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一座通往自我的桥梁(徐笑笑——徐笑笑笔记)
(2019-08-26 21:05:36)
标签:
情感 |
我们都知道,最近几年的离婚率一直在攀升。
有民政部的数据表示,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有540万人结婚,同时有193万人离婚,也就是说,每天差不多有1万人在离婚。
而在全国的离婚案件里,有九成是一方坚持要离婚,而另一方却是一脸懵逼。
与我们想象的不同,我们会以为离婚的理由不是因为穷就是因为一方出轨,但事实上,很多人的感情,并没有什么大的波澜。
他们的爱情,只是简简单单地败给了琐碎的生活。
在离婚的理由中,琐碎的生活这一原因占比竟高达34%,位居第一。而剩下离婚理由的才是出轨、家暴、性格差、分居等原因。
那么,是什么让昔日里,你侬我侬亲密无间的爱人,变成了如今形同陌路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了呢?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亲密关系》这本书,就为我们解释了一段关系是怎样败给琐碎生活的,以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我们的爱情走得更加长远。
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加拿大的克里斯多福·孟,他从1993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研究人们的亲密关系。1999年写了《亲密关系》,帮助更多的情侣拥抱爱情,变成更好的自己。
01
亲密关系的四个阶段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中,把一段感情的演进分成了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这四个阶段。
首先是绚丽阶段。
在这个阶段,男女之间充满了新鲜感和刺激感。在自己眼里,对方身上的优点简直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总之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对方怎么看都好,即使是有比如丢三落四、神经大条甚至邋遢的小毛病,在自己眼里都成了可爱的象征。
但是一般来说,这一阶段都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对彼此生活和内心世界的进一步渗透,我们会进入所谓第二阶段,也就是幻灭阶段。
在这一阶段,你会发现,原来眼前的男神、女神也不过是个普通人,他们身上的毛病也不少。
甚至,一些原来你十分欣赏的优点,在幻灭阶段可能变成了导致分手和离婚的缺点。
比如,你的男神是一个仗义疏财的人,而你也非常欣赏他豪爽大方的性格,但是相处后,你渐渐发现,他太过仗义了,为了兄弟他放弃了很多陪伴你的时间,甚至还借给兄弟好多钱。
于是你觉得自己在男神心里的分量,根本就比不上他的兄弟,你开始怀疑你的男神可能真的不爱你。
再比如,一个小伙子终于追到了他心目中的女神,最初小伙子是被女神高冷、优雅的气质所吸引,而女神也深知这一点。
随着后续进一步的交往,小伙子却觉得他的女神太高冷了,自己对她百般的好才换来女神的一颦一笑,小伙子坦言,自己付出了太多,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应,这段感情,他实在是累了,走不下去了。
所以你看,在一个又一个你不懂得爱我的细节里,很多人的爱情就这么消失殆尽了。
这时,你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开始爆发,很多人还没能走到第三阶段,就在第二阶段走到了分别的路口。
如果你有幸步入了第三阶段,也就是内省阶段,你会发现对方就像是一面镜子,即使他的行为十分讨厌,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你在他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不完美的地方。
最后,到了启示阶段,也就是第四个阶段,你开始明白,爱人是用来爱的,而不是用来满足自己的期待的。
经历了前期的争吵和不愉快,你们开始认真对待真实的彼此,更加理解爱情的真谛。
02
你能意识到彼此的真实需求吗?
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感情将经历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这四个阶段,接下来我们谈谈,究竟是什么导致人们的感情卡在幻灭阶段,却迟迟不能踏入内省和启示阶段呢?
这主要和我们是否能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真正需求有关。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得从人们在幻灭阶段处理冲突的方式说起。
我们来回忆一下,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伴侣都是怎样回应的?一般来说,回应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常见的回应方式,是攻击,这也是最激烈、最直截了然的回应方式。
人们互相诋毁、谩骂、指责,甚至拳脚相向。人们会说:“我从来没见过你这么不要脸的人!”、“你一点也不为我考虑!”或者是“你给我去死!”之类十分伤人的话。
第二种回应方式呢,叫做情绪抽离,也就是冷战。
就是不管对方在说什么,我都采取沉默和冷淡的方式回避争吵,完全无视对方的话语,让对方看起来像是无理取闹一样。
第三种回应方式,叫做被动攻击,就是装可怜,让对方内疚自责。比如说丈夫因为太忙,和妻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
然后妻子就暗自哭泣,丈夫发现了就问她怎么了?妻子却十分“体贴”地说:“我也不想打扰你工作的,你忙你的事好了,不用在乎我,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等等,这位妻子看起来像是在做好人,但是这位妻子是真的原谅丈夫的忽略了吗?还是在故作姿态向对方施压,让对感到内疚呢?
而像这样用使人内疚,单方面惩罚对方的回应方式,就是被动攻击了。
然而,不管是哪一种回应方式,我们都必须意识到所有负面情绪的背后,都隐藏着从未被注意到、从未被满足的内心需求。
当你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步入内省阶段了。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与伴侣所有的冲突,本质上都是自己和内心的冲突。当我们在指责、抱怨别人时,实际上都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
比如你抱怨伴侣“回家什么事也不做,天天就知道玩手机!”说明你的内心是渴望被体贴的。
如果你抱怨伴侣做决定时从来不和你商量,说明你是希望被尊重的。
再比如,你吐槽男朋友放不下前任,说明你是渴望被爱的。
在克里斯多福·孟看来,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受到的伤害,都是我们童年伤痛的延续。
那个与你争吵、与你冷战、与你抱怨的人,他们其实是童年受过伤的人。而亲密关系,正是治愈伤痛的良机。
当你的伴侣言辞激烈,做出伤人的举止时,不妨从自己的立场中抽离出来,不再坚持自己是对的。
那些坚持自己是对的人,大都过的不太开心,想想吧!到底是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更重要,还是让两个都都开心更重要呢?
我们不妨放弃争吵,不再纠结自己的立场是否正确,而是平静地让痛苦浮出水面,接受它的存在,关注彼此的感受和需求。
如此,我们便可以接受自己和伴侣的本来面目,携手共同成长,变成更好的人。
03
如何建立亲密关系?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中,说了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话:
你的伴侣将会依所需而扮演这三种角色之一:
一面镜子,让你看见引发你关注的不舒服感;一名老师,在你探寻真实自我的时候,激励与启发你;一名“玩伴”,开启并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那我们具体该做什么,让我们的伴侣成为陪伴我们成长的玩伴呢?
克里斯多福·孟提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方法,叫做“接受阴影人物”。
这个方法很简单,只有三步。
首先第一步,我们需要寻找对方让我们受不了的特质,并且换位思考,他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我做了什么伤害他的事情?
第二步,我们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和对方一样的特质?尤其思考自己的不足是不是也让对方难以接受?
在这一步,我们的伴侣充当了镜子和老师的作用,通过观察对方的特质,我们就能更好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并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三步,告诉自己另一半身上有哪些优点。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另一半其实还是自己最初爱上的那个人。
伴侣之间可以通过重复这三步,发现并纠正自己身上的不足,同时重新审视对方身上的优缺点。
将这三个步骤重复下来,你会逐渐接受彼此身上令人讨厌的特质,也就是我们身上的阴影人物。你会发现,你们两都变得更好了,而且感情也更加融洽起来。
很多人认为,伴侣是用来补全自己的缺憾的,但事实上,没有人生来就是为了让别人舒心的,也没有人活着是为了完整别人的人生的。
而亲密关系的经营,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就像任何一门艺术一样,需要基本教育和不断地练习。
相信我们通过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我们可以使我们的亲密关系升华成一种全新的爱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