地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利用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2018年耶鲁大学的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内向性能够显著地预测被试推论社会心理现象的准确率,内向的倾向越高,推论社会心理现象的准确率也越高。

 

也就是说,内向的人在社交情景下能更好地去理解别人的感受、想法和行为。事实上,内向的人是非常敏感和细腻的,他们能觉察到很多微妙的信号,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些信号的意义。

 

02

 

成功的企业家有70%是内向

 

据调查显示,成功者中内向者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外向性格。

 

美国总统林肯、电灯发明家爱迪生、企业家比尔·盖茨、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股神巴菲特、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知名演员艾玛·沃特森、音乐家贝多芬、画家梵高、心理学家荣格、心理学家罗杰斯、作家梭罗、印度人民精神领袖甘地、《哈利波特》作者罗琳、作家村上春树、“企鹅的爸爸”马化腾...这些照亮商界、政界、艺术界的人物,都是内向者。

 

内向者更加沉着冷静、习惯独处,这也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思考和专注自己本身。美国有一项历时30多年,针对社会精英的研究。他们发现,内向型性格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智力越高的人,内向型的倾向就越强烈。哲学博士Jennifer B.Kahnweiler也持相似观点,她认为内向者的一些关键特质,比如注重深度思考、清晰准确的表达、习惯孤独等,使他们更容易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03

 

更擅长抽象思维和决策

 

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内向者与外向者大脑的构造不同。内向者的前额叶皮层更厚,这意味着他们更擅长抽象思维和决策相关领域。此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内向者往往更喜欢深思熟虑,而外向者偏爱即刻思考的原因。

 

如果没有内向型的人独特的创造力,这个世界可能就会少了《哈利波特》、《指环王》和《史努比》,就不会有《向日葵》《星月夜》《命运交响曲》的诞生

 

也不会有电灯的发明、Facebook和微信的诞生,也不会有进化论、相对论的提出...

 

正是内向者们的存在,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深邃而丰富。

 

3

 

如何教育内向的孩子

 

在孩子还没有自我认知时,他们往往是通过身边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形成自己的认知。因此,当父母长辈频繁提出孩子是一个内向性格的人,孩子则可能更加内向,将内向的性格扮演到底。甚至当父母在说这些话时,孩子会认为这是对他的指责和批评,加重孩子的自卑心理。所以,父母要学会欣赏孩子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长处,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为什么我爱你,不爱她,不就是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如果大家都变成一种性格,这个世界就会缺少许多美。正是每个人的性格气质都不同,生活才变得奇妙多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