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190802:过分关注你的孩子,其中一部分是在关爱过去的你

(2019-08-02 21:02:16)
分类: 雅心心语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1、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烦的时候,或者是前脚才告诉孩子的事情,后脚出现什么受伤啊,或者是不好的结果之类的,会嚼,其实知道这样是不好的,但就是控制不住,有的时候会很疯狂,特别是孩子受伤,其实内心是很想去抱抱他的,但还会把他往外推,事后又非常后悔。因为这件事情我上的亲子班。

 

2、对权威人士有很多期许,会觉得自己对他们很好很好了(感觉已经用尽所有的气力),但他们的关注点好像不在自己的身上,就好比最近一件事情:我已经对老师招呼的相当好了,我的孩子也就是被老师很平淡的说句有点憨,蛮乖,蛮老实,但感觉不是老师喜欢的那类,当时老师在我面前表扬另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蛮不舒服的,但会试着用老师教的东西来对自己说,我伢是苹果树,为什么让他变成桃树呢?他自带光彩,自会有喜欢的人去喜欢,每个人的点不同,不必要人人都一样。

 

3、最近孩子写作业很拖拉(特别是作业多的时候),但他爸爸回来就不同(他爸爸一周或者半个月回来一次),爸爸会吼会哄也会发脾气,而我感觉自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在想,作业确实很多,孩子有畏难情绪也是很正常的,然后会用玩去跟他说,你做完了我就带你去玩,昨天被他爸爸骂了,他爸爸说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当时已经晚上七点了)然后把我和伢都骂了一顿,感觉伢在我这里有很多的允许,很多的接纳,什么都可以,他爸爸就说我白上的心理课,搞得他不在伢都不做作业了。我知道我们做的是对的,孩子现在才一年级,压力确实对于他们来说太大了,海量的刷题,作业量确实是太大了,每天放学回来,大概需要什么事情都不做至少搞二到三个小时,有的时候不抓紧时间那会更晚,现在才一年级,都会搞得十一二点,特别是进入了总复习的阶段,但别人也是这么在学。其实说实在的我的内心是很不赞成这种教育方式的,我没有觉得孩子在中间得到的快乐,反而出现了不想做作业,成绩下降的情况。我老公回来情况会好一点,他会吼,会说,也会给点方法。我觉得一个人带伢好累,好想让他回来,特别是进入这么大的强压下,工作,孩子的学习,家里的各项事情,大大小小,我一个人忙不过来。

 

 

 

 

 

 

索引条目:

 

 

 

 

1、心事多(其实不是心事),烦躁不堪,不是想多了的原因,而是头脑固有模式运作的必然结果。

 

2、对孩子过分的关注,反而是父亲或母亲需要觉察和探寻的个人的过分之处。

 

3、常常竭尽全力无死角去关爱孩子的父母,深究下去,其实是父母在爱着过去某个时间段幼小的自己。

 

4、我们过度关爱孩子,往往是补偿我们过去的未曾得到

 

5、童年时候不愉快的体验,会发展出相应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模式,呈现在外,就是与之相匹配的言行模式。

 

6、当我们无意识将自己未曾满足的需要投注给孩子,孩子就已经接近消失,亲子关系里就一定会出现孩子的反叛对抗和父母的压制与掌控。

 

7、小时候在情感上的匮乏不足,会被父母倾注到孩子那里,透过孩子去关爱过去的受伤自己,你爱的越深,孩子的工具化程度越深。

 

8、当父母没有能力进行内容回应情感回应,过多使用评判回应,于是我们成功地将一代代人变成了机器人——事实上智能机器人早就存在,我们不都是吗?

 

9、当我们收不回在孩子那里的投射,也不愿意去分清楚自己寄存在孩子那里的需要期待渴望,就会慢慢把孩子塑造成童年时候的自己,让孩子来重复自己的命运,是最无声无息的复制

 

10、让父母在亲子关系里成为父母自己,让孩子成为孩子,前提是父母是身心健康能活出自己的父母。

 

11、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关系模式下的成年人,在亲密关系里包括亲子关系中都会重现那个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