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长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读书君—樊登读书)

(2021-03-15 19:48:28)
标签:

教育

分类: 亲子关系


知乎热门话题“父母对你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下面有接近2万条回答。

 

其中一条回答罗列了几乎所有中国家长都犯过的“错”:


说过的话不算数,总是忘记答应孩子的事;

喜欢用恶毒的语言骂自己的小孩,动不动就威胁;

双标,永远只讲他们自己的道理;

喜欢窥探孩子的隐私,固执且带有偏见;

随心所欲,把孩子当出气筒……

 

没有一个家长不爱孩子,但有一些家长有时因为爱的理念扭曲、爱的能力缺乏、爱的方式错误,硬生生把爱变成伤害。

 

央视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里面有一句话: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因此,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成长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那些被温柔对待长大的人,不论个人成就如何,身上永远有一种无法抗衡的阳光、自信和浑然天成的自尊。

 

我们想要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让自己先改变思维模式以及看待孩子的方式,并不断陪伴孩子去实践成长型思维。

 

01

允许孩子犯错,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犯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从每一次错误中学到东西。

 

这是帮助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关键。

 

朱永新在《让孩子创造自己》里面说:

 

 成长是个“试错”的过程。

孩子的心灵像稚嫩的幼芽,很容易受到伤害。

如果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

以后就再也不敢说、不敢做了,这些都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这一点上应采儿做得很好,最近也凭借“教科书”式的教育方式频上热搜。

 

在综艺《新生日记2》里面,Jasper借节目组的摄影机拍自制《闪电侠》,因为妈妈没有买到合适的服装,赌气把摄影机里的视频全部删除了。

 

她批评了Jasper,同时也给足时间让他消化情绪。

 

之后Jasper和导演组承认错误,并主动对着每个镜头道歉。

 

应采儿表示:

 

 我觉得抗压性很重要。

这个事情可能不至于摧毁你,但你先把自己摧毁了。

遇到问题需要自己学会处理。

 

如果因为孩子犯错,就对他进行全盘否定,甚至人身攻击,不但无法帮助孩子积极完善自我。

 

还会让他产生“我不行”的自我否定感,甚至放弃再做任何尝试。

 

积极的应对,事情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经常与孩子练习“我可以改正”的思维模型,孩子对待犯错这件事,态度会越来越正向,并且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从错误中也能有所学习和收获。

 

02

 

不给孩子贴标签,引导孩子正向积极表达

 

父母和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有魔力的咒语。

 

你跟孩子怎么说话,决定着他会变成什么人。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无意识地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把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你怎么这么笨?说了几遍都听不懂。”

“你胆子这么小,长大肯定没出息。”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你怎么就不会?”

 

《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说:

 

标签化能让社会与他人更快的认识自己,是为了快速寻找到认同感与存在感。

 

然而有时候,过分着迷于自己的标签,会逐渐迷失真实的自我。

 

孩子还处于自我认知与探索阶段,如果父母常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就会固化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形成对孩子的负面暗示。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被认可的深度渴望,大人有,孩子更有。

 

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对孩子鼓励的价值远远大于斥责。

 

鼓励的话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更能引导孩子正向成长。

 

电影《奇迹男孩》里面,奥吉是一个天生脸部畸形的10岁男孩。

 

他不寻常的外表常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甚至欺凌。但是妈妈伊莎贝尔一直是他坚实的后盾, 她告诉奥吉:


 你一点也不丑,那些真心想认识你的人会明白的。

因为我是你的妈妈,说话才最算数,因为我最了解你。

你天生与众不同,但不必躲躲藏藏,因为上帝有很重要的事交给你做,所以才让你和别人不一样。

 

正是这种无条件的爱与鼓励,让奥吉能够用幽默、宽容与理解来对待这个世界,最后收获了很多朋友。

 

不要给孩子负向激烈,同时也不要总拿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比较。

 

这样孩子会觉得维护自己自尊体系最重要的东西是赢过别人、比过别人,他会一直处于一种跟别人竞争的体系中,不敢去追求大的挑战,只想追求赢的感觉。

 

央视主持人、亲子教育专家王小骞在《妈妈知道怎么办》里告诉我们快乐有三个层次:


最低级的是竞争性快乐,是和别人比出来的;

其次是非竞争性快乐,是和自己比出来的;

最高级的是无条件的快乐。

 

赢可以开心,但不能输不起,要让孩子更在意自己的成长而不是输赢。

 

 

03


学会控制情绪,真正做到对孩子不吼不叫

 

有一条关于沟通的定律,是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知道并熟练掌握的,就是著名的55387定律”

 

55387,即55%+38%+7%=100%

 

55%是沟通中的态度,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穿着仪表等;38%是讲话时的语气、口吻;7%是说话的内容。

 

读书君第一次看到这个定律的时候,相当震惊也非常认同。


震惊源于我们总是习惯把注意力放在说话的内容上,而忽略了很多语言内容之外的东西。

 

很多父母脾气一上来,眼睛瞪着、声音变大,语气中充满着责备、不耐烦,说不定手指头已经指到孩子的鼻尖或者脑袋瓜上了。

 

脑补这个形象、态度和语气,93分全丢,孩子怎么会听话。

 

可是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还总在纠结于“我说的是对的呀,为什么你不听”!

 

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界有个共同的观点,孩子是情绪的俘虏,他们捕捉到什么情绪就会和什么情绪联盟,而且孩子都是捕捉情绪的高手,敏感而精准。

 

当发现父母动作、语气和态度里有指责、抱怨、不耐烦等负向情绪的时候,他们马上就会让这些情绪成为自己的,然后带着这些情绪和父母对抗。

 

情绪,无论正向的、负向的,会始终伴随着我们,但是我们需要学习接纳情绪,学习去认识自己情绪深层次的来源。

 

当我们无法冷静的时候,可以使用“逃离现场法”,语气平稳地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这对于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有着关键的作用。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04

 

做成长型父母,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和学习

 

孩子只想玩不想学习,这应该是中国千千万万家庭的典型场景,也是父母和孩子角力斗智斗勇的超级大戏。

 

苏联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孩子在玩中会主动学习知识和规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主力和表达力。

 

如果父母可以以开放的心态和方式陪着孩子“玩”,孩子脑袋里就会形成更丰富的认知地图。

 

作为父母,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给孩子的学习带来正向和积极的影响。

 

要学什么,一定要从孩子嘴里说出来,家长只做筛选、推荐和引导,但学习的决定权必须交给孩子。

 

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里,都潜藏着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作为父母,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才能将它传递给孩子。

 

很喜欢希拉里·克林顿说的一句话:


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成为成长型父母,是明智家长应该做出的选择。

 

 

05


写在最后

 

我们越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就会越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同时也会更加懂得如何与世界相处。

 

这是一个育儿最好的时代,因为资讯获取便捷,学习方式多样。

 

这也是一个育儿不那么好的时代,因为资讯膨胀,育儿焦虑被过度放大和传染。

 

如何不被时代抛弃,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