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个孩子都渴望和父母联结(张娟)

(2019-08-21 23:41:26)
标签:

教育

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在寻求一种非常重要的安全感。

 

当孩子在妈妈的子宫里被孕育的时候,妈妈完全能够感知孩子的状态,其实这就是妈妈跟孩子最原始的、最初的联结。通过这种身体上的联结,孩子不仅获得了成长所需要的养分,也获得了一种稳定的安全感。

 

而当孩子一出生,在他跟母体分开的一瞬间,这种原本的安全感就丧失了。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孩子的降生带给我们的更多是欣喜;但对孩子来说,他在一个很温暖的房子里住了将近十个月,突然来到一个完全陌生、冰冷的环境里,内在是有非常大的恐惧的。每个人生命中 第一次安全感受到冲击的时刻,就是在身体上跟妈妈分离的那一刻。

 

当这种身体上的联结断掉之后,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就要反复去做一个功课:他要重新找一个方法,跟自己的妈妈联结上。而这个层面的联结,更多的是一种内在情感的联结。他要不断通过跟妈妈的亲密联系,来确认自己是安全的。

 

儿童需要在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完全安全的环境——家庭里仰仗一个人,仰仗与一个人亲密的联结,去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去清楚地感受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去获得自我建构的力量。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成长过程一种基本的心理需求。

 

1.在与父母的联结中,孩子获得内在的力量和价值感。

 

如果去观察那些自我价值感很高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在家庭中会跟父母在情感上、情绪上甚至身体上,会有很深的联结。他们彼此之间是开放的,他们彼此之间的那种能量通道是打开的,孩子在需要的时候,随时都能够跟爸爸妈妈联结上。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寻求跟原生家庭里父母的联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唯有这样的联结,才能让孩子的成长有一个稳定的心理基础。这个稳定的心理基础能够协助孩子放下我要去跟妈妈联结这样一个渴求,去完全地释放和建构他自己。

 

这样的孩子,他不用花很多的时间去父母,去渴望和寻求这份内在的联结,因为他随时能够和父母联结上。当我们在家庭里满足了孩子这样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心理需求的时候,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良好互动自然就形成了。

 

2.与父母的联结,是孩子感受爱的重要途径

 

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我爱你,但这对孩子来说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孩子需要通过和你联结的那一刻,来感受你爱我。我之所以不断提醒父母去跟孩子保持一个联结的状态,就是因为我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在原生家庭里跟父母的联结对孩子的心智发展太重要了。

 

这意味着他不用到处去找爱。他不用到处用一种匮乏的姿态,去寻求外在的关注;不用以一个乞讨者的姿态去努力做好一些事情,才能获得父母的爱;不用以一种异于正常孩子的状态,来寻求父母跟他的这份联结。

 

我们在生活中会看到一些孩子有很多看起来很糟糕的外显行为,这时候很多父母会把注意力聚焦在怎么改变孩子的行为上。事实上,孩子的这些行为往往是因为他与父母的联结断掉了,他内在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他必须要通过一个方式让你看见他。当他用别的方式不能达到目的的时候,他就会采用那些看上去很糟糕的行为来让自己被看见

 

因此,当孩子这样做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去关注他的行为有多糟糕,而是去满足他与父母联结的心理需要。

 

3.通过与父母的联结,孩子获得探索外在世界的勇气

 

通过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联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爱他的,他随时能够在他们那里知道,感受到一种稳定的安全感。然后,他才能够放心地感受自己内在生命需要建构的部分。也就是说,与父母的联结是一个源头,它让孩子有动力去探索外在的世界,发展外在的人际关系。

 

如果孩子跟父母能保持一个随时可以联结的状态,他就有勇气去体验那些对他来讲可能会有恐惧、焦虑和担心的事情。他能够去体验,是因为他知道那份联结就在那里,那份联结对他来讲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支持。

 

对于0~12岁的孩子,尤其是0~6岁的孩子而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而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个共性——都特别渴望跟原生家庭的父母保持联结。这个联结如果做不好,孩子很可能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上以及未来对外在世界的探索上出现问题。

 

今天,当我们看到那么多的成年人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课程试图重建和原生家庭父母的联结的时候,看到他们由于这么多年来没有办法跟父母联结在成长中遭遇伤痛的时候,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引导孩子在生命的发展和建设中,和父母保持一份身体的、情感的和精神的联结,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联结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基础,有了它,孩子才有能力向外扩张,他的心理疆界才会越来越广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