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问路】关于内心小孩课程的几个问题

标签:
教育 |
分类: 师生问答 |
亚新老师
我的问题是关于内心小孩课程的,当时课堂上就有问题,没有机会提,后来写在雅心问路了,也没有人回。这两次我自己在做内在小孩练习的时候,这个问题更明显了,所以想跟您提下。
这几次做自我陪伴练习都会遇到
1. 头脑里的念头太多,不管是自我分享还是陪伴别人的时候都会碰到。陪伴的时候,可以把焦点放到分享者身上,就是有念头,放一边,忠于原著这样也是可行的。但自我陪伴的时候,分享说的时候,头脑里就有念头出来,比如觉得自己不该这样说,好像自己又掉到情绪里,怎么又哭了,我想去说那个,很多评判的声音。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直接把自己的念头说出来吗?会不会很突兀。而且过程中很多这样的情况,分享就不顺畅。
我自己回答,我感觉自己太满了,不容易有空间出来,特别也对自己有很多评判设限。但这么多不断的念头真的很头疼。
最近又自己做了3次陪伴,在分享者的位置的时候,更多的感受到分心的那个自己,边分享边有很多念头,最后一次分享的时候,我把自己分心的念头也从分享者的那里说出来了,就看到了一个有很多担心的自己,其实也是可以的,也能帮助我看到自己。我感觉忠于开始的话题分享忽略分心部分和把分心部分说出来都可以的。不知道您怎么看。
2.我现在对这个分心的自己的觉察越来越多,就是有些害怕,觉得自己很分裂,虽然不会像以前那样批评自己,但看到这样一个不能放松、分裂的自己很害怕,不知道拿自己怎么办。对自己做练习有些抗拒,一方面是这个分心感受到自己的分裂,二是每次都情绪很激动,肢体都有表达,比如压弯腰,拍打,呕吐,有些反感这样的自己,感觉怎么老是这样,这么多东西。我感觉自己好像总哭不完似的。还是坚持自我陪伴?
3.
其实,第1和第3个问题也是有关联的,如果第3个操作的好,应该可以缓解第一个问题.
亚新老师答疑
第一个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其实你已经找到了一种办法,就是在陪伴他人的时候呢,能够把这些念头都放下来,那么对自己来讲,陪伴自己的时候,也依然要把那些念头放下来去陪伴。对面的那个自己,这是一种方式;那么,第二种就是下一次再做内心小孩陪伴的时候,你就直接对那个分享者说的时候有另外评判的这个自己,那么就对这个自己来做对话,因为他总是在干扰嘛,那么就把这个干扰的东西拿出来。然后直接去跟这样的自己对话,你就多做这样的练习,明白吗?
是都可以的,因为这两部分都是你要处理的,所以你无论去处理哪一个。去面对哪一个都有价值,都有意义,你明白吧,也就是说,比如说分享者在说一个事情,那么对分享者说的这个事情有评判,又出现这样的一个自己。那么咨询师实际上就是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但是我提醒你的就是,既然他总是在干扰,那就要把那个干扰者拿出来,然后呢,你多做跟他的对话,练习、陪伴。
第二个问题
那么当你开始这样去做的时候,你躯体就一定会有反应的,因为你本来就积压的很多,从很小的时候就积压了很多很多,所以他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十次二十次,为什么有的咨询会持续好几年呢?对吧,而你都已经是很好的啦,就说你每次至少上课的时候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很大胆,很勇敢地在投入。其实你不是做多了,你反而是做少了。你过了一个某一个临界点,你就会轻松很多,躯体反应也会小很多。
你不用怕分裂,不用怕和担心这些东西。是因为做少了,不是做多了,只是你不允许自己这样老这样,你觉得老是这样,但实际上对你积压的东西来讲,这个次数并不多。
第三个问题
我说的分享者在说的时候,焦点在咨询师那儿,是因为我说的这一切,我要让咨询师去懂,去明白。所以我的所有的着力点,落脚点,焦点都在咨询师那儿。也就是说就像我们说话一样,我说的话,我的焦点,在对方那,我是希望对方能够听得懂的,听得到的,能够完全正确理解,我说的焦点在对方这儿,就是这个意思。