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松弛还是松懈,来自是看见还是评判(3期学员陈茗——雅心原创团)

(2022-06-22 23:56:40)
标签:

教育

分类: 雅心原创团


听完昨天的节目,让我想起《西藏生死书》中的一段话,说有一位比丘名叫亿耳,跟随佛陀的一位入室弟子学习禅坐。但他无法体会应该抱持怎样的心态——他说,我很努力的想专注,却感到头痛;我又放松下来,却又睡着了。最后他请求佛陀的帮助。佛陀知道他在出家前是一位乐手,就问他:“你在家时是不是擅长拉琴?”

 

亿耳点头。

 

“那你是如何拉出好听的琴声?是在弦很紧时还是很松时?”

 

“都不是。必须适度,既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

 

“那就是了,你既要警觉,又要放松,这时重要的是见。”

 

昨天这位嘉宾其实想要的最好状态,就是这种不紧不松的状态,既警觉,又放松,既投入的做好自己要做的事,又是轻松的。她前面四十年很一直都很积极,丝毫不懈怠,虽然完成了很多的人生任务但很少关注自己的累;现在她很疲惫,除了必须要做的事只想刷剧,对时间没有规划,虽然休息了但内在又是焦虑的、自我谴责的,内耗的

 

要么就是紧张,要么就是松懈,真的是只能这样吗?佛陀回答了,解决的方式是要——“见”,亚新老师也回答了,就是要松驰。松驰是见的结果,就像禅坐时所需要的是松驰,既不是紧张,也不是松懈。

 

见,就是我们“武汉雅心”所说的看见,看见,而不是评判。当我们想做好一件事时,就高度的聚焦,非常的紧张;当我们太累了想休息时,又会过于懈怠。

 

不仅仅是这位嘉宾,其实我们都很容易生活在这两极的世界里,我们都不容易有“看见”,而是第一时间就生出“评判”。评判,是头脑固有模式下的必然结果,看到一个事情不是如其所是,而是第一时间产生分析,然后评判好坏,好的就认同,坏的就要改变

 

比如这位嘉宾,前面四十年,如果她能看见自己,就会看到一个上进的、有担当的、努力的、愿意付出的女子,对这样的女子,就会自然而然生于疼惜,欣赏、喜爱,也会让她能休息时多休息;而如果是评判,就会自然的发表评论:“恩,你这样很好、很棒,这样才是对的!继续加油!”这样就会让她像上了发条一样,不断的向前而且不允许自己停下来。评判,是只针对行为给予评价,却看不到整体的人。

 

如果她能在前四十年里的生活里看见自己,她就会懂得自己是多么勤劳、努力的人,那么在她累了要休息时就不会怕自己再也不振作,因为她会明白自己就是自己,休息时也还是那个勤劳上进的自己。勤劳上进,并不代表就不会累,就像老黄牛,需要休息时,我们不可能就怕它从此成了一只猪一样。她对自己前四十年的状态只是认同,并不是看见,认同也是一种评判。

 

有句话叫做“人本主义不表扬”。我们不要以为评判就是批评,表扬也同样是一种评判。评判就是带有价值取向,有了表扬,自然就会有批评,有了对,就自然会有错。我们对一种状态予以认同,就会排斥本来就是一体的另一极的与之对应的状态。

 

而看见,是如实的温和的,是清晰的明白的看到事情的本来样子,与之相应的是感受,是看到之后接纳和明白。比如这位嘉宾,如果对自己是看见,就知道现在只是自己身心的一个自然调整,就像琴弦拉得过紧弹了好多年,现在需要休息,而且有之前积累的劳累,可能休息的时间还会有点长。那她就会让自己在休息时就休息,去充分的享受这份休息,休息好了自然会做事,就像冬天过完了,自然会到春天一样。

 

没有只涨不退的海浪,没有只睛不下雨的天气,没有只激进不后退的人生,有张有弛,有进有退,本来就是世间真象。我们越能看见,相反越能最大化的提高效率。因为我们就会该休息就充分的享受的休息而没有自责,也没有担心;该做事时就全身心做事,而没有力不从心。

 

松驰,就是保持着看见,是随时随地对当下的顺应,是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该工作时工作,是没有内耗,没有内心戏,关键是没有评判,这是最大化提高生命效率的良方,这位嘉宾想要的最好的状态就会随之到来。

 

                                作者:陈茗  武汉雅心3期学员

                                   2022年3月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