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原创:低价值感生命的爱情先从爱上自己这里起步(亚新老师)

(2022-04-30 19:53:38)
标签:

教育

分类: 雅心原创团


昨晚参与者朋友国外留学,高学历,肤白貌美大长腿,追的人的确不少,从国外的老帅哥,到国内的才俊,连上班去办公室报道都有男士尾随要联系方式。

 

照说这样的小美女应该是轻松就能搞定爱情,可现实却是让人大跌眼镜:

 

对于两性关系她现在非常的苦恼,想恋爱却不敢涉足,因为她个人价值感低。

 

个中缘由当然和她高中恋爱经历有关:年幼懵懂,不知恋爱为何物,只是好玩,就谈了,结果男朋友对她动手动脚被其他人看见并且在同学中取笑她,男友对她极力打压否定,让她自己备受打击,越来越瞧不起自己,害怕所有人对她的看低,包括后来第二个男友,也同样如此,慢慢她对自己的看法也是及其负面,一直这么多年,低价值感的她一直渴望正常健康的男女关系,却一直不敢迈出那一步!

 

再加上原生家庭里父亲虽对她的爱是真爱,但是言语行为上对她也同样习惯性负面评判批评指责很多,她的低价值感就一直陪伴者着她这么多年。

 

低价值感的人看自己总是不如人,总在比较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或者处处不如人,即使偶尔觉得自己很不错,可是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或者进入实际的生活、工作和情感,就很自卑,每天的日子就焦虑紧张痛苦,惶惶不可终日。

 

其实低价值并非无价值:没有被比较的时候,一切都很美好,也会觉得自己还不错,可是一旦进入评判系统,进行比较评判,自己的价值就因为各种现实或者内在存在的标准所打压,消减,贬低,于是价值感就会产生。

 

低价值并非无价值,而是在被比较评判中被矮化缩减到很低的状态。

 

低价值也并非一动不动的“乖乖仔”,低价值同样是能量巨大的不安分者:低价值是在比较里产生,所以不比较的时候,自我感觉又还好,于是会出现高峰值和低峰值的差异,表现在自我感上面,就会出现两个高低状态不同的自我感,内在始终是混乱的,不明确的,波动很大的,也就是没有稳定的自我感,所以内在是动荡不安,喧嚣不停---对美好的自己不敢信任,也不会信任,对糟糕的自己,似乎认同了,但是又感觉自己没那么糟糕,于是到底自己是怎样的自己,非常不确定,就像内在有一股能量始终没有找到它应有的位置,这里不对,那里也不是,无法安静,内耗特别大!

 

低价值也同样会产生吸引力。简单说:就是会吸引低价值感的人,或者你不想掺和但常常还摆脱不了的人,烂桃花也常在这个阶段盛开,当然更多是不敢恋爱的空窗期。

 

低价值感的人常常会用恋爱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优秀,或者靠征服异性来证明自己并不差,但是真正高价值感的生命出现,自己是不敢去追求,因为一进入亲密关系,评判系统启动,自己又开始出现低价值感,于是那些真正美好的生命,自己喜欢,也不敢去追求。

 

这就是低价值感生命这里的吸引力法则---你是怎样的你,吸引符合你生命状态的人事物。

 

武汉雅心团队里有学员感慨:怎么那么好的男士找到的另一半,蛮多都是有些糟糕的女士?

 

我苦笑着回答:大概这些不错的男士,内在自卑,低价值感,于是也只能吸引内在也比较糟糕的异性。

 

低价值感的生命内在语言是:我不行,我很差或者我很好被吸引,因为我没觉得自己真的很好。于是你不想掺和但常常还摆脱不了的人,烂桃花也常在这个阶段盛开。

 

当然更多是不敢恋爱的空窗期:低价值感的人觉得自己真的没什么价值,自己都讨厌自己,自己都嫌弃自己,自己也一点都不喜欢自己,怎么能把这样糟糕的自己放出去丢人现眼?不想被别人嫌弃厌烦,就只好把自己死死关在封闭的内在空间,外在恋爱当然也就无法进行的。

 

就像昨晚参与者朋友,即使我们看她很不错,没有她认为的不堪,可是她一进入情感就会很不自然,也很自卑,同时也很烦恼,烂桃花也多。

 

低价值感的人是不是就不能谈朋友,即使谈,是不是也弹不出什么美好的恋爱呢?

