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原创:如何才能不被表面反应模式困住

(2019-09-26 18:10:00)
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表面反应模式,就是在头脑固有模式下产生出来的一种对外反应模式,即对对方的言行做出最表面的言行反应。

 

它可以说是最典型的反应头脑固有模式的一面镜子,具体点说就是:对对方所说、所做和所呈现出来的样态,只做最表面的理解思维分析判断,然后做出最表层的言行反应或回应。

 

比如:

 

看见老公歪在沙发上,就说:你回来了,怎么不做饭?

 

看见孩子在发呆,就说:专心点,又开小差了?!

 

看见城管在街上巡视,就想:又开始粗暴执法

 

................

 

这是最表层的反应。

 

又比如:

 

父母:你怎么这么没用,学了那么久还没学会?

 

孩子:我就是没用,好了吧?你的孩子没用,也是因为我是你们的孩子!

 

妻子:你总是对家里不上心,一天到晚不操心。

 

丈夫:我怎么就不操心?就你一个人在操劳吗?

 

母亲:你什么都不知道,总像个孩子,我老了,死了你怎么活?

 

女儿:我是很多事情不清楚,以后该怎么活就怎么活,不要你操心!

 

..........................

 

这是最表层的反应和回应。

 

而昨晚参与者朋友相当多的一部分烦恼就是和妈妈之间的互动状态,常常是妈妈一顿说,比如:你爸爸是精神病,你啥又不懂,你知道怎么跑医院?我的病情很严重,万一不能动,你既要照顾爸爸,还要照顾我,你怎么做得来?

 

哪怕她知道妈妈的病情并非自己所描述的那么吓人,哪怕她其实已经知道怎么跑医院,可是只要一进入妈妈的语言体系,她就蒙了。

 

妈妈一跟她进行负面信息的表达,她就慌了,六神无主,好像天都要塌下来的感觉。

 

这是不是对妈妈的言行做的最表面的反应?

 

当然是的。

 

于是她开始跟妈妈对着搞,就跟妈妈生气,就跟妈妈隔离,就跟妈妈保持距离。

 

这是不是对妈妈的负面表达所做的最表面回应?

 

当然是的。

 

于是妈妈的负面情绪表达方式,妈妈的表达里面包含主动负面的信息,就成了按动女儿表面反应的按钮,而且屡试不爽!

 

至于妈妈里面的表达所蕴含的真正的信息,是什么,就根本无暇顾及,于是造成表面的对抗,日常生活战火纷飞,明争暗斗,天天上演---明明彼此互相牵挂互相支撑的两个人,却成了伤害彼此最深最多的人!

 

这就是表面反应和回应模式对关系和生命造成的伤害。

 

这样的表面反应模式不仅仅是在昨晚参与者朋友和妈妈的亲子关系里,还遍布在其他亲密关系之中。

 

比如今天我看到一则娱乐明星的信息,说的是景甜和张继科分手后,两人在综艺节目中相互吐槽,点出了分手的原因:景甜认为张继科就是一个直男,不懂女人的心,粗枝大叶,大大咧咧,不懂和女人交往,也不知道怎么去经营亲密关系;而张继科认为景甜信息轰炸电话轰炸太频繁,让关系没有空间,一开始这样还可以理解,两三年还这样,就是不信任。

 

这是不是表面反应?

 

当然是。

 

表面反应模式,就是头脑固有模式衍生出来的对外界的反应模式,因其局限性和太过狭隘的特质,无法避免的短板,它对关系,对生活,对生命所造成的伤害,就没办法规避。

 

表面反应模式让生命陷入事情的深处,进入问题的泥潭,从自己的是非对错的信念系统去和反映或者回应对方呈现出来的表面的言行。

 

如果是事情层面,就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去回应而听不到也看不到别人的角度和立场;从问题的角度上说就是,站在自己的是非对错对对方呈现出来的是非对错进行的回应,而无法脱离是非对错看到人的存在和真相的存在。

 

它会造成关系的震荡和伤害,始终在表面上纠缠和对抗,总是在是非对错的层面进行运作,于是运作出和是非对错想匹配的更多的彼此那里的是非对错,于是关系始终是动荡的,聂荣上始终是是非对错的内容,就无法从事情,从问题,从是非对错,进入到人的层面!

 

怎么突破呢?

 

在看道和听到的基础上,去觉察而非去评判,在进行敞开式而非封闭式表达。

 

具体说就是:看到,然后去觉察,在敞开式表达。

 

比如看到老公回来歪在沙发上。

 

于是把看到的:哟,你回来了?

 

觉察到的:怎么歪倒在沙发上?

 

进行敞开式表达;我看到你没像以前在厨房里忙碌辛苦,是不是今天特别累,还是因为有别的事情?

 

于是对最表面的反应:你回来怎么不做饭?

 

变成了:哟,你回来了?怎么歪倒在沙发上?你没像以前在厨房里忙碌辛苦,是不是今天特别累,还是因为有别的事情?

 

我想你对两个不同的表达,一定是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回应!

 

第一个估计火蹭得就上来了:累的不得了,躺一下还不行?会生气和委屈。

 

第二个估计会平和很多:是啊,今天感觉特别累,是想等你回来后我就去做饭的。会如是回答,安静且如是。

 

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其中关键是在第二步。

 

第一步看到和听到,都没什么不同,迥异的是第二步的觉察和随之而来的敞开式表达,这两步是关键。

 

回到昨晚参与者朋友那里,比如妈妈总是在女儿面前强调女儿要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让女儿内在无比烦躁和压抑,于是表面反应模式的启动就不可避免。

 

用上面的步骤去操作:

 

听到妈妈的话语,觉察妈妈负面表达和表达力的负面信息,然后敞开式回应:

 

妈妈,我每次听到这样说的时候,我就蛮害怕和恐慌,也很烦躁压抑,同时我听到你其实是不是在担心我,怕你们成了我的负担?同时你一次次总是再告诉我最糟糕的情况,哪怕现在并没有你说的那么糟糕,你只是在希望我做好最坏的打算,心态上做好最坏情况的准备?

 

这就是带着觉察敞开式的回应,而非让她苦恼了多年的表面反应模式的回应了。

 

究其根源,还在于第二步和第三步已经不是头脑固有模式的反应,而是去听懂表面言行背后的真正信息,靠近表面言行后面所蕴藏的心意情爱!

 

只对表面言行做反应,就是呼应和匹配了对方表层负面表达方式。

 

懂得父母等身边人所为负面表达的背后那么多的心意情爱,是所有生命必须修炼的功课,否则再好的父母也会是自己过不好的责任人。

 

从表面反应和回应,来到觉察敞开式回应,是要我们从关注的焦点从事情和问题转移到人那里去,一切就会顺理成章发生质的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