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情(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2-11-23 18:43:21)
标签:
育儿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青春期是个体生命从孩童到成人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也是生命成长发育的一个高峰期,按照世卫组织的标准,从10岁到20岁都属于青春期。想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之匹配的不应该是拔节生长、意气风发、亭亭玉立、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一天一个样、吾家有儿(女)初长成这些让人不由自主就充满了惊喜、赞叹的词句吗?这世上还有比成长更让人欣喜的事情吗?何况这个以肉眼可见的变化飞速成长的生命是从自己肚子里出来的孩子呢?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青春期似乎成了叛逆的代名词,让很多父母都谈虎色变、忧心忡忡。这场狭路相逢的遭遇战让多少中年老母亲的更年期都提前了,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就成了无数家庭的兵荒马乱。
这不,又一位妈妈打进《今晚我和你》节目的电话,向亚新老师求助来了,说十一岁的大儿子越来越叛逆。我们来看看妈妈眼中的叛逆是啥样:
首先是出现厌学症状、学习成绩下滑:在家不想做作业,即使做也是玩到转钟才开始,或者第二天上学以前赶,每天睡眠五六个小时。后来老师规定做完作业才能去学校,他就真的旷课几次补作业,上课看小说。原本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他到了四年级下学期成绩开始下滑。
其次是痴迷学习以外的东西,一般是手机电游,没有手机的低年龄段孩子就像这位妈妈的大儿子:最近极其痴迷奥特曼卡片,走哪带哪,睡觉都放枕头旁边。前段时间在学校被同学举报被撕了两次以后更加痴迷这个卡片,回家摆一地一床的,不做作业反复倒腾那些卡,有时上校外课都摆桌子上玩。
第三是和家人的关系恶化:小时候还蛮喜欢弟弟的他,对四岁的弟弟也越来越不友好了。这一个多月我几乎每天跟他写信沟通,写很多他的优点来鼓励他,对我跟他爸爸伤他的行为道歉作创伤处理。但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叛逆。我都有点害怕面他,经常莫名其妙的就惹火他了。
第四是情绪失控:只要一丁点不如他的意就深更半夜把自己锁房里玩自己的,搞到三四点。如果很愤怒还会踢墙、捶打桌子板凳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两次都是半夜这样,弄得邻居都吼我们了。
以上这四点基本上代表和总结了父母们所说的叛逆吧,总之就是曾经或听话懂事或懵懂呆萌的宁馨儿成了让人头疼、失去控制的熊孩子,不过是程度深浅和问题大小的区别而已,稍大一些还会出现“早恋”问题。
是不是青春期必然会出现所谓叛逆呢?答案是否定的。
叛逆和控制是一对如影随形的双生子。叛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非是“无叛逆,不青春”,而是“无控制,则无叛逆”。哪里有压迫,哪里才会有反抗。将青春期等同于叛逆期说明了父母之无能和控制已经成为常态了,这真的是一件特别可悲和令人哀伤的事情。
为什么控制常常有,但叛逆却集中在青春期出现呢?其实所有被父母打上叛逆标签的问题行为都只是“果”,“因”早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和生命早期就种下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从来都没有什么“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只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经过之前十年父母占据绝对优势的完美控制,到了青春期正好就是问题集中爆发的时期。于是聪明的父母们就来了一个完美的甩锅,将所有的问题归因于孩子的青春期。父母们不仅仅是控制达人,还是甩锅高手,明明自己是孩子成长的天花板,却说孩子进入了叛逆期。
我们就拿参与节目的个案来说吧,这位妈妈眼中的叛逆老大在青春期之前都经历了什么呢?老大从出生到两岁左右主要是由两边老人抚养,父母则忙于做生意,只有晚上才有几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但也很少亲子互动。所以这个孩子在安全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没有跟父母和主要抚养者建立稳定和健康的依恋关系的。
到了孩子三四岁,孩子爸爸想找一个城市定居做家庭旅馆,于是这个孩子就跟着父母全国各地旅游,期间换了五六所幼儿园,都是短期就读。在父母眼里这个阶段孩子性格蛮好,也很乖。但是即便是这么乖的孩子,爸爸依然脾气不好,经常会责打他。我们且不说一个暴躁动粗的父亲会给一个幼小孩子的身心带来怎样的伤害,就说孩子呈现出来的乖,父母有没有觉察和警惕呢?这种乖其实是回避型依恋关系的表达,是一种消极隔离、不连接、不亲密的不安全依恋。孩子出生早期种下的种子已经开始显现结果,父母却以为是乖,而且还在继续雪上加霜,不懂得不连接还加上语言和行为的暴力。
到了孩子六岁,父母带他回到武汉定居,终于稳定地上了一年大班。这种长期不稳定的生活环境会给孩子在建立好的同伴关系上造成很大的的障碍,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同伴支持系统的重要性大大提升,甚至超过和父母的关系时,这种障碍就会显现结果。孩子在学校就会倍感孤独,受到校园霸凌的可能性也比普通孩子要高。父母只注意到孩子的“厌学”,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每一分每一秒是如何度过?有没有伙伴?开不开心?有没有被欺负被孤立?父母可曾关心和了解过?
