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原创:你不看到,哪来的幸福

(2019-05-25 19:15:53)
标签:

情感

教育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昨晚参与者朋友在跟我交流的过程中,我相信她和我一样,都是在平静的喜乐中,在安静的幸福里说着话,因为我知道她现在为什么这么幸福,这一切来源于她坚持在武汉雅心心灵回归团队学习,不断面对清理,慢慢走到了看到自己,看到孩子,看到老公的深层次阶段,才会出现的美好状态。

 

那么,什么是看到?

 

在红尘俗世里,看到,是指红尘世界里我们的眼睛看到人、事、物的存在,以及头脑思维之中得到的结论,并且把之当做事实,即为头脑固有模式下的看到

 

你睁开眼,看到青的山,绿的水,白的云.....以及柔软的草,冰的雪,热的汤等所有你看到和感触得到的万事万物。

 

这个看到,是匹配了头脑固有模式的器官及其功能,严格来说就是我们的双眼所触——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是的部分,是可触可见的看到;

 

还有头脑的思维所及——我思故我在,你我的思考思维,即代表我们的存在,是不可琢磨,却又确实存在的显现,并且把思维层面的活动当成既定的事实,很多人常常将自己的思维和思考的结果当成既定事实,这是的部分。

 

比如:

 

“我告诉你啊,和你竞争位子的李某去了领导办公室,好长时间才出来,她肯定是去跟领导套近乎了,你要抓紧啊,别再关键时刻掉链子”。

 

综上所述,“看到”,在头脑固有模式下,也是虚和实两个部分:

 

1、眼珠子看到和人的感官叠加。常常是我看到(我亲眼所见)....”来表述。


2、眼珠子看到加上头脑的思维叠加。常常是可以用由此可见来表达:

 

“你又跑出去半小时,买瓶醋只要十分钟,由此可见,你肯定是又跟前女友联系去了!你今天不跟老娘说清楚跟你没完”。

 

类似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将看到听到的部分事实,加上头脑的思维分析判断叠加在一起,所产生的结论判断,被当成既定确定的不可置疑的事实,这是头脑固有模式下思维层面的看到, 就像在可触可见的世界那样的清晰可见,又无比笃定,往往很难动摇和粉碎。

 

“由此可见”这四个字,就是用来准确表达双眼看到叠加头脑思维,所产生的头脑思维层面的看见。

 

这样的看到,是普遍的存在,司空见惯,所以很容易当成唯一的事实,无人去关注,继而有所质疑。

 

心理学上说:看到即疗愈;我常说:去看到人存在。

 

这里的看到,就不是上面所说到的普遍现象上的看到了。

 

心理学上说到的看到,就是从自我判断的狭隘之中出来,去看到另外的真相,从自我建造的牢笼里出来,去看到另外的真相,于是你内在怨恨消失,愤怒消散,委屈飘走,难过萎缩,于是内在的疗愈发生。

 

比如:

 

一个多年不和爸爸主动联系的女儿,带着从小不被爸爸喜欢和关爱的伤心结论,在内在一直“看到”自己的爸爸不爱自己,也“看到”自己很想靠近父亲,可是又被爸爸不爱自己所伤,这些年即使自己结婚了,女儿也很优秀,可是自己的心理一直有一个心结,就是无法和父亲亲近。

 

她在武汉雅心心灵回归团队仅仅上了一天课后,内在开始涌动着一种热流——去看望爸爸,于是上周开始主动去看望爸爸,爸爸在她回家的时候,默默从厨房拿出了一袋东西——一袋甘蔗,每一节都是爸爸亲手弄好,又默默递给女儿。

 

她在给我的微信里说:也谢谢雅心老师!这也是我上完第一天课后主动去连接父亲,他给我准备的,请老师也一起分享!可能正如父爱吧,其实它一直都是甜的,只是曾经我们咀嚼出苦涩!

 

她开始去看到父亲是沉默的,可是也是如甘蔗一般的甜蜜,原来咀嚼出来的苦涩,已经变淡了很多,这样的看到,有了承认,然后才有了拥有感,这甜蜜的拥有感就取代了原来的苦涩之感。

 

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学上的看到即疗愈:


原来的看到,得出和原来看到匹配的结论和判断,往往又是负面的看法和判断,然后把结论和判断当做事实,内在生发出非常负面的情绪,负面的判断和负面的情绪,在内在扎了根,难以撼动,让每个红尘生命苦不堪言,这是第一阶段;当我们开始看到了另外的真相,发现自己原来的判断不一定那么确凿无疑,还存在着另外的真相,一直没有了解,或者即使了解一些,因为受害者角色太重太深也不愿意承认,现在看到了,也愿意去承认另外的真相,臣服于另外的真相和由此产生的正面的感受,于是那些积极地正面的感受情绪替代了原来的负面消极的情绪感受,积极正面的判断看法取代了原来消极负面的判断。

 

于是疗愈就此产生,和解也会出现一部分。

 

心理学上的看到,是在前面两个看到基础上的深入和拓展。

 

所以依然是头脑固有模式下的运作,不过得承认这样的看到较以前是大大前进了的,对于生命的疗愈和解具有相当大的价值和意义。

 

