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说“叛逆”的孩子更有力量(胡慎之——胡慎之关系心理)

(2022-11-23 20:02:17)
标签:

育儿

分类: 亲子关系

1

 

自体客体,就是 “你是我的一部分”,很多妈妈所说的 “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就是这个意思。

 

“你只是我的工具”。

 

父母容易把理想化的自己投射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是他的一部分,甚至把孩子当成实现理想化自己的客体。

 

这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父母希望孩子去完成他们没能做到的事情。

 

比如,一个妈妈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没能学钢琴。

 

她就要求孩子去学,并且还要孩子弹得很出色。

 

这时,她就把理想化的自己,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但随着孩子长大,自我意识更强烈的时候,他就会不愿去扮演自体客体。

 

结果,冲突就产生了。

 

所以,很多父母说孩子原本很听话、乖巧,现在却很“叛逆”,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2

 

孩子叛逆期的动力机理,其实有三个方面。

 

第一, 他需要去认同自己的价值。

 

第二,他希望摆脱控制,以一个独立的姿态存在。

 

第三,他要获取自我掌控的权利。

 

叛逆期的产生,还有一个很多人不愿意去承认的原因。

 

乱伦焦虑,其实也是叛逆期的诱因之一。

 

孩子需要跟异性父母间保持一定距离。

 

就好像你是个女生,原本爸爸很爱你,也可以抱着你亲亲搂搂。

 

可是到后来,你慢慢长大,经过青春期、发育成熟了。

 

你会发现父母和你都有些焦虑,特别是你和爸爸有些太过亲密的举动时。

 

母亲和男孩亦是如此。

 

因此,假如父母在家里穿得很暴露,是可能会让孩子很焦虑的。

 

叛逆期,很多时候和青春期是重叠的

 

有人说过,孩子在5岁左右时,其实就开始叛逆了

 

他要和父母保持距离,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

 

那时,他对性已经有一个意识了

 

到了12岁左右,他具备了性的能力时,如果妈妈还是要和他很亲近,那么冲突就会发生了。

 

在这过程中,一方面是对父母投射过来的理想化的对抗。

 

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3

 

父母与孩子间的不同频,实则是必然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 “不同频”呢

 

孩子的成长过程,跟父母是不一样的。

 

就像我常跟爸妈说,他们成长的年代、看到的世界,和我的成长历程、我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而我孩子看到的世界,又是另一种

 

社会在高速发展,我们的认知产生了差异。

 

因此,“不同频”,或者说代沟,其实就是这样

 

假如父母要求孩子跟自己一样,这本身就是一种极端自恋的表现

它剥夺了孩子的自我。

 

有些富一代和富二代间的冲突很大,也许就是因为这个。

 

另外,有的父母会希望孩子像自己,觉得自己的方式是对的

 

这时,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就会感到失落。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总觉得孩子的方式不行。因为我们的自恋,承认孩子行的同时,就意味着我们不行

 

很多时候,孩子也是在维护父母的关系

 

举个例子,有个男孩家里很富有,但他常去超市偷几块钱的东西,被保安抓起来,还要被送到警察局。

 

他的父母觉得很丢脸,很不解。

 

男孩说了一句话

 

他说,“平时看都看不见人,只有这个时候你们两个人一起出现

 

这就是男孩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维护父母的关系,维护一个家庭的稳定感。

 

当孩子的贡献不被看见时,他就只能用极端的方式来获得注意。

 

所以,我们要去“看见”孩子对这个家的贡献,肯定他的价值

 

另一方面,价值不被肯定的孩子,会去努力取悦父母

 

但由于亲子间的“不同频”,孩子所做的可能不会得到父母的肯定。

 

就好像电影 你好,李焕英 里,贾玲希望去取悦妈妈,希望妈妈笑

 

她用自己的方式,帮妈妈买彩电、赢排球比赛

 

可最后发现,妈妈对她的期望,只是健康快乐而已

 

 

4

 

最后,我们还要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对方。

 

父母 “看见” 最真实的孩子

 

孩子也 “看见” 最真实的父母。

 

如果我们能做到

 

角色归

权力归

价值归

 

意识到父母和孩子是分别独立存在的两个个体,并且保持真诚的沟通,就可能做到同频。

 

叛逆,是因为被控制太久的反抗,是孩子用尽全力成为自己。

 

同频,是需要彼此看见,父母看见真实的孩子,孩子看见真实的父母,而真诚,是任何关系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