而且回到武汉之后,母亲很快又意外怀了小宝,家里又多了一个小弟弟。弟弟的诞生对老大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并不会因为老大对弟弟持欢迎态度而减轻。何况这本来就是一个从小缺爱的孩子!当父母尤其是妈妈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小宝的身上,可曾在意和关心过老大的感受呢?他多少次羡慕嫉妒过,多少次偷偷流泪暗自难过,又转而为自己嫉妒弟弟感到羞愧,还要迅速调整心情哄弟弟玩对弟弟好,做出哥哥的样子?父母都有注意观察和了解过吗?还是只是一味地要求他拿出哥哥的样子,让着弟弟呢?
当老大进入“七八九嫌死狗”的年龄,小宝却正是最可爱最乖巧的阶段,父母有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有所了解并保持觉察吗?还是下意识地就将两个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对比,越发觉得小宝可爱又懂事,越发对老大越看越不顺眼,越来气?并且毫无自知表露无疑?那么之前很喜欢弟弟的老大就会将弟弟视为爱的争夺者,在爱的争夺上,你还希望老大“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吗?
而且屋漏偏逢连夜雨,从回武汉到小宝出生后的两三年,孩子的爸爸两次创业失败,亏了很多钱,经济压力大,加上多一个孩子,精力不够,妈妈也可能得了产后抑郁,经常情绪失控,于是对老大也多了很多责备。这时这个孩子又进入了小学,学习不努力时除了吼有时也会打他。孩子爸爸本来就是暴脾气,打骂是家常便饭,现在加上一个抑郁暴躁的妈妈,由男子单打变成男女混合双打,这个孩子过得有多辛苦和艰难啊!让孩子难受难过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责骂殴打,还有家庭在高压状态下压抑、沉重、紧张、不开心的能量场。
这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能量场和极度动荡不稳定的变迁中长大,还能顺利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适应期,并且成绩名列前茅,这简直就是奇迹了!要知道现在小学一年级就适应不良、无法正常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个孩子一直在不被父母看到、懂得、支持、鼓励,心理营养极度缺乏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到小学四年级才出现种种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关系问题、情绪问题,终于引起了父母的关注和重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多么能扛的孩子啊!
这个孩子要是一直这么在不被看见的情况下听话懂事,成为不让父母操心的别人家的孩子,顺利长大,那倒是一件特别让人不安和揪心的事情。若真是如此,就意味着一切的“因”都还在孩子的不动声色、父母的毫无觉知下继续累积,会酿成怎样的“果”呢?在不良的家庭能量场里因为学业优秀而心理问题未被及时关注重视和矫正的孩子,成年之后重则酿成重大悲剧,比如吴谢宇弑母案,马加爵惨案这些典型案例,轻则在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方面遇到重重阻碍。
所以我想对这位妈妈和所有为青春期孩子的所谓叛逆头疼的父母说一声:恭喜你!
是的,孩子的叛逆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情!恭喜你的孩子的自由意志还没有被完全阉割,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开始蓬勃发展;恭喜你的孩子对你还没有彻底绝望,还在用问题向你呼救和求助;恭喜你的孩子不仅身体、外貌变得成熟,自我意识也正常发展,不再是受控于父母的乖乖儿,而是要勇敢成为TA自己的小勇士;恭喜你的孩子在促使你反思和觉醒,看到你的控制和控制背后的恐惧,在自我觉醒的同时也在唤醒业已沉睡多年的你,倒逼着父母成长自己,而不是继续控制孩子……
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成熟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留给父母的最后窗口期。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童年的创伤再重,在孩子的人格成熟稳定之前,父母都还有机会,通过改良家庭能量场为孩子及时补充需要的心理和精神营养,让营养不良的小苗抓住青春期这个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成长阶段,回到健康的轨道上来,“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父母们,孩子的问题真的只是照见家庭问题的一面镜子,青春期的叛逆呈现的是父母的控制和恐惧,彰显的是孩子要成为自己的生命宣言和巨大活力,也是对父母发出的求助信息和唤醒信号!是孩子和父母的福音,绝非噩耗,你收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