而我们武汉雅心心灵回归团队所说的看到,则是在心理学基础上的嬗变,穿越了头脑固有模式的局限之后,从头脑固有模式下“越狱”出来,来到心灵空间去把人的整体完整层面的呈现,去看到其存在,并由此在内心生发翻涌出来的慈悲爱懂得接纳允许等各种生命感受,并臣服于看到人的存在及其生命感受——这是来到心灵空间出现的另外层阶的看到

 

它是完全不同于以上“看到”的层阶,是真正的看到。它甚至都不是之前看到的深入和舒展,因为这里的看到已经不是在头脑层面,更不是头脑固有模式下的产物。

 

比如:

 

一位武汉雅心心灵回归团队的女学员告诉我:因为工作关系,老公常年在外,不常回家,每次走之前,都要买一大堆在老公看来需要买的各种肉和食品,把冰箱塞满,而她是喜欢吃新鲜的东西,不喜欢老公走了之后,很长时间去吃老公塞在冰箱里的各种丰富的食品,她每次看到塞得满满当当的冰箱,就气不打一处来!

 

每次都和老公说着说着就吵架,因为她很多次跟老公讲,不要买,她和孩子都想吃新鲜的,可是每次老公都“无动于衷”,每次都是涛声依旧冰箱满满。

 

搞得她由原来的期盼老公早点回来,到不太愿意老公回家!

 

当我在“爱与被爱”课堂上跟学员一起体验慢镜头还原法,她一个人写着写着,在角落里开始小声抽泣,到最后大声嚎哭,当天她微信我说:

 

当我用您教授的方法去跟随他一步步从起心动念去记录,每一步都详细具体呈现出来,我的内在空间开始出现了一个心里那么有爱,惦记着我和孩子在家的男人,他从家里出来,到超市,然后用心挑选,再到一点点盘算,再到最后的清理,看有没有漏掉的重要的东西,然后再开车回家,把那么多东西拿回家,再一点点分门别类写好纸条让我和孩子好辨认,再一一放进冰箱!原来他的内心是那么多的爱,那么多的温柔,那么多对我的体贴,怕我买多了拎重了,事先总是买好,原来塞满冰箱的其实是一个大男人的爱,一个远离家,常常不在妻子和孩子身边的男人歉疚和过意不去!

 

这就是我们武汉雅心心灵回归团队的看到:

 

  1、进入内在的心灵空间去呈现每个人的言行过程,而不是在头脑固有模式下的那种只会对表面言行,做最表层反应的模式。即运作的空间不同,真正的内在的看到,是要进入心灵空间,而不是头脑固有模式用头脑根据地作为运作的重点平台。

 

2、进入的生命感受层面,而不是头脑固有模式下的任何层面,这个感受还不是头脑看到之后产生的感受,是放下头脑固有模式及其头脑判断分析思维过程,是让生命出现之后生命感受。

 

3、在感受层面的运作要素就是人的一体化实相,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入到生命内在的心灵空间,去启动感受,在人的一体化基础上去看到另外的任何一个生命的真实存在!

 

即:心灵空间一一呈现自己或着别人的言行所有的过程。呈现、抻开,特别是重要的部分要更细致具体去抻开,而不要直接用思维去跳过完整的过程生命纯然的感受-----整个生命作为去感受的载体,生发出最纯然的感受-----人的一体化的实相,让我们在感受层面产生跟自己或对方生命的心意情爱感受相连接-----于是产生了生命之间真正深层次的看到,不扭曲,不裁剪,不被污染的“看到“----自己或对方心意情爱感受等的看见并得到!

 

如同昨晚参与者朋友,跟我们分享:

 

“我在上次节目中说到,我参加团队的原因,是我觉得我有问题。这是我内在知道我要去改变的开始。

 

这些年的坚持,我自己内在清理整合,我越来越感觉到我自己是正常的。现在的生活是让我感受到幸福满足的,老公和孩子也每天在支持和滋养我。”

 

之前头脑固有模式下是看不到人的存在,也感受不到平淡又深刻的幸福。

 

当看不到自己也就看不到对方的时候,在关系里就难以避免会出现指责、抱怨、索取、对抗、埋怨、不满,而其实每个生命内在如是的美好,早已存在——在头脑固有模式下活着,是到达不了如实的那个美好层面的。

 

只要进入了心灵空间去真正看到,那么再平淡的生活,其实并不平淡——于无声处有惊雷——只是需要有一双心眼看得到平静生活里面的闪电,需要一双心耳,能听到平静生活里的幸福震颤!

 

来到生命如是的层面,才会出现真正的生命正常状态:平静、安稳、松弛——就像一朵花,该开放,开放;也像一泓清泉,该流淌,流淌。

 

这就是生命本然的喜乐松弛幸福的呈现。

 

当生命能真正这样听到和看到的时候,即使平淡的日子,也都能于无声处听惊雷——一个个生命所呈现出来的爱接纳允许等带来的内在感动的春雷。

 

从头脑固有模式创造的世界里出来,来到如是真相的层面,就会产生生命内在层面的看到

 

所以,红尘幸福的秘诀,真的需要进入生命之间的看到层面,就会有平淡稳定深邃的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