 

恋爱是每个单身男女的权利,当然能谈啊,只不过却是有个规律在那里:你是怎样的生命,就会吸引到相应生命状态的人。

 

不说别的,一个二十岁的你,和四十岁的你,生命状态完全不一样,那么你吸引到的另一半也会不一样,一定是和生命状态相匹配的另一半。

 

所以不是不能谈,也不是谈不好,而是真的要做好两个方面重要的内容:

 

第一是真正活出来的自己是怎样,而不是评判出来的自己是怎样。

 

这个其实挺不容易的。

 

因为我们就是活在不断被评判的社会里,我们从小到大是被评判大的:男孩女孩之间有比较,成绩好坏,个头高矮,模样美丑,身体好坏,外向内向,伶牙俐齿和笨嘴笨舌,懂事乖巧和愚笨冥顽......外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不断给出的评判,从TA们给出的关于我们的评价判断,还有喜欢与否等情感态度,都在给年幼的我们画像,我们从别人对我们的反应和回馈中不断“得到”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的信息,在这样海量的信息里,我们被评判和固化,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定义”我们是怎样的自己,这样评判出来的自己,如果跟我们自己认为的自己比较一致,那么稳定一致的自我感,也就相对容易建立,如果负面评判特别多,和自己内在真正的自己很不一致,痛苦就来了,就想昨晚参与者朋友一样。

 

活出来的自己,相比被评判出来的自己而言,更客观,更唯一:这个活出来的自己是在各种复杂的状况中,不断被评判,不断被比较和竞争状态下,启动在即生命的力量活出来的自己,是最真实不虚的,跟评判比较相比,更实在,更踏实,而且它在红尘世界里是唯一确定的,那么清晰具体,面貌清楚可辨!

 

这里面包含了夸赞和否定,融合了痛苦和努力,揉进了优势和短板,是整体完整的自己的呈现,它比评判稳当踏实,毕竟评判是很虚的标准等,它比臧否要真实可信,因为它就是活出来的样子,那么不容怀疑和推翻,也来不了拔高。

 

在红尘世界活出来的自己,是怎样,就是怎样,无法注水,也不能推翻。

 

这需要低价值感的亲们有能力从自己一路走过来的路途,去看到怎样的自己,记住,是“看到”,而不是“评判”一路走来的自己,于是就能“看到”真正一路活出来的自己。

 

这个看到的能力,是需要超越头脑固有的评判,只是如是去看到那个不完美,有优势又有短板的生命是怎样一步步走到现在,承受了多少,又付出了多少,受挫后的反应,最糟糕状态下的自己是怎样煎熬着走出来.......

 

活出来的自己,是最真实不虚的,不容抹黑和拔高,“如是”是怎样就是怎样,武汉雅心的如是呈现法,就是把《金刚经》里“应作如是观”在红尘世界里的具体操作。

 

第二个部分就是要面对和转化自己痛苦的过往。

 

这个部分也是重中之重。

 

这个部分无论是哪个心理学流派都在关注并且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疗法,当然确实也存在不同流派疗法也有高低之分,但是都是一些勇于探索生命奥秘的人,都在为生命所做的贡献,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都会有成长,虽说成长也有大小之分。

 

昨晚参与者朋友曾经挣扎在生死边缘,那么大的坎都过来了,这两个功课,只要她在武汉雅心坚持学习体验,在生活中去扎根,从爱自己这里开始起步,都会越来越好,个人恋爱的事情也